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大道

真大道是金初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全真道。

真大道,初名大道教,創始人爲劉德仁(22~80)。

號無憂子,滄州樂陵(今屬山東)人,宋靖康之亂,徙居河北鹽山太平鄉。他宣稱金熙宗皇統二年(42)某日,有一鬚眉皓白的老叟乘青犢車過其家門,摭《道德經》要言授之,並囑其‘善識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然後投筆一支而去。

顯然,他是暗指老子授《道德經》令其創教。果然‘一時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從之。受其教戒者,風靡水流,散在州郡‘。劉德仁根據《道德經》義,加以演繹,爲大道教訂立規戒九條‘一曰視物猶己,勿萌戕害兇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守清靜;四曰遠勢利,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爲用;五曰毋事博奕,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會取足,毋爲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恃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糅合老子、儒家、佛教思想爲一體的立教宗旨。

《大道延祥觀碑》對其立教宗旨又作了如下的表述‘其教則大率以無爲清靜爲宗,以真常慈儉爲寶。其戒則不色、不欲、不殺、(下缺)不飲酒、不茹葷。以仁爲心,恤其困苦,去其紛爭。無私邪,守本分,而不務化綠,日用衣食,自力耕桑。爲贍道之(下缺)。有疾者,符藥針艾之事,悉無所用,惟默禱於虛空,以至獲愈。復能爲世人除邪治病,其亦猶是,……彼言飛昇化煉之術,長生久視之事,則曰吾不得而知。惟以一瓣香朝夕懇禮天地。‘可見該教頗重視清靜自守,救民利物,以恬淡寡欲,苦節危行律己,以慈悲寬仁、恤苦救貧對人,又不強詞個人的煉養飛昇,但以治病救人爲務。這在當時戰亂頻仍、羣衆生活十分困苦的情況下,確是很受歡迎的。

他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載,於大定二十年(80)去世。此後,繼任掌教者爲二祖陳師正,三祖張信真,四祖毛希琮。據《書劉真人事》和《先天宮記》載,陳師正,‘幼漁於河,德仁穆以入道。能預知吉凶事‘,‘闡教垂十五年,法壽莫得而識‘。張信真,於明昌(90~95)中任掌教,‘有詩文數百篇,號《玄真集》傳於世‘,‘處世五十五年,闡教二十五載‘。毛希琮,嗣教之時,‘當金之亡,兵戈俶擾,希琮能以柔而存‘,‘掌教五星有奇‘。

以上幾代,皆在金代,所留資料極少。劉德仁的出生地是山東的樂陵,後徙河北鹽山,於其地創教。此後又去山東的淄川、棣州等地活動。上述山東、河北等地就是大道教的發祥地。大定十四年後,劉德仁應詔居中都天長觀,又把大道教傳播至今北京及其周圍。三祖張信真掌教時,其弟子邢希德即在平谷縣建延祥觀,舉師趙希元又在奉先縣(今北京市房山縣)建靈泉觀。可見終金之世,大道教的傳播不出河北、山東。

金、元之交,大道教內部分裂爲天寶宮和玉虛宮兩派,各自進行傳法。《先天宮記》雲‘四祖(毛希琮)見性達聰,罔愆成法,心厭塵世,不永斯年,掌教五星有奇,得年三十八歲,復以教法遜與五祖太玄真人酈君(希成)‘。近年陳智超新發現的《玉虛觀太道祖師傳授之碑》則雲‘四祖毛希琮號純陽子,復得希夷子(張信真)之傳,丁亥(227)葺玉虛觀以居之。戊子(228)乃立李希安爲五祖,號湛然子‘。這樣,毛希琮似將掌教職位分別傳給了酈希成和李希安兩人,都被稱爲五祖。按一般通例,教權只能傳予一人,毛希琮怎會傳予兩人呢?究竟是隻傳一人,但因未受傳者要爭正統,也謊稱受傳;或是先傳一人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改變初衷,或受另一人之脅迫再傳第二人呢?因資料缺乏,尚難判斷。但《先天宮記》爲‘真大道門人、崇道廣演法師、前進士杜成寬撰‘,立石於元世祖至元十五年(278);《玉虛宮傳授之碑》爲參知政事楊果撰文,立石於至元七年(270),皆爲名人手筆,且去毛希琮不遠,似不可能任意僞造。所以儘管不知究竟出於何種原因,事實上毛希琮之後確有兩個五祖,一住天寶宮(酈希成),一住玉虛宮(李希安),使大道教分成了兩派。

在元代宗教政策比較寬鬆的情況下,大道教兩派都得到元室的承認,分別進行傳法。但玉虛宮一派傳法時間較短,連李希安在內,只傳了三代。《玉虛觀大道祖師傳授之碑》雲

‘戊子(228)乃立李希安爲五祖,號湛然子。修葺琳宇,壯嚴聖像,煥然一新。歲在辛丑(24),被徵命,辭老不起,完宗皇帝以法服賜之。乙卯年(255),世祖皇帝在王邸,聞其道行,賜以真人之號。中統二年(2)命之掌管大道。至元三年(2)羽化。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人劉有明號崇玄子傳其道,是爲六祖。是年冬,璽書授崇玄體道普惠真人。‘楊果撰此碑時,六祖劉有明尚在世,故不見傳法於七祖的記載。據祥邁《至元辨僞錄》卷五《焚燬諸路僞道藏經之碑》記載,參加元世祖至元十八年(28)佛道大辯論的道教一方,大道教有兩人,一爲李德和,一爲杜福春,李德和是已知的大道教掌教第七祖,其餘的道教參加者皆是各派的首領,如全真道掌教祁志誠,正一道首領張宗演等,因此杜福春必不是一般道士,很可能是大道教玉虛宮派的七祖。如此,大道教玉虛宮派只傳了李希安、劉有明、杜福春三代,此後未見記載。

天寶宮派的傳法較玉虛宮派爲長。五祖爲酈希成。《重修隆陽宮碑》雲‘第五祖師太玄真人酈君,諱希成,嬀川(今河北懷來縣)之水峪人也。……聖朝創業之初,爲教門舉正,而闡教山東。四祖毛君,暑月病劇,速召而來燕。既承其法,拂袖有深山之隱。‘他爲何剛接任掌教即想隱遁深山呢?《先天宮記》則稱‘五祖當教之日,值大元立國之初,法令未行,逆魔亂起,始終一十五載,遭逢魔。‘所謂‘逆魔‘、‘魔‘,乃指教內出現了與之抗衡的反對派勢力,看來除了玉虛宮一派外,還有其他派系。所以在這種宗派紛爭的嚴重局面下,酈希成無法掌教而退隱深山了。王惲《秋澗文集》卷五《遊嬀川水谷太玄道宮》詩之註文,反映了當時鬥爭之尖銳。其‘雲封石上體‘句注云‘初,大道酈五祖者,逃難此山。衆追及,棄衣鉢石上而匿,其物重,衆莫能舉。衆(以)爲異,遂請主其教,今道院蓋酈生所創也。‘有多人追逐他,欲奪其衣鉢,或欲置之死地,足見其鬥爭之尖銳。此處說衆人舉不起他的衣鉢,以爲神異,‘遂請主其數‘,《先天宮記》則說‘以五祖道德崇高,威靈顯赫,魔不勝道‘,經過十五年之後,‘尋乃自平‘。不管什麼原因,酈希成經過十五年的鬥爭之後,終於克服玉虛宮一系以外的其他反對力量,回到燕京天寶宮,登上了大道教掌教的寶座。時間大約在元太宗十年(238)左右。

酈希成正式掌教以後,受到元室的,元憲宗曾封他爲太玄廣惠真人。在他掌教期間,組織有所發展。《先天宮碑》雲‘自戊戌(238)以來,化因以洽,南通河嶽,北極燕齊,立觀度人,莫知其數。‘這種說法,十分籠統,只能理解爲南面傳到山東泰山一帶,北面傳到河北一帶,比劉德仁創教時擴展不多。但據近年新發現的《汴梁路許州長社縣創建天寶宮碑》記載,在酈希成掌教期間,真大道由原來的河北、山東,發展到了河南許州(今河南許昌)一帶。該碑雲‘先是大道一宗,其所崇尚不過河北有焉。自五祖太玄廣惠真人命舉師盧德清往河南典教,其後教法流行。‘許州天寶宮即建於元太宗十二年(240)。

道派發展以後,酈希成特請元室批准他將‘大道教‘改名爲‘真大道‘,以示正統。‘憲宗皇帝即位之四年(254),特降璽書,賜名‘真大道‘,中宮賜之冠服‘。真大道名稱從此正式確立。

酈希成‘闡教三十六年,享壽七十八歲,將法傳付六祖通玄大師孫君(德福)‘。是爲第六祖。孫德福再傳法給李德和,是爲第七祖。以上三代皆處在與玉虛宮派相對峙的時期。

七祖李德和掌教時,真大道又傳到了陝西。此見吳澄所撰《天寶宮碑》。該碑稱張清志‘年十六,從天寶宮李師(德和)爲道流,錫名清志。然獲歸養父母。年十八,辭家入太白山,……久之,辭親入終南山。……年二十六,創長安明道觀,又適鳳翔扶風縣立天寶宮。‘

繼李德和之後掌教的爲第八祖嶽德文(235~299),始合玉虛宮、天寶宮兩派而爲一。嶽德文,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年十六,辭親入道隆陽宮。年十八,受教於五祖酈希成。元世祖至元十九年(282),李德和付以教事。二十一年,宣授崇玄廣化真人、掌教宗師、統轄諸路真大道教事,賜璽書護持之。在他掌教期間,真大道教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西出關隴,至於蜀,東望齊魯,至於海濱,南極江淮之表,皆有奉其教戒者‘。嶽德文‘嘗使人行江南錄奉其教者,已三千餘人,庵觀四百。其他可概知矣‘。

但在嶽德文之後,真大道內又出現了波折。即嶽德文於大德三年(299)逝世前,將教事付與張清志,作爲九祖,但當嶽德文‘喪畢‘,他卻‘潛遁‘山西臨汾,後又返華山歸隱,並沒有接替掌教。此後,相繼由趙真人(亡名)、趙德鬆、鄭進元攝掌教事。五年之間,‘二趙一鄭‘,‘相繼殞滅‘。其徒衆根據鄭進元臨終時的囑咐,去華山請回張清志,仍舉其爲九祖(如算上二趙一鄭,則爲第十二祖)。

張清志,乾州奉天縣(今陝西乾縣)人。第七祖李德和之徒,掌教前,長期在陝西、山東、山西等地傳教。掌教後的第一件事是廢除教內的刑罰。他面對徒衆,稱‘吾教以慈儉無爲爲寶,今聽獄訟,設刑威,若有司然,吾教果如是乎?

繼今以始,凡桎梏鞭笞之具盡廢之‘,‘自是衆安害息,五年宿弊(指二趙一鄭攝教之五年——引者注),一旦悉除‘。張清志平時自奉簡樸,‘深居寡出,入或不識其面,著書以名其學,文多奇奧。貴人達官來見,率告病伏臥內。雖有金玉重幣之獻,漠如也‘。他這種淡泊清高的作風,與當時各派首領居則宮室、出則華冠豔服、日與貴官相往來的作風,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得到吳澄等文人學士的稱讚和敬仰。

張清志於元成宗末掌教,歷武宗、仁宗、英宗至泰定帝,深受尊崇,授以演教大宗師、凝神衝妙元應真人,統轄諸路真大道教事。‘掌教將二十年,教風日盛‘。其所居大都天寶宮,‘日食數千指‘,其盛況可見一斑。

真大道在長期的掌教傳承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體制。首腦機關是大都天寶宮,爲歷代掌教所居之地,設諸路真大道教都提點,教門都舉正等以輔助掌教工作。其下據元代的行政區劃設立各級地方組織。第一級,行省設提點都舉正。如王清貴曾任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等處都舉正提點。第二級,路設道錄、道判。如陳德元曾任大都路道錄,趙德鬆曾任汴梁路道錄,鄭進元曾任衛輝路道錄等。第三級,州設道正、舉師。如《隆陽宮碑陰》記有涿州道正,固安州道正,雄州道正,易州道正,順州舉師,易州舉師等。第四級,縣設威儀,如《隆陽宮碑陰》所記房山縣威儀黃德元等。最基層爲宮觀,設提點、提舉、知觀。

吳澄於泰定二年(325)爲天寶宮作碑時,張清志尚在世,張何年逝世,何人嗣教,不見記載。可能此後不久,真大道即歸併入全真道。

天象描寫篇 天空青幹劍牧師魔法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論勁爲建華宮觸國殤,只因秦王念阿房天象描寫篇 風魔法潮州古箏的基本特點和技法概要抱朴子內篇(中)秦始皇生父雜談|物種| 精靈(二)(下)清代火器天使的階級練琴十記太平經(三)內外齋伊爾馬特金龍中國古代的鑄劍術唐,宋,元,清女服大集粹!寶馬Z8華夏傳說:恐怖的巫術_放蠱龍門派天象描寫篇 冰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迪奈爾 Deneir(文學之神)魚人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專家推論稱“兵馬俑”殺死項羽道家十洲三島、洞天福地寇伯中國古代傳說的幻獸和魔神怎樣才能寫好小說攝魂術導引龍門派阿斯特拉a-80式9mm雙動手槍金龍急急如律令上古十大神器(中國)中國歷史上的秦軍(上)誰是陵園工程的主持者定向能武器功夫西方妖怪大百科(一)硬鞭時空轉移兵器世界十大未發掘的寶藏之謎高上玉皇胎息經靈寶畢法(全)杜蘭戈快單刀行門八式焚書坑儒瘋魔棍田橫古箏獨奏曲慶豐年演奏提示天心派古箏樂曲介紹《洪湖人民心向黨》寇伯學古箏從零開始金庸玄教清代火器法器中醫美容六 合 拳冠服師、軍、軍團與集團軍的分別寫小說要注意的技巧形意十二形奇幻寫作指南(序)秦漢時期的道路天師宗譜(殘)日本陸軍的作戰編制精靈道門五術(介紹)QSZ92式毫米手槍秦軍的軍銜制度淺談古箏曲中的潤腔演奏冬蟲夏草遠隔控制兵器秦軍兵器的種類法國白葡萄酒黯法塔QSZ92式手槍存神火球術內家拳暗殺者苗刀《出水蓮》-客家古箏淺析清靜寡欲解冤釋結書系德魯依教團員和教士火藥發展的資料 (簡介)迷蹤拳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