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諜

中央與地方的稅賦分成怎麼制定,這實際上還牽扯到了一個蛋糕有多大的問題。六寸的小蛋糕和十六寸的大蛋糕,同樣是一半一半,那重量能一樣嗎?

趙構打算把攤派的錢糧變成光明正大的正稅,給之定下章程,這本身就做大了蛋糕。

要是精心的算一算就能知道,照趙構的法子來治理天下,只一縣之地就需要有品官員三四十人,下屬胥吏更多達數百人,較之往日之官吏數目可高出十倍來。

那所需俸祿自也當如此。

要知道,趙宋是高薪養官,地方官員如大縣縣令每月俸錢爲20貫,小縣縣令12貫,且每月還有祿粟五至三石,地方官員還配有職田。而除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餵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與具體官職掛鉤。

通通折算成制錢的話,可以說大小縣令,每個月只正當收益便不下三五十貫錢,縣尉、縣丞、主薄等也能有個十幾貫到二十貫之間,底下的胥吏,就是俸祿再低,也要有五六貫錢財吧?要知道就是尋常城池中爲鄉鄰紡緝、漧濯、縫補、炊爨、掃除的雜役,也能日獲數十百錢。

張耒的詩《感春》中更是寫道:“山民爲生最易足,一身生計資山木。負薪人市得百錢,歸守妻兒蒸鬥粟。”

砍柴做工的都能有一天百十錢,那一個月就有四貫(北宋以七百七十陌爲一貫)。

胥吏就是地位再低,那也是朝廷的人,何況現在官吏一體,胥吏的地位也不低了。你明面上至少也要有五六貫纔是啊?

如此,一縣之官吏,趙構叫之盡數折錢,僅是俸祿月耗便不下五千貫,及至公署衙門所耗,一縣之地十萬貫都是往少裡說的。

這個數字一被報紙給公開道出來,跟往日裡宋室一縣所需錢糧做個對比,可不就惹得整座汴梁城都沸反盈天了?

趙構也不着急,自己依舊窩在‘家裡’審閱着試卷,想找一找裡面會不會有滄海遺珠。

而‘朝堂’和市井之間卻已經爲稅賦分成吵得不可開交。

本來那矛頭都是指向趙構的新政的,但發酵了數日之後,新出的報紙上刊登來一連串數據詳實的雜派費稅,比如各路轉運司有“拋樁明耗”,各州縣有“暗樁暗耗”,各倉庫受納時,又令百姓輸“頭子錢,等等。如此雜派彙總計算,那一縣之地要耗費十萬錢糧,似乎這數字也不那麼巨大了。

當下便就有無數張口去咒罵地方官貪腐,可有叫罵的就有喊冤的。地方官又何嘗不知道苛刻太甚有礙民生,但他們手中沒錢,錢糧都被上頭收取,他們可不就只能想方設法的從百姓身上撈取錢糧了?

這涉及到了一個地方經費不足,一箇中央財政持續擠壓造成地方財政經常不足的問題。這話題一轉,就又回到中央地方稅賦分成的問題上了。

究竟地方稅賦要上交中央對少,地方上自己又要留多少,整個汴梁城喧譁一片,至今也沒得出個確切的結論來。

“唉,百姓多艱啊。燕王前着才廢除許多的科稅,收攬人心,現在又要將雜派變正稅,新瓶裝舊酒也,也就是偏一偏那些無知草民罷了。”

汴梁城中,依舊賓客如雲的樊樓上,作爲趙桓特使,前來汴梁的王雲端着酒盞還沒喝上幾口,人似乎就已經有些暈乎乎的了。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承平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昔日汴梁城內的一切明明都成爲了不可挽回的過去事,可現在王雲卻有些置身舊夢之中。

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檐角交錯之間,樊樓還是那麼的富麗堂皇。灰瓦青磚,雕樑畫棟之中,這兒的歌舞也還是那樣的醉人,叫王雲怎生不恍惚?

倒是坐在他對面的宇文虛中,看向王雲的目光有些輕蔑,這人真的太經不住打擊了,現在還說這種的話,貶一貶燕王心裡就真舒坦了嗎?這是一種怯懦。

燕王廢除的雜稅與那雜派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朝廷綱稅國法,後者是地方官府有司自己陰私,如何能混爲一談?

以王雲的經歷和見識,宇文虛中根本不相信他看不出趙構如此做的好處。

把雜派明朗化,那遠比任由官吏隨意勒索訛詐的強。

王雲他是真的看不透嗎?若是如此,他這人就白在官場混跡這般多年了,這是個絕對的笨蛋。

而他要是看透了卻故意這般說,那王雲的精氣神怕都已經被殘酷的局面給徹底摧垮了。這般說話就跟會是的阿Q一般,是精神勝利法。

可不管王雲是笨蛋還是阿Q,如此的一個人,能被趙桓委以重任,做出使燕王的正使,那都是一種莫大的悲哀。是南朝的悲哀,是趙桓這個皇帝的悲哀,也是宇文虛中這個副使的悲哀。

不過他是不會反駁的,何必鬧得不痛快呢,他宇文虛中身上可還擔負着太上皇的任務呢。

趙桓爲了向趙構求饒,請求趙構早日收兵,那可不止自己親筆手書,還叫趙佶出馬,給趙構寄來了一份信。在宇文虛中和王雲臨北上前拜見趙佶的時候,宇文虛中卻是還拿到了一封趙佶給予的密信。

可能是因爲逃亡路上,趙桓對趙佶的監視有些不周全吧,反正這封密信宇文虛中是拿到了。

他也不知道這封信裡究竟寫了什麼,但宇文虛中並沒有出賣趙佶。

當年他本是叫宇文黃中的,科場高中之後,是宋徽宗賜其名爲“虛中”,然後短短十幾年裡歷任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中書舍人等職,金人入侵之時又被升任爲資政殿大學士,赴軍前安撫勤王軍隊,使命完成後拜籤書樞密院事,負責與金人議和。

這叫宇文虛中怎麼好不給趙佶當信使?

等趙構拿到這封信的時候,看着趙佶那一手漂亮的瘦金體,這封信要是拿去21世紀,可不要賣出幾個億來?

而作爲信使的宇文虛中也叫他眼前一亮。是啊,兩宋交際時候,還有宇文虛中這麼個人物的啊。

大名鼎鼎的南宋巨諜,一個被國家出賣的悲慘臥底!

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九章 閩地來的海蠻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禎帝的奮起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爾袞,狠辣的鄭芝龍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四百九十二章 over!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三百八十九章 決斷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僱傭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恥辱要用鮮血清洗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韃靼人(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八十八章 夠無恥,夠光棍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十九章 顯大名於天下,收厚譽於己身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還需要學習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五十八章 詔書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袍加身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產很刺激吧(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開篇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