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不少三國迷們,愛將"三國第一噴子"的頭銜,按在彌衡身上,其實這是錯的,因爲真正讓曹操感到驚悚的"噴",非爲彌衡,而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陳琳,出生年月不詳,字孔璋,廣陵射陽,即時下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人。
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駕崩。時爲大將軍的何進,在擁立自己的外甥劉辯承接帝位後,決定翦除擅權已久的"十常侍"宦官羣體。不料其妹何太后,出於感謝當年她毒殺黃夫人、"十常侍"爲其在劉宏面前的美言消災之恩,堅決反對哥哥何進實施此舉。左右爲難的何進,便採納一個"借刀殺人"的昏招一一召令地方軍閥,引兵進入洛陽,除去宦官,免卻何太后對他的責怪。
其時陳琳擔任何進的主簿,面對何進的昏饋,他竭力勸阻:"萬萬不可如此!"但何進不聽,堅持一意孤行。結果不僅自取滅亡,而且導致涼州軍閥董卓漁翁得利。董卓掌控局面後,即以太師自居,誅殺何太后,廢掉漢少帝劉辯,新立漢獻帝劉協。朝綱因此紊亂到難以言表的程度。
因於董卓的打壓,何進的親隨如袁紹等,大都逃離洛陽。作爲何進的"辦公室主任",陳琳避難冀州,依附袁紹。
公元196年,曹操派兵圍攻反叛自己的張邈之弟張超於雍丘縣城。張超的好友、時爲袁紹屬下郡守的臧洪,爲救張超,"徒跣號泣、求救於袁紹"。但袁紹不予施救,結果雍丘落陷,張超自刎。臧洪聞此結局,義憤填膺,宣佈脫離袁紹。
袁紹先是向臧洪說明自己不出兵救助張超的苦衷,期侍臧洪"回心轉意"。不想臧洪誓不回頭。袁紹便派兵攻打,但"歷年不下"。面對誓死戰鬥到底的臧洪,陳琳寫信予臧洪,信中歷陳禍福,勸導臧洪與袁紹重歸於好。臧洪回信陳琳,表示此生永與袁紹不共戴天。後來臧洪失城被殺,陳琳難受不已。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承袁紹之令,陳琳作《爲袁紹檄豫州文》,全文以一氣呵成的犀利筆鋒,痛斥了曹操的前世今生。其時曹操正被頭風病弄得苦不堪言,臥於牀上思慮如何應對袁紹大軍,聽罷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頭風之痛倏逝。這就是"陳琳之文,可愈頭風"的來歷。
公元202年,受窘於官渡之戰敗績的袁紹,抑鬱去世,其三子袁尚在謀士審配等人運作下承位。陳琳轉而事奉袁尚。
公元204年,袁尚因與其長兄袁譚閻牆,實力大減。其時曹操引兵攻打鄴城,爲求生機,袁尚派遣陰夔及陳琳出面乞降,曹操不許,堅持攻城。袁尚抵抗不住,率親隨逃竄,來不及跟逃的陳琳,成爲曹軍俘虜。
其時被俘的還有審配等人,內中多人爲保氣節,寧死不屈,笑赴刑場。輪到陳琳時,曹操爲雪當年"檄文"之辱,令軍士解押陳琳到自己面前,問其爲何要寫《爲袁紹檄豫州文》?陳琳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愛惜其才,不僅既往不咎,而且讓陳琳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史載:之後曹營中的軍政國事公文,多爲陳琳和阮瑀所作。另有一說,對於陳琳的作品,曹操有時竟不能增減一字。
公元217年,曹魏境內突發瘟疫,因於疫情難控,許多人因此而亡。陳琳不幸成爲其中之一。
陳琳的故宅,位於時下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基於陳琳的名氣,當地政府將其列爲"文保單位"。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故他的作品多有存世,主要有《爲袁紹撒豫州文》、《飲馬長城窟行》、《檄吳將校部曲文》、《神武賦》、《武軍賦》、《止欲賦》、《神女賦》、《無名詩七首》、《宴會詩》、《爲曹洪與世子書》等。
陳琳擅長撰寫章表書檄,風格比較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當時能夠與其齊名的,僅爲阮瑀。《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對陳琳在章表書檄上的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陳琳所作之詩,樸實生動,富有民歌特色,不僅爲後世詩評家所稱道,而且對魏晉六朝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陳琳文學上的成就,業界很少有人質疑、爭論,但對於陳琳的墓葬之地,則有多種說法,現予摘取細述,以饗讀者。
一說墓在下邳。下邳即今江蘇省邳州,漢魏時隸屬徐州,爲古戰場之一。曹操曾聯合劉備攻破下邳,擒殺呂布。後來曹操與劉備反目,劉備佔領下邳。不久曹操復得下邳,俘獲關羽。陳琳被曹操禮遇後,一直從軍。有人認爲,陳琳既然不是自然老死,而是染疫死於軍中的話,那麼葬於下邳可能極大。
二說墓在邯鄲。邯鄲臨漳縣城西有銅雀臺遺址,當年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竹林七賢在此直抒胸襟,慷慨豪氣,後世稱爲"建安文學"。瘟疫的流行和曹操的去世,使得衆多文人墨客風流雲散,死者大部分葬於銅雀臺西的曹操墓周圍。唐人溫庭筠在拜謁陳琳墓時,曾詠"銅雀荒涼對暮雲"之句,有人據此認爲陳琳葬於銅雀臺下。
三說墓在鹽城。鹽城隸屬江蘇省,境內有一大縱湖。當地人至今仍在傳言:"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臥冰處、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之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教書館等,均在湖畔。"另有一說,陳琳祖籍大縱湖鎮,下葬之處爲古射陽堤畔射陽村,即時下流均溝西四里,並說發現過陳琳墓穴,後因農墾建設消失。
四說墓在寶應。據明清兩代的《寶應縣誌》載,陳琳之墓在縣治東六十里的射陽莊。《寶應圖經》、《大明一統志》、《嘉靖惟揚志》、《乾隆江南志》等書作者,均認爲陳琳墓在寶應射陽村。但《廣與記》作者蔡方炳則認爲江南寶應、湖廣應城俱有陳琳之墓。對於此論,有人反駁,說陳琳作何進主簿時在洛陽,投奔袁紹時在冀州,順附曹操時在鄴城,故而"湖廣應城不會有陳琳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