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觖望

翌日清晨,幾乎一夜無眠的毌丘儉,踏上了歸去薊縣的路途。

他都與夏侯惠徹夜長談了,自然也不需要再前去遼西了。

不同的是,與先前勞心勞力得夜不成寐的倦色深深不同,此番他佈滿血絲的眼睛閃爍着晴明、掛在眉梢的憂慮也消失不見了。

他骨子裡也有果敢的一面。

如現今戰事計議有了定論,那他也不會再繼續糾結,而是心無旁騖的全力以赴。

是的,他最終還是贊同了夏侯惠採取傅容之策。

不是他被說服,又或者是對千里征戰所面臨的困難有了清晰的認知,而是被夏侯惠那句“彼此都還年輕”說到了心坎上。

伐遼東他不想失敗。

但若是天不遂人願的失敗了,他也不會惶恐不安。

不管怎麼說,還有“甲首三千”、都被人用婦人衣甩到臉上侮辱且還喪了大將張郃等事蹟在前,他與夏侯惠失敗了,廟堂之上也不會有公卿諫言將他們下獄論罪。

自天子曹叡繼位以來,魏國朝野對戰事迎來敗績似是都不意外了。

所以即使他與夏侯惠失敗了,日後也不乏復起、再次將兵前去討伐遼東的機會。

理由是天子曹叡不會甘心失敗的。

在蜀吳二國急切難下的實況下,於情於理,天子都不允許魏國連攻滅遼東的實力都沒有!

但這一切有兩個前提。

一者,是他與夏侯惠必須有敢戰之心。

至少要讓曹叡覺得,他們二人在天子詔令下,有着“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鬥志。

就是態度問題。

畢竟曹叡不顧廟堂重臣反對,堅持要伐遼東,真不是僅僅因爲公孫淵的恣睢不臣。

另一,則是若戰事敗了,也要有“敗得其所”的因素。

如夏侯惠所言,在天時地利以及兵力等實際情況之下,魏國伐遼東未戰就敗了三分。

所以,不管戰事敗得慘不慘,只要理由充分,天子曹叡有辦法將戰敗的罪責給圓回來,也能爲下次討伐尋到藉口。

但若是他們戰敗的原因,竟是畏縮不前、毫無銳氣.那纔是真正打了曹叡的臉。

纔是坐實了朝野對曹叡沒有識人之明的指摘!

戰爭,本就是政治的延續啊~

而且毌丘儉還知道,夏侯惠所言的“還年輕”,其實還有一層意思——時不我待!

他與天子曹叡爲何汲汲翌年就要對遼東動兵?

難道他與天子竟愚蠢到,連時間太短的戰前綢繆、會導致勝負的天平向遼東那邊傾斜都不知道嗎?

還是說他與天子狂妄到,對千里討賊的弊端視而不見?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他與天子只是因爲“時不我待”而已。

試問,蜀吳二國若得悉了魏國討伐遼東公孫淵,會不會有所動作呢?

誰都不敢確定。

更沒有人膽敢心生僥倖。

再者,是否要討伐遼東的廟堂計議,是在天子曹叡擴建宮室、大興土木之前定論的。

戰事拼的是國力。

天子曹叡耗費國庫之後,毌丘儉與夏侯惠就惟有選擇速戰速決的戰略了。

這就是毌丘儉不再反駁的最大緣由。

其實,在得悉夏侯惠打草驚蛇後,他也隨之調整了伐遼東的戰略,打算以步步爲營的方式橫推遼東。

用魏國的國力,將遼東四郡一步步蠶食掉。

但近來洛陽又傳來了一個消息:崇華後殿遭火災,天子曹叡東巡,並下詔重新修築崇華後殿、更名爲九龍殿。這也就意味着,再次被損耗的國庫,沒有餘力擠出錢糧讓他與夏侯惠打一場持續兩三年的戰事了。

若是他採取步步爲營的戰略,在戰事期間,不管蜀吳是否來犯,廟堂諸公都會勸諫天子曹叡詔令罷兵。

理由很充分:國庫空虛。

讓曹叡接受諫言的說辭也很充分:他們都還年輕,有的是機會,先將伐遼東的戰事緩個兩三年,再去討賊也不遲。

經夏侯惠這麼一提醒,令毌丘儉很是擔心,在公卿們的勸阻下,天子曹叡會讓伐遼東的戰事以虎頭蛇尾的方式收尾。

身爲潛邸故舊的他,對天子曹叡太瞭解了。

這位天子很多地方都是很不錯的,但因爲早年的東宮歲月時期,先帝曹丕賜死甄皇后廢他爲侯、後來封王了又逼他認郭皇后爲母,且還流露出改立曹禮爲儲的意思,這造就了他有些偏激的性格,以及骨子裡還殘留着一點少年意氣。

如侍中劉曄失寵就是很好的例子。

毌丘儉知道,曹叡在伐遼東的戰事上也會有少年意氣。

只要魏國動兵了,不管多麼艱難、廟堂諸公如何反對,曹叡都不會動搖心志、絕對會是“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若是在戰事開啓之前,廟堂諸公鍥而不捨且理由充分勸阻的話

可能他真就從諫如流了!

是故,帶着這種擔憂,毌丘儉寧可陪着夏侯惠豪賭一把。

賭了至少還有贏的機會。

拖延下去,說不定連上賭桌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然了,這種揣摩上意的犯忌諱思慮,不管他還是夏侯惠都不能明着說。

哪怕是在夜半無人私語時。

所以他也覺得,備受天子曹叡親近器重的夏侯惠,提及“彼此都還年輕”的話語,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算是對他推心置腹了。

如此,他若是再反駁戰略,那彼此恐就無法志同道合了。

性情與行事雖有不同,但他們目的是一樣的,是可以彼此裨益、尋求殊途同歸的。

再者,最早以文名揚世的他也是將門之後啊!他阿父毌丘興先前可是駐守在雍涼、不乏戰功的宿將啊!

年紀輕輕的譙沛新貴夏侯惠都敢賭一把,他又何嘗不敢捨命陪君子!

心結解開後,自然就萬念通達。

在他明確表態贊同夏侯惠可取傅容的建議之後,二人還興趣勃勃的談論起了細枝末節,以及各自戰前籌備的職責劃分。

一談就是一整夜。

罷了之後,仍舊情緒亢奮的他也顧不上休息,在晨曦破曉時就動身趕回薊縣,忙碌修表廟堂以及修書私奏天子等雜事。

夏侯惠則是倒頭就睡,一直到將近傍晚才起身。

他是身心俱疲了。

前去遼澤勘察地形來回就耗了一個月,回來之後僅是沐浴休憩了半個時辰,便又急匆匆趕來右北平尋毌丘儉。沿路之上,盡是琢磨着說服毌丘儉的言辭。

今諸事皆順遂、終於可以暫且寬心的他,自然也睡得死死的。

已然將近日暮時分,啓程趕回碣石山前哨不現實,夏侯惠索性繼續留在郵驛多呆一日,權當是休整了。

而部曲頭子韓龍見他醒了,便依着職責來稟報了一事。

是毌丘儉臨行時的傳話,讓夏侯惠歸去遼西后,如若可以的話,便將丁謐遣去薊縣呆一些時日。給出的理由,是他諸事繁瑣,一時之間無暇思慮昨夜夏侯惠提及的,定遼東之後如何“爲國求利”之事,故而勞煩丁謐辛苦一趟過去與他計議。

但夏侯惠知道,毌丘儉這是在投桃報李。

因爲現今夏侯惠在朝野的眼中,仍是觸怒了天子曹叡被謫貶過來渝關的,故而諸如招降親袁烏桓殘餘部落、收編遼東屬國鮮卑小聚落的功勞,自然也會落在集幽州軍政於一身的毌丘儉頭上。

君子不取不義之財,丈夫不冒他人之功。

毌丘儉便想着讓作爲夏侯惠幕僚的丁謐過去,談些上不了檯面的話語。

說得難聽點就是分贓。

以日後表請夏侯惠親近之人出任官職的方式,將今日受之有愧的功勞給還回去。

況且,早年在京師時與夏侯玄、李豐等人相善的毌丘儉,對丁謐也不陌生、知他富有心計,也是真的想讓他幫襯參詳些政務舉措。

“嗯,此事我知曉了。”

衝着韓龍點了點頭,原本有些百無聊賴的夏侯惠,倏然想去封大水畔欣賞閒雲野鶴的無拘無束、天地恣意。

因爲毌丘儉待他屬實是太好了。

好到讓他都心生愧疚了。

要知道,昨夜二人長談的時候,他勸說毌丘儉接受自己戰略定策的理由,什麼天時地利、兵力寡以及“還年輕”等等,其實都是表面的、都是爲了增加說服力的.真正的緣由是他的私心。

在目睹天子曹叡逐漸放浪形骸、大興土木、荒淫恣意後,他就有了緊迫感,覺得歷史的軌跡,恐怕不會因爲他這個小翅膀而改變了。

所以他也覺得時不我待。

天子曹叡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他想保住曹魏社稷的話,就必須要儘早歸去京師洛陽、儘快樹立足以令人信服的威信。

如此,伐遼東戰事不能拖。

拖久了,可不止是耽擱了歸期那麼簡單。

更有可能讓他猶如原先歷史上的毌丘儉一樣,被長久遺忘在幽州邊地,最後靠着攻滅高句麗、拓地數千裡的功勞,才得以返回中原。

所以夏侯惠其實挺虛僞的。

爲了一己之私,便拉上毌丘儉以仕途爲代價豪賭了一把。

雖然說,他的出發點也是爲了魏國社稷,但人非草木,在毌丘儉的情深意重面前,他難免會有些愧疚。

欺騙就是欺騙,可不是尋個緣由就能自我寬慰的。

唉~

我非良友,亦非磊落男兒。

而天子.終究還是無法被冠以明君之謂。

發出這樣的感慨,且不再對曹叡抱有太太的念想,是因爲夏侯惠離開碣石山之際,丁謐還私下告知了一件事。

天子曹叡竟遣使者前去江東,與孫權商議以馬換珠寶了!

孫權以珠璣、翡翠、玳瑁等珍玩珠寶無裨於國,盡數拿出自己的珍藏以及搜刮了世家豪族,很爽快的與魏國達成協議了。

就連偏安一隅的江東,都知道珍玩珠寶與國無裨呢!

代漢而立、聲稱承天命的魏國,在大一統的大業還沒有實現之前,竟拿馬匹與敵國換取無用之物!

那是江東緊缺的馬匹啊~

可用於訓練騎兵、增強國力,給魏國東南戰區帶來更大創傷的馬匹啊~

曹叡竟主動作賣給江東了。

怒斥爲敗家子,都是擡舉了他!

夏侯惠是橫豎都想不通,最早以聰穎明識著稱的曹叡,怎麼就做出這樣不智之舉來。

試問,戍守淮南與荊襄的兵將得悉了此舉後、看到吳人騎着魏國的戰馬將袍澤踐踏在地上時,他們對曹叡這個天子還會抱有幾分擁戴、對魏室社稷還有幾分忠誠?

這不是將他們這些爲國戍守的兵將,視作隨意捨棄的螻蟻嗎?

且連天子都資敵了,他們這些兵將還因何而戰!

荒謬!

滑天下之大稽!

這是夏侯惠得悉後,在心中的怨懟。

但他也只能狂怒以及.觖望。

不止是對天子曹叡的失望,更是對廟堂袞袞諸公的“求!無乃爾是過與?”

雖然他能猜得到,肯定有不少公卿對曹叡此舉勸阻但沒有成功了,但這個不成功,本身就昭示出了廟堂之上忠直之臣寡、明哲保身者多。

不然,來個死諫的,看他曹叡還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當然了,無能狂怒改變不了任何問題。

夏侯惠能想到的辦法,也只有儘早歸去洛陽,夯實日後可以改變的基礎。

因爲他倏然發現,魏室社稷一點都不得人心。

魏武曹操征伐天下,素有暴戾之名,民心不附是爲必然;先帝曹丕崇尚權術,刻薄寡恩,外伐無功內治無德;而曹叡即位早期勵精圖治,還是挺有明君風範的,但如今卻是有了貪圖享受、大興土木、荒淫聲色的昏君之相。

如此,天下士庶何以歸心?

所謂大亂之後必有大治。

說的就是在前朝廢墟之中誕生的新王朝,會吸取前朝的教訓,對症下藥革新積弊,還天下士庶一個朗朗乾坤。

但曹魏才立國十數年,竟就沉淪在舊日的廢墟之中了。

如此,魏室社稷何以安之!

反正夏侯惠想不到。

他就知道就連身爲譙沛子弟的自己都痛心疾首了,何況天下士庶?

儘可能爭取早歸、早作準備罷。

畢竟他還知道魏室社稷的積弊,不僅僅是一位天子的問題。

就如歷史上哪怕唐玄宗死在了開元盛世,沒有天寶年間的荒誕了,也未必就能阻止唐朝步入式微的結局。

98.第98章 終陌路59.第59章 難改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35章 門戶計2100.第100章 魏闕第11章 各有思46.第46章 安分第7章 入東堂第166章 歸淮南第240章 猛士112.第112章 潛鋒芒104.第104章 結髮131.第131章 臨發第164章 非莽夫第147章 爭權57.第57章 以何戰51.第51章 犯忌第201章 唯勇氣也69.第69章 副職第203章 好甜第160章 部曲93.第93章 言外意第238章 必不恣意第232章 入營第156章 何惑哉101.第101章 當變第18章 恨晚52.第52章 狼狽第44章 花明第10章 狡詐乎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43章 先聲而後討94.第94章 閒歸家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86章 穿胸第169章 小成第184章 競速第201章 唯勇氣也第176章 不武第170章 失計否第42章 遂願126.第126章 挑釁89.第89章 詐關75.第75章 取輕第14章 臣無罪48.第48章 無畏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39章 弗改第162章 饗將士66.第66章 有變69.第69章 副職第241章 誠意第40章 新歲70.第70章 詔來第238章 必不恣意127.第127章 衝突第149章 肺腑否97.第97章 自擇之第214章 觸類旁通123.第123章 緣由91.第91章 當歸55.第55章 詔來61.第61章 加官114.第114章 雁北132.第132章 破襲第233章 默契第145章 失勢114.第114章 雁北130.第130章 當百第27章 動怒第191章 邙山宴1第241章 誠意第154章 似懂了第136章 離析第239章 此事易也第157章 且試第168章 安下第18章 恨晚第167章 同行第19章 將伐72.第72章 誘惑86.第86章 難彰功107.第107章 靜好103.第103章 迎親第181章 京口督第38章 何懼之第244章 觀滄海53.第53章 染徵袍第248章 勘察第211章 自作死第191章 邙山宴156.第56章 猶可否119.第119章 不爭第160章 部曲81.第81章 不可伐第179章 門戶仇第188章 無遺恨第31章 收桑榆第14章 臣無罪第224章 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