就在李衛國入主上海縣的同時,太平天國內部產生了第一次派系間的分歧。
此時,太平軍已經先後攻陷了武漢三鎮、九江等軍事和錢糧重鎮,水師戰船13000艘,各種火炮147門,各類火槍火銃8000餘支,總兵力達到八十萬(裹挾難民),既可以威脅蘇皖,又能夠震懾豫蜀,聲勢浩大。
面對如此大好局面,在太平天國內部,針對今後戰略,產生三種意見,爭論十分激烈。
石達開、韋昌輝等主張北進河南,問鼎中原,以圖王霸之業。洪秀全則主張西入巴蜀,那裡清軍防守薄弱,取之容易,而後“再圖四擾”。唯有楊秀清主張東下江南,佔領金陵(南京),依託長江同清廷二分天下。
三方爭執不下,最後,楊秀清人心所向的“天父下凡,令其直犯江寧”,確定了順江東下,取南京以爲根本,徐圖進取的戰略方針。
洪秀全非常不高興,當初太平軍眼看着被清軍剿滅,若不是楊秀清來一個天父下凡的權宜之計激勵士氣打退了清軍,恐怕太平軍已經被剿滅了。
正因爲如此,洪秀全索性默許了楊秀清天父下凡的“鬼把戲”,然而,隨着太平天國發展壯大,楊秀清這個九千歲漸漸跟洪秀全這個萬歲產生隔閡,洪秀全否決了楊秀清娶洪宣嬌一事,楊秀清攪黃了洪秀全欲納蘇三娘爲妃子一事,在傅善祥問題上,洪楊二人因爲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問題達成了妥協,算是打了個平手。
如今楊秀清再次借天父下凡否決了洪秀全的計劃,這令洪秀全非常不滿,二人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了。
太平軍於是繼續南下,很快發動了安慶戰役。
此時,清廷大爲驚慌。肅順參軍機大臣奕欣剿匪不力,迫使咸豐再次罷免了奕欣軍機大臣領班職務,但扔留在軍機處參政,改欽差大臣署湖廣總督向榮前往前線剿匪,專辦兩湖軍務,又破例增設兩欽差大臣:一爲署河南巡撫琦善,率軍進防信陽、新野;一爲兩江總督陸建瀛,督師扼守江皖。
由於幾十萬清軍死的死逃的逃,清軍此時一聽到太平軍來了就嚇得尿褲子,導致向榮帶兵只能跟在東進的太平軍身後,只知尾隨,不敢追擊。
最終,太平軍在安慶一戰中殺安慶鎮總兵劉俊義,擊潰所部清軍約三萬人,兩廣總督陸建英督師八萬水師增援,結果遭到太平軍水陸夾擊全軍覆沒,陸建英獨自逃回金陵,蘇鬆太道劉建章被陸建英送出去當炮灰,在此役中亦不幸陣亡。
太平軍乘勝追擊,南下逼近江寧首府金陵。與此同時,蘇鬆太道小刀會造反,攻陷嘉定、川沙、寶山、上海等地,建立大明王朝。
消息傳出,舉國震驚,清廷皇帝咸豐頓時坐不住了,急忙着急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原本奕欣因爲劉建章之死,感覺到了肅順一黨的巨大能量,覺得鬥不過對方,想要暫時明哲保身潛伏一段時間積蓄力量。
可就在這時,奕欣接到了李衛國的兩道捷報,李衛國率領崇明縣團練軍收復寶山縣和上海縣,擊潰小刀會主力,斬首十萬(瞞報)。
奕欣想到自己手中沒有任何兵權,劉建章一死,奕欣在外地的唯一助力也失去了,此時李衛國表現出了卓越的文韜武略,既能治理地方,又能統率軍隊征戰,更何況還是自己人,當倍加籠絡纔是。
於是奕欣便把李衛國的請功奏摺拿了出來,交給了咸豐。
儘管小刀會造反規模遠不如太平軍浩大,但問題在於小刀會建立了大明國,扶植朱世子孫登基爲帝,這可是大清國最大的忌諱,所以咸豐對小刀會的重視更甚。
得知李衛國收復了寶山縣和上海縣,消滅十萬小刀會主力,這令咸豐非常高興,正值清軍屢戰屢敗之際,李衛國的團練軍取得大勝,足以鼓舞清軍士氣,所以咸豐當即龍顏大悅,不理肅順等人的強烈反對,升李衛國爲松江知府,署理蘇鬆太兵備道,欽此黃馬褂,並責令李衛國剿滅小刀會,而後帶兵增援金陵,配合兩江總督陸建英防禦兩江。
消息傳回上海,李衛國非常高興,從縣長升到市長,這升官速度可比後世的官二代們快多了。
原本他本以爲有肅順等從中阻撓咸豐能給他一個口頭嘉獎就不錯了,沒想到咸豐竟然能直接給他官升好幾級,從正七品的縣令升爲正四品的松江知府和蘇鬆太兵備道,等於讓李衛國剛剛打下來的寶山縣和上海縣這兩個地盤合法化,因爲這兩縣都歸屬松江府管轄,至於崇明縣雖然不歸松江府而是歸太倉直隸州管轄,可一個蘇鬆太兵備道便使得李衛國可以插手太倉直隸州的軍務,也就等於崇明縣還在李衛國的手中了。
這可是撿了個大便宜,李衛國沒有想到一個小刀會竟然會被咸豐帝如此重視,若是再把小刀會成立的大明國給滅了,抓了大明國皇帝交給咸豐的話,會不會再給個巡撫官做?
李衛國美美的想着,忽然又想到如果他真的把小刀會給滅了,把他們扶植的大明皇帝抓了獻給咸豐,恐怕天地會從此就得跟李衛國結下死仇了,讓天地會的人天天記掛着的話,想想脖子都哇涼一片。
“丫的,管他小刀會還是天地會,只要敢擋老子的道兒就要統統幹掉,都給我當墊腳石吧!”
李衛國轉念一想,得大於失,便又不害怕了,大不了以後出門帶着一羣羣的保鏢好了。
小刀會主力已經被李衛國打殘了,接下來收復川沙、嘉定都很容易,可咸豐讓李衛國接着去增援金陵,要李家軍跟太平軍交戰,這個可得好好考慮一下。
李衛國雖然不害怕太平軍,可是過早的跟太平軍正面開戰不符合李衛國當前的利益。有太平天國吸引清廷皇帝的注意力,李衛國纔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來悶頭髮展自己的實力,就算偶爾做點出格的事情,清廷也會暫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眼下李衛國唯一擔心的就是他媳婦傅善祥,太平天國方面已經明確同意雙方交換人質,他手中有太平天國核心成員洪宣嬌和劉紹庭二人的事情決不能讓清廷知道,否則清廷逼着他交出洪宣嬌和劉紹庭二人的話,他將陷入兩難抉擇之地。
所以,李衛國當前最要緊的就是趕緊把傅善祥換回來,只是太平軍正跟清軍大戰,周邊地區都在清軍的嚴密包圍之中,李衛國擔心太平天國方面耍詐,所以不可能只帶幾十個親兵去交換人質,他必須要帶大軍過去,這樣才能讓對方投鼠忌器,老實的交換人質。而帶大軍過去顯然瞞不過附近的清軍,若消息走漏,對李衛國將十分不利。
想來想去,李衛國還是把牙一咬,決定派兵增援金陵。
既然太平軍即將進攻金陵,那麼雙方大軍完全可以在戰場上相遇,到時候小心運作一下,表面上交戰,暗地裡交換人質,來個瞞天過海之計最好不過了。
想到這裡,李衛國頓時叫來一名心腹親兵,吩咐他帶口信給太平軍的人,要求在金陵戰場上交換人質。
做出這個決定後,李衛國開始調兵遣將。
經過寶山縣、上海縣,以及江灣鎮三場大仗後,李家軍也算是適應了戰場,幾乎每個人都見了血成爲真正的軍人了。
不過,三場高強度的戰鬥之後,彈藥消耗巨大,畢竟李家軍的規模擺在那呢,一萬四千人的部隊,彈藥的消耗自然非常巨大。
好在李衛國有遠見之明,每次採購軍火都會大量囤積儲備彈藥,如今崇明縣軍火庫中還有近兩百萬斤火藥,足以再支撐三場萬人規模的大戰了。
不過,有一點李衛國判斷失誤了,那就是每次他跟英國人購買軍火時,用於維修火槍的零部件太少了。經過三場高強度的戰鬥之後,李家軍使用的火槍損壞率非常大,超過兩千支火槍需要維修或者更換,這當中包括近身格鬥時的毀壞,也包括頻繁射擊造成的毀壞,畢竟李家軍士兵們剛剛上戰場,不懂得保養槍械也是情有可原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批英式火槍都來自於英國軍方,並不是剛出廠的新槍,而是英軍使用過很長時間甚至快退役了,所以壽命自然不高。
對此,李衛國再次聯繫了英國公使館的約翰,通過他跟英國香港軍方交涉。最終,英國香港軍方做出了迴應,他們不會賠償李衛國之前購買的火槍,而是在今後的軍火交易中給予優惠作爲補償。
對於這種霸王條款,李衛國暫時還的忍着,畢竟他購買的用於製造武器和軍火的設備還沒有運回國,眼下又要打仗,所以還得暫時買英國人的武器。
當然,李衛國也可以購買法國、美國和德國的武器,不過法國能夠提供的武器只有查爾維爾1777式步槍,這種老掉牙的武器性能太差,遠不如英國的武器好用,美國的武器還處於燧發槍時代,李衛國更看不上。
而李衛國最看得上眼兒的莫過於德國的德萊賽M1841針髮式後裝槍,因爲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步槍,比傳統火槍射擊速度快五倍,李衛國想要這款步槍,但德國目前在中國並無大使館,沒法聯繫,李衛國只能先委託德國商人回國進行洽談了,所以暫時李衛國還只能勉爲其難的繼續跟英國人購買P1842火槍了。
由於李衛國提出戰事緊張,要求英國軍方儘快供貨,而英國軍方也被上海的小刀會叛亂給嚇了一跳,他們擔心租界的安全,所以對於李衛國的要求,英國香港軍方立即作出迴應,緊急從庫存中調撥了11000支火槍、30門火炮、20萬斤鉛和600萬斤火藥,作價380萬兩銀子賣給李衛國,這比之前的價格便宜了近10%,算是給李衛國的補償。
按照老規矩,11000支火槍當中包括10000支P1842擊發滑膛槍,剩下的1000支火槍是P1851擊發線膛槍。而30門火炮包括10門32磅重炮、8門24磅野炮和12門16磅野炮。
李衛國現在有的是銀子,攻陷寶山縣和上海縣後,從繳獲的戰利品中,爲李衛國帶來了近兩千萬兩銀子的鉅額財富,所以李衛國纔敢大口吃進如此規模的軍火。
要知道,此時的咸豐朝國庫內的銀子還不到五百萬兩,給前線的八旗兵發開拔費都不夠,所以纔會允許地方官員自行組件團練兵抵抗太平軍,如果咸豐有錢的話,他不會不知道把軍權下放到地方官手中的危害,絕不會同意的。
跟英國人談妥軍火交易之後,最快也得一個半月才能到貨,李衛國於是決定先出兵川沙和嘉定,將自己地盤內的小刀會全部肅清,然後等到軍火運抵,再發兵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