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聞言不覺心中一動,魏十七此言意味深長,劍冢內所藏當有契合自身之劍,眼下道行不進反退,只能求助於身外之物了。她凝神望了一眼,緩步上前,右手引動一縷“清靈之氣”,一一拂過劍柄,飛劍如同風吹麥浪,倒伏搖曳,嗡嗡作響。
赤額龍鯨似乎看出了什麼門道,哼哼唧唧,氣孔中噴出一團團水霧,它只是深淵意志塑造的生靈,遨遊於光陰長河,過去未來,尋找血氣資糧,身軀雖然強橫,卻無法修煉,有心追慕大道,始終無法邁出最關鍵的一步。在龍鯨看來,丁寧能留在主人身邊,潛心修持,纔是那個前途無量的幸運兒。
丁寧行走在飛劍之間,左顧右盼,目不暇接,不知不覺鬆弛下來,一顆心活潑潑跳動,彷彿回到無憂無慮的少時,俏臉上露出一絲愜意的笑容,一柄半新不舊的長劍映入明眸,下意識催動“清靈之氣”捲去,“錚”一聲輕響,飛劍高高躍起,落入她掌中。
丁寧五指一緊握住劍柄,只覺輕重合度,有如量身定做,心中先有幾分歡喜,低頭望去,劍式修長古樸,不加修飾,劍脊近鍔處刻有“佩荷”二字,“清靈之氣”灌注其中,流轉鼓盪無不如意。她朝魏十七望了一眼,不再繼續走下去,佩荷厚意,永以爲好,就這柄劍了!
魏十七取了“桂魄劍”,丁寧取了“佩荷劍”,剩下千百柄無主飛劍插落在地,高高矮矮歪歪斜斜,下族鬼靈一無所取,下界飛劍縱利,一旦爲幽冥之力侵蝕,無異於破銅爛鐵,毫無用處,須鐵手等雖知其中或有神兵利器,卻也無意揀漏。
該問的業已問清楚,該說的也已說清楚,魏十七將須、衛、熊三人喚上前,問他們何去何從,須鐵手毫不猶豫道:“聽大人吩咐,吾等鞍前馬後效勞,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衛合盂、熊十歲慢了半拍,對視一眼,雙雙表示願附驥尾。上七族把持靈域千萬載,歸然不動,三十三下族起起落落,如走馬燈輪轉,弋族、炎族、礪牙族已從下族除名,彼輩如烏鵲繞樹,無枝可依,投入魏十七麾下是最好的選擇。
魏十七道:“爾等可欲迴轉靈域?”
須鐵手如被馬蜂蟄了一針,激動得跳將起來,嚷嚷道:“他奶奶的”他伸手抽了自己一嘴巴,把粗話打了回去。衛合盂咳嗽一聲,急忙上前打圓場,道:“天地排斥吾輩,此界終非久留之地,迴轉靈域固所願,不敢請!”
魏十七仰頭看了一眼,氣機勃發,卻見彤雲滾滾四合,九霄之外醞釀劫雷,天地偉力瀰漫四野,劍修也罷,鬼靈也罷,無不渺小如螻蟻。
厲行空心頭一緊,喃喃道:“如此蔑視天地,他究竟想幹什麼?”這一問道出所有劍修的心聲,將劫雷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玩弄於股掌之間,何其囂張,又何其威風!大丈夫當如是,此人雖非劍修,更勝似劍修!
血氣灌注“桂魄劍”,短短一瞬,來回洗煉千餘遭,神劍嗡嗡作響,脫胎換骨,殷紅欲滴。下一刻風雲捲動,霹靂震響,劫雷從天而降,魏十七提起“桂魄劍”迎着劫雷劈去,血光如天河倒懸,摧枯拉朽,霍霍電光倏然熄滅,劍勢凌厲,將漫天烏雲一掃而空,蒼穹浮現一道劍痕,豁然中開,天地重關若隱若現。
一劍逼出天地重關,魏十七體內血氣勃發,引動法則之力,第二劍隨之劈出,一聲震響,重關節節中開,一縷熟悉的氣息飄忽不定,垂落珞珈湖上,那是靈域的氣息,故土的氣息,下族鬼靈身不由己跪倒在地,熱淚盈眶。
沙演法眉梢一挑,脫口道:“重關中開,他們要回轉上界了!”
魏十七低頭看了龍鯨一眼,不容置疑傳遞一個意念,命其載起下族鬼靈,穿過天地重關,去往“合呂川”獵場候命。赤額龍鯨一聲長吟,揚起尾鰭重重拍落,珞珈湖山呼海嘯,湖水滾滾向後退去,露出一望無際的嶙峋亂石,千萬載掩埋於淤泥中,第一遭暴露在天光下,觸目驚心。
龍鯨借一拍之力騰空飛起,划動胸鰭腹鰭,徘徊於半島之上,軒轅青朝魏十七施禮作別,招呼須鐵手、衛合盂、熊十歲引領族人登上龍鯨之背,舉目四顧,漸漸放下忐忑之心,沉淪於下界百餘年,終於能迴轉靈域,得償所願,一時間如釋重負。
魏十七再出第三劍,法則之力壓制此界天地,如洪流貫穿重關,撐拄通道,龍鯨額頭血紋烈烈如火,鼓盪血氣,循着法則指引沖霄而去,漸去漸遠,化作一個小黑點,消失在視野盡頭。天地一片蒼茫,珞珈湖一片狼藉,湖水漫過裸露的亂石,水妖遭遇滅頂之災,倖存者缺胳膊斷腿,隨波逐流,慘不忍睹。
一劍破蒼穹,一劍斬重關,一劍接上界,衆劍修目睹這三劍,爲之失神。魏十七拂動衣袖,向厲行空、支棲鶴、沙演法等道:“今日興盡,就此別過,日後有緣再會。‘劍冢’所藏不無可取,留與諸位掌門處置,日後如有難處,不妨以此珠相告——”他屈指一彈,一顆赤珠飛出,落入覆海宗掌門支棲鶴手中,攜丁寧返身踏入珞珈湖,載波而去。
衆人目送其遠去,久久未能釋懷,沙演法收回目光,注視支棲鶴手中的赤珠,若有所思。魏十七曾向小師弟沙擒龍打聽覆海宗那位前輩大能的來歷,並說起其人業已隕落於上界,如此看來,他此番是爲覆海宗而來,難怪臨別前贈支棲鶴一顆赤珠,留待來日聯絡。沙演法將赤珠攥於掌中,心如明鏡,他若要求魏十七出手,解救覆海宗滅頂之災,就必須記起那位宗齊藤宗前輩。
此念一起,連他自己都覺得奇怪。
支棲鶴將目光投向遙不可見的不周山,長嘆一聲,歸心似箭,當下向諸位掌門匆匆道別,召集宗門弟子踏上歸途。他本打算請諸宗看在同道情分上援手一二,然而目睹魏十七那開天闢地的三劍後,深知天下地上,解不周山之厄唯有一人,無須再捨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