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

趙曦最想知道的是:北遼南京道到底有多少人進了中原?

這個數字可以間接的反應出北遼漢人的歸心。

從太宗高粱河潰敗以來,國朝與北遼在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上,有過很多次的戰役,或者說衝突。

一次次的敗北,把整個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的心寒了。

第一次因爲歸心,百姓對王師北上翹首以盼,第二次心存僥倖,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都以潰敗收尾,沒有人再對王師抱有希望了。

如果這一次燕雲當地的子民自覺南遷,也就是說,燕雲之地的漢人,對中原王朝還是認祖的,也就有了歸宗的趨向。

如此,國朝一旦與北遼開戰,在燕雲等地就能取得百姓的支持,這對戰事的利處不言而喻。

“難道宋國不怕挑起戰爭嗎?我大遼百萬精騎時時枕戈待旦······”

“蕭使,枕戈待旦是說兵器爲枕,以待天明,白天不用,也不必時時。至於我大宋是不是擔心戰事,河東之戰便是明證!”

怎麼章惇也上口了,他的嘴刁鑽,嗆人能嗆個半死。

“蕭使,章閣老的意思是說,河東之戰停戰後是有協議的,蕭使應該不會承擔兩國撕毀契約的風險。就是三五個草民的事,談不上戰爭不戰爭。”

蘇轍這是補刀還是幫章惇緩和?反正趙曦聽着不像緩和。

一個人一張嘴,還是面對內閣這些所謂博學善辯者,可想這遼使在這勤政殿裡有多難受。這不是戰場,他不能騎馬掄刀的砍殺,只能被一羣慣於辯論的人擠兌。

憋得臉紅脖子粗的。

差不多行了,沒必要針對一個遼使這樣。原本有些擔心是要開戰,這時候知道跟戰事無關又上勁了。就是王安石也是一副看熱鬧的樣子。

“王相,丁口之事,想必遼國皇帝也不會出爾發爾,到底是遼國有怎樣的困難,內閣還是瞭解一下較好。”

“既然是兄弟之邦,有些忙該幫還是要幫的。內閣具體處理一下吧。就這樣······”

沒多大意思,就是個扯皮的事,既然北遼遣使來說,應該不是準備開戰。趙曦也就懶得關注了。屁大的事,都對不起自己如此鄭重。

“宋國皇帝陛下,我大遼就是要求允許南京道南遷人員北還!”

遼使見宋國皇帝似要結束接見,顧不得什麼了,也忘記被擠兌了,喊着把目的說出來了。

“哦,契約簽訂,我朝自不會阻攔北還之人,大遼不阻攔南遷之人,這是契約確定的。只要有人北還,應該沒人攔着······”

北遼與國朝的生活水平完全是兩個層次,趙曦不覺得在中原待久了的人,還會想什麼北還。

“宋國皇帝陛下,我大遼希望宋國可以遣返南遷之人。因南京道丁口南遷,以至於我北遼耕田荒蕪,糧食難繼,爲避免我大遼心生掠奪,從而縱騎南行,還望宋國皇帝能慎重考慮。”

又是這一套,真當大宋還是原來的大宋,還擔心什麼千騎萬騎南下呀?

“官家,兄弟之邦的吃飯問題,該幫忙還是得幫忙的。南京道的漢人也不會放牧,北遼以牧業爲主,出現糧食問題倒也有情可原。”

“老臣以爲,只需北遼以牛羊交換,朝廷完全可以責令國朝的糧商供應兄弟之邦的糧食用度。”

“如此一來,北遼放牧,國朝種糧,北遼以牛羊,乃至羊毛交換糧食,國朝確保北遼糧食用度。這纔是真正的兄弟友邦。”

王安石這樣冠冕堂皇的說出來,還義正辭嚴的,乍一聽真覺得他就是爲宋遼友好着想的。問題是,除非北遼朝堂全體都犯傻,怎麼可能讓國朝左右北遼的糧食,那是把命脈交予他人拿捏。

大宋是安南,也不是原本的大宋,沒有被北遼打趴下,甚至還在處心積慮的謀劃收復燕雲。大宋敢於將一部分糧食需求依賴於安南,是因爲大宋對安南有絕對的勝算。

而北遼,就是早年,也不存在絕對的優勢和絕對的勝算,更何況有河東之戰的前車之鑑,北遼對大宋也未必沒有怯戰之心。

“我大遼飯食不需要宋國操心。大遼只想讓宋國遣返南遷的南京道逃民!”

遼使倒是清醒,死咬住一個要求。不對······趙曦似乎明白了什麼。

“蕭使,朕想知道,你朝所謂的遣返,是指遣返哪些?”

“官家······萬萬不可!”

“萬萬不可!”

趙曦話音剛落,內閣所有人都在勸阻。不說朝廷立場問題,就是站在各自利益上,這事也不能做。

“稍安勿躁。朕就是想知道······”

“宋國皇帝陛下,我大遼所求,只需要遣返三年以內的南遷逃民即可。”

算是讓步嗎?三年以上者,已經算是大宋子民了。

“遼使,遣返三月內可行?”

“宋國陛下,三月逃民又有何用?最少難逃兩年做工的逃民!”

有點得意忘形了。這蕭易算是第一次出使大宋,還是有點不瞭解大宋的情況。原本道聽途說當今宋國陛下的一些事,在聽到宋國陛下口風放鬆時,自己就跟着放鬆了。

這時候,整個勤政殿的內閣也明白了。

北遼那裡是什麼糧食危機,那裡是什麼南逃的丁口,原來,北遼的想法是大宋培養出來的熟練工匠。

這時候趙曦不再說話了,只是看着這北遼的使臣蕭易,諸位內閣也都看着蕭易。

蕭易不傻,自然感覺到了,也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王相,內閣處置吧,要好生招待外使。”

這一次,蕭易沒再喊話,眼睜睜的看着宋國皇帝陛下退去,自己站着無所適從······

大宋銷往北遼貨品,已經不再限於原本的茶葉、絲綢、瓷器之類了,馬車、烈酒、羊坊的製品,甚至一些吃食等等,可以說是吃穿用度的物品,應有盡有,每隔幾年就有新鮮的物事出現。

說什麼南遷的逃民,誰會在意?原本北遼的一些朝臣在鼓動漢人南遷,就等着有一天可以召回來。

當以私義難以實現原本目的時,纔有了官方遣使的做法······

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九六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七四零章 該收關了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三七四章 狠第八五章 後續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七七五章 誰考驗誰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八九二章 這是陽謀第四三六章 見識的差距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七五四章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五四零章 戰略部署(下)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七四三章 真這樣殺乾淨第六七四章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五五一章 兩重天第三一四章 不同往日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五二章 被戲耍了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八四章 射殺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二七二章 開城迎土鱉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六五八章 侮辱般的讓他死去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六三二章 誰告訴朕怎麼回事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盤算第八六四章 這纔是誘惑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三零二章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五四三章 最擔心的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八一五章 莫名其妙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四四八章 擔什麼責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八五章 後續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五三一章 處置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