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儒

宋儒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道兩教發展出來的各種的精華,融入自家。

再經過北宋時代短暫的各派相爭之後,在南宋之後,以理學統一儒術,成功的成爲天下顯學,影響了以後的數百年的意識形態。

而宋儒和漢儒最大的區別就是,漢儒有着相當大的神學系統,而到了宋儒就變成了純粹的人道學問了。

然後一直深入到了最基層的人心之中。

即使到了後來,佛道兩家都已經世俗化,庸俗化,幾乎喪失神聖性,然而儒學卻是深入人心,不可動搖。

若非西學東漸,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革。

被人以武力改變,怕是儒學還要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陶小吳想着這些,開口說道:“仙道乃天道,儒道乃人道!”

這婁成生微微一愕,聽着陶小吳慢慢解釋,漸漸就明白了過來。

陶小吳這是讓儒門進行變革,剝離天人禍福感應這些東西,成爲徹底的人道學問。

此策等於是斷臂求生啊!

婁成生雖然知道,陶小吳這一策能夠挽救儒門。

但是如此大的變革,卻非是他一個人能夠做主。

沉默了片刻,終於開口,道:“此事太過重大,我也做不了主,只能回去好好商議一番。

不管怎麼說,通真先生對於我儒門的恩情,我儒門永世不忘!”

陶小吳聽了,滿意的道:“我也只是隨便說說而已,成與不成,河陽先生回去慢慢考慮!”

婁成生剛纔這麼一句話,就是代表儒門對於陶小吳的承諾。

這種事情,日後肯定會有所報答他陶小吳的!

也就不枉他爲儒門出謀劃策了!

日後,就算是儒門剝離了神道力量,單純走人道。

然而也是一股不可輕忽的龐大力量!

儒門欠下他陶小吳天大的人情,日後總是要報答的!

果然,這婁成生立刻就投桃報李,對陶小吳道:“朝堂之上,對於通真先生的事情上還有一些爭議。

許多公卿都覺着通真先生大才,正該留下輔佐太子,往任淅王師是有些屈才了!”

陶小吳笑了。

既然婁成生這麼說,

便是準備報答他了!

就是說,便是天子已經下詔,儒門也會想辦法讓陶小吳繼續留在太子身邊的!

而這只不過是儒門還他人情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然而陶小吳聽了,卻只是搖頭而笑,道:“我此來此鹹安,爲的是輔佐朝廷,早日讓天下恢復太平。

聽聞茂州那邊梵僧騷鬧騰的很是厲害,實在是可惡的緊!

也正想去會會他們!

何況,當日我在太典山修行,那些梵僧也曾經打過我太典山的主意……

這次公事私仇一起找那些梵僧去算算!”

那婁成生已經聽懂了,這是陶小吳不想留在鹹安,太子身邊,而是願意去茂州。

只是這就讓他愕然:“太子濡慕先生,難道先生就不想留下來輔佐太子麼?”

在他想來,陶小吳應該想留在鹹安,輔佐太子登基,以後才能夠獲得最大好處。

卻怎麼也都沒有想到,陶小吳居然不打算留在鹹安,而是打算出外了!

陶小吳微微搖頭,道:“太子出閣開府,羽翼已成,勢力已固,我留此也沒有什麼意思,還是離開的好!”

那婁成生稍稍考慮了一下,就笑道:“通真先生當真是仙門中人,深知功成而不居之理,在下佩服!”

卻是已經明白,如今朝堂之上對於陶小吳的諸多爭論,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爲陶小吳對於太子的影響力。

輔佐太子登基爲帝,這是從龍之功,天大的功勞。

誰不想?

然而陶小吳一個外人,來鹹安短短數月,就已經爲太子改變局面,更對太子有了巨大的影響力。

這麼一個人,肯定沒有人願意他留在鹹安,繼續影響太子。

陶小吳強留在鹹安也不是不成,只是這麼一來,就太礙別人眼了!

還不如趁早離去。

在印象最好的時候離開,日後太子還會不斷思念陶小吳。

真遇到什麼過不去的坎,第一個想到的也是他陶小吳。

這就是距離產生美的道理!

而且他主動離去,其他圍繞在太子身邊的人,也要承他陶小吳一個人情!

所以說,陶小吳這以退爲進,實在是高明。

不愧智者之名!

而當然了,對陶小吳來說,他是修行者,修行最爲重要。

人道朝廷的權力對於他來說,並非是最重要的事情。

何況,在陶小吳看來,隨着天庭開始穩固,即將和朝廷試探接觸。

兩個龐然大物的結盟,必然有着一連串的接觸,試探,爭鬥,最後達到妥協。

這鹹安必然將變成一個巨大的漩渦!

這其中不知道多少人,會變成犧牲品。

陶小吳纔不願意留在這鹹安,還是脫身而去的好。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飯。

這是他陶小吳當年在陽富侯府之事得到的教訓。

沒有力量,攙和進這樣的大事之中,隨時都會變成被人驅使的過河棋子啊!

“且看吧,再過三百年,那時候,誰做棋手!”

……

天子下詔,天下未平,百姓受苦。

朕分封皇子,雖然是爲羽翼屏藩,但是卻也不能太過耗費民力資財。

因此淅王前往封國,要輕車簡從,不要帶太多東西。

原本藩王分封,很多時候要準備一年半年的,準備的東西都能夠拉幾百車。

然而現在天子既然如此下令,那麼淅王就國的事情半個多月就準備好了,開始出發。

一切從簡麼!

馬車粼粼,一行人馬緩緩行駛在官道上,車馬綿延數裡。

這是護送淅王前往封國的軍隊!

一千屯騎營的騎兵,再加上三千射聲營的弓箭手,還有五千步兵營的士兵,總共九千士兵。

再加上一千淅王護衛,組成了浩浩蕩蕩的一萬大軍,向着巫越之地開去。

這些都是一等一的強軍,每一個都是練過兵家煞氣的悍卒。

大軍所過,煞氣驚天。

普通人肉眼所看不見的黑紅色煞氣,彷彿烈火一般的張揚飛舞在大軍上空!

至於爲什麼送淅王前往封國,會派出這麼多的強軍?

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大虞新朝還沒有平定天下。

第五十六章 攻城第七章 牛郎織女?第十四章第四十八章 清淨第四十一章 青都山第八十七章 博採衆家之長第三十五章 我纔是主角!第二十三章 龍脈?第五十八章 重傷第九十六章 飛遁第六十四章第八十章 當真可憐!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機矇蔽第六十三章 人道之威第三十四章 原始靈境第十九章 軍團第六十三章第五十三章 追殺!第一章 修行路徑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三十五章 上古巫神?第六十七章 分錢第三十九章 五大神木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是好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永興第八章 煉製第八十六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一十一章 滌盪第一百零五章 轉移第十八章第三十七章 仙人!第一百章 儒!第七十三章 捲土重來第二十六章 再給他們一個教訓!第四章 餐風飲露第十五章第二百三十章 山谷靈脈第八十七章 博採衆家之長第二章 出海第十四章 劍丸第四十五章 宣傳第三十六章 大亂第四十九章 襲擊第三十六章 借氣運第四十九章 妖怪化形第一百二十三章 裡應外合3第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玉靈山下第六十四章 反賊!第二百章 背叛第十一章 戰場第二十四章 王大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伯護衛第五十章 貴變革!第三十七章 損不足以奉有餘第九十九章 你不仁我不義第二十五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子符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主墓獄史第四十九章 態度第八章第七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一十章 真水洗煉第二十四章 氣運所鍾第六十八章第四十一章 青都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胡思亂想第七十八章 刀槍不入第二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零二章 親疏第一百零六章 草人第三十七章第四十七章 八卦運轉第六十二章第五十六章 攻城第十八章 聖靈第九十二章 法會第十九章 旱魃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來了!第四十五章 宣傳第二十九章 神宮第四十七章 八卦運轉第十五章 五行元力第二十八章第一百章 儒!第二百一十章 追殺第七十一章第三十三章 雷丸第二十五章 麻煩來了!第九十一章 不爲良相第六章 陽九百六第八十七章 焚魂火第一百零七章 迎接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古之帝第三十四章 無頭獨臂巨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盒子第十六章 威脅第五十四章 茂州!第六十六章 徵南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