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老劉家的江山穩了?

挑選史官,最好是這個人自己能幹,子孫後代也能把這一個官職繼承下去,一代又一代地爲帝王記載起居言行。

時刻伴隨帝王的這種史官是所有史官中最特殊的一個,帝王醒着的時候他們必須在場,帝王走到哪裡,哪怕是帝王正在出恭也得在場,隨時隨地準備工具記錄帝王的一言一行。

並不是說除了時刻伴隨帝王的史官之外就沒有其它史官了,時刻伴隨君王的史官一開始叫太史,後面有了新的稱呼,幾乎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其實任何朝代都有相當多的史官,只是負責的方面不同罷了,他們一般是隸屬於同一個機構,早期官署被命名爲“太史寮”,設立太史爲主官,又有小史、內史、外史、御史,後面才經過多番的改革。

劉彥要稱帝了,絕對是需要貼身史官的存在,記錄他的一言一行,主要是留給皇室的子孫,尤其是歷代儲君好好地看一看開國之君平時都在幹什麼,壓根就不是給後世的平常人看的。

想要看到皇帝的起居錄得是改朝換代之後,要是國家沒有完蛋的話,一國的帝王起居錄根本就不是誰都能看的,甚至是帝王自己都沒法看,更別說修改。

諸夏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後面的朝代給前朝寫史,就是任何一個取代前朝的朝代,他們肯定不會去對自己推翻的朝代歌功頌德就是了,相反是會極力地抹黑,甭管是不是前朝的人乾的,就是什麼屎盆子都往上扣,以此來表明自己推翻前朝是絕對正確和偉大的事情。

任何朝代的滅亡肯定是有其原因,可是任何一個朝代的存在必然是有其功業,問題是在政治正確面前,那些功業連屁都不是。

“寡人尋找史家,一爲晉、趙、代、涼、成、燕作史,二來便是充實署僚。”劉彥不需要任何刻意的擺譜,甚至是臉上一直帶着微笑,看上去無比的和煦,可面對的幾個人皆是一副滿頭大汗的模樣:“聽聞習氏與孫氏熟知史學?”

習鑿齒和孫盛此刻只感覺是壓力山大,太過緊張就毛細孔分泌出太多的汗水,不止是滿頭大汗,渾身上下其實是全都被汗水給溼透了,渾身黏糊糊的又不能有怪異舉動別說有多難受。

現在當然沒有正兒八經的史家了,該項職業隨着西漢的滅亡早就不再具有延續性,由東漢開始太史府的人是換了一茬又一茬,真不存在史官世家。

要說記載歷史在上古時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走到東漢之後是地位一降再降,最明顯的就是“太史”不再作爲三公,甚至連九卿之一都不算,連自己的獨立府衙都沒有。

到東漢之後的三國並立,史官的乾脆是被腰斬,官名都改爲著作郎,隸屬於中書省。

晉篡魏又並蜀漢和東吳,可能是司馬一家子也覺得自己乾的事情挺不地道,再一次弱化史官的存在,由著作郎又改爲大著作,官署地位更是降低到成爲秘書省的一個下屬小部門。

劉彥並不覺得自己是有什麼德行有虧的地方,哪怕是終結了東晉小朝廷,那也是終結掉一個生於不義又註定死於恥辱的王朝,真沒什麼有愧於後世子孫的地方。再來是他也知道歷史的重要性,肯定是要再次提升史官的地位,卻也不會讓史官去幹不是本行的事情。

曾經的御史是“太史寮”所屬的官職之一,秦漢時期御史就被專門摘了出來,再配屬回去不是合不適合的問題,是御使大夫是三公之一,那麼太史令難道要比三公的品秩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同時,將史官隸屬某個部門所屬也不合適,史官一定是要擁有自主的權利,只有不會被幹涉到,才能保證記載歷史的嚴肅性。

劉彥與衆臣商議,其實也沒有聽取衆臣的多少意見,是重新恢復了太史署的存在,設太史令爲主官,再設少卿、少卿書和行令,統御各自的部門,又分別有自己的責任。

太史令雖然是作爲太史署的最高主官,可實際上就是個藏書館的館長。

少卿負責行政管理,同時還擔負錢糧管控。

少卿書就是專門時刻跟隨帝王的人,歷史上的司馬遷就擔任過這一個官職。

行令說白了就是基層的官員,負責統御太史署所屬的雜役、隨從等人。

聽了劉彥的話,習鑿齒和孫盛開始渾身打擺子,他們不是怕,是激動到難以控制自己的身軀。

爲已經滅亡的王朝編史?作爲文人不會不清楚那是一件什麼事情,誰主持或者參與進去註定會是一件留名青史的事業,就是在當代能夠參與寫史也等於是被承認才情,活着的時候註定要被羨慕和尊重,死了還能將自己的名字傳於後代,習鑿齒和孫盛能不激動得打擺子嗎?

習鑿齒是襄陽人,家族世代爲荊楚豪族,祖輩最出名也是最風光的是習鬱。

習鬱西漢末年生人,王莽亂政時期追隨劉秀,起先是作爲侍中。侍中就是皇帝的近身秘書,官職雖然小影響力卻是一點都不低,某些程度來講哪怕是丞相也不得慎重對待,要是得罪侍中的話,時刻伺候皇帝的侍中抓住機會給雙小鞋絕對也能讓丞相難受。

要是歷史沒有被劉彥改變,等待桓溫開始兵出巴蜀攻伐李氏成漢,習鑿齒就會被桓溫所徵辟,就此效力在桓溫麾下,一直到桓溫心生代晉的心思才找機會遠離。

劉彥有向呂議、庾翼、王羲之等幾人瞭解過習鑿齒,衆人給習鑿齒的評價用詞用句可能不同,大體的評價卻是一樣,說習鑿齒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習鑿齒的確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歷史上他一開始是服務桓溫,後面離開桓溫蟄伏了一段時間,又出任滎陽太守一職,等待前秦的苻堅崛起,不想效力苻堅隱遁山林,被世人評價才學不輸於路機和陸雲,後兩者是前秦非常有名的文人。

無獨有偶的是,孫盛歷史上也是被桓溫所徵辟,在效力於桓溫之前爲任陶侃、庾亮、庾翼做過僚佐,可以說爲之效勞的人就沒有一個不是能人,他又能屢次被大能徵辟,足以證明本身的才學。

孫盛看着非常文質彬彬,可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這一點劉彥也在相關的瞭解中得到信息,孫盛就是一個文能提筆主政和武能上馬統兵的人物。

劉彥召習鑿齒,是純粹地想要徵募進太史府。他對孫盛則是有更多的期待,能文能武的人總是會更令統治者高看一眼嘛。

面對劉彥的邀請,習鑿齒恭順地應諾了下來。

孫盛在劉彥的目光注視下壓力非常大,咬着牙纔沒唯唯諾諾,做出了跪下懇求的舉動:“稟天子,小民雖熟史,於兵事更爲擅長。”

衆人無不側目,他們非常佩服孫盛的膽量,竟是拒絕出仕進入太史府,請求劉彥指派軍中。

“既如此,太史府一事便罷了。”劉彥纔不會掉份到當場做出勃然大怒的舉動,像是沒有聽見孫盛的請求那樣,轉頭看向紀昌說道:“習鑿齒便交由丞相安置?”

紀昌不留痕跡地看了一眼孫盛,目光停留在習鑿齒身上一個呼吸的時間,笑着對劉彥應:“諾。”

孫盛還是跪地的姿勢,劉彥卻是邁步走開,其餘的人是隨着劉彥的走動而跟隨。

天壇這邊已經被隔離起來,原本在附近幹活的勞動者也是被帶離,以劉彥爲中心,周邊早就是衆多士兵分別在警戒。

讓劉彥在身份暴露之後做一些親民的舉動,比如去和百姓握握手之類的?就是他肯去幹,跟隨身邊的衆臣也會死諫。現在不是現代,也不是嫌不嫌棄的關係,身系社稷萬不可有突兀舉動是其一,再來就是百姓連正視一眼都不敢,劉彥要真的是走過去信不信先嚇癱一地人?

所以啦,很多時候不是劉彥有沒有那個心的問題,也不是羣臣接不接受,着實是百姓們實在是“歐系在,空記不住,歐只雞”的事。

劉彥將要離開天壇這邊,他只是相隔着被士兵隔開的區域,那麼遠遠地對百姓搖了搖手,下一刻給予的迴應卻是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之聲。

離得遠的人們,他們聽到爆發而出的“萬歲”吶喊,無不是困惑地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這年頭“萬歲”並不單單隻能對帝王喊,遇到點什麼高興的事情也能吼上幾嗓子的“萬歲”,就是不高興也能喊“萬歲”,並不存在什麼忌諱的地方。

“出了什麼事?”

“不知道呀!”

“難道是今晚加餐?”

“可能吧……?”

參與新舊長安各種勞動的人,他們吃喝都是由公家準備,不能說伙食會有多麼好,就是真的不會餓到。遇到有什麼節日的時候,官方也會很有人情味的加些餐,不敢說大魚大肉什麼的,可是湯裡面多了肉味也是一種心意。

“今天不是什麼節日吧?”石仲在拍手上的泥土,彎腰也拍了拍褲腿上的泥,直立起腰的時候才繼續說:“應該是哪處的工程竣工了?”

“任二嫂那邊的肉包子是十足的美味。”張丁認可了石仲的第二個猜測,想到了肉包子不由舔了舔嘴脣:“要不……下工的時候去買幾個?”

石仲猶豫了那麼一下下才點頭,他可是很想存錢在新長安買座宅子的。

國家工程不但是帶動了作坊,人口匯聚之下也帶動了很多與工業無關的產業,例如餐飲業就是其中之一。

高級的餐飲場所肯定是石仲和張丁消費不起的,一邊吃着山珍海味,一邊聽着絲竹之樂,還能觀賞歌舞,那是富貴人的生活,可以羨慕,卻也只是羨慕,太遙不可及了。對他們來講,任二嫂家的肉包子只需要幾枚銅錢,是能夠吃到嘴裡的享受。

石仲等人聽着遠處越來越激昂的“萬歲”之聲,感覺有些異樣的同時,沒有多久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天子……”張丁一臉的目瞪口呆:“來了?”

石仲已經完全呆了,其餘人也是差不多。

天子離百姓太遙遠了,幾乎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平時的“天子”二字就等於是頭頂上的那一片天,怎麼伸手都永遠沒可能觸碰得到。

在百姓的理解之中,天子就是他們的族長,是關乎他們會有什麼生活的主宰者,誰都不會輕易從嘴裡說出“天子”兩個字,哪怕是要說的時候誰不是帶着忐忑或是激動,就好像天子真的能夠時刻監控天地萬物那樣,還不敢有絲毫的不敬。

“萬歲!”張丁突然間嚎了一嗓子,把周圍的人給嚇了一大跳,那還沒算完,是更聲嘶力竭地吼:“萬歲!”

像是被張丁給提醒了那樣,所有人都是跟着吶喊起來,他們這邊也加入了吶喊着的海洋,與遠方的人一塊貢獻音量。

石仲真沒想過天子竟然會巡察工地,那一刻哪怕是沒親眼看到,可心裡突然覺得天子也不再是一個稱呼,覺得離得更近了的同時,該敬畏還是敬畏,可一種親近感也生了出來。

宮城之中,崔婉本來是與拓跋秀在嘮家常,旁邊的幾個孩子鬧鬧騰騰,外面的吶喊聲傳了過來,兩人都是愣了一下。

後宮都能聽見,沒道理也是在宮城的其餘官署聽不到,衆官員和署僚先後停下辦公,以各種各樣的姿勢和心態聽着那山呼海嘯一般的吶喊聲。

“母后,他們在喊什麼?”劉慎剛纔是和兄弟姐妹一塊追逐玩樂,被動靜吸引住,不明白就跑來問崔婉:“是在稱頌父王嗎?”

聲音掩蓋了張蘭和桑妙、謝道韞一塊過來的腳步聲,三人是滿臉激動地出現,過去之後一也沒人事先溝通,包括崔婉和拓跋秀在內,五個女人相續握住了手。

“我也要!”

“小屁孩,一邊去。”

劉彥的四女兒劉福嘴巴一憋,差點沒哭出來,卻是被劉慎過去護着走到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很激動的幾個長輩。

崔婉做出傾聽狀,又是激動又是含蓄,壓低聲音說:“穩了。”

啥東西穩了?就是劉家的江山穩了嘛。

第1001章 朕需要美人第377章 漢軍兇猛第674章 以強漢的名義(下)第290章 正式接觸第74章 愚蠢的聰明人第785章 陛下聖明第26章 追尋榮光第1075章 求戰心切第580章 君王私宴第804章 情況有些嚴重第930章 他們將成爲新的戰場主宰第779章 新長安第549章 冉閔要搞事第687章 死對頭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974章 無奈的孤家寡人第895章 近百章後再次出現的主角第849章 怕背鍋的尤利安第307章 只是前奏第698章 該怎麼征服阿三第861章 細思極恐第48章 誰都不蠢第101章 就食令第534章 難題不少第846章 如癡如狂第640章 一切都是爲了國家嘛第789章 你們的神靈不行第30章 那片目光第784章 世態炎涼第302章 名士大嘴巴第828章 亮肌肉第501章 糟心事第33章 我心不冷第208章 悍勇如斯第131章 入侵開始第233章 事情太大了第623章 三大中轉地之一第252章 劉彥與桓溫初見第748章 好欺負的波斯人第564章 會盟在即第710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1018章 舉世攻漢(九)第810章 大漢的未來第1018章 舉世攻漢(九)第973章 國事、家事第659章 竟然想嚇唬老子!?第515章 也許真的該休養生息一下?第65章 傾盆大雨第393章 效仿蘇秦?第797章 明正典刑而已第286章 丟人丟大發了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競爭第1004章 歷史長河啊……第79章 自掘墳墓?第1014章 舉世攻漢(五)第510章 小朝廷之亡(三)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459章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第4章 魂兮歸來第20章 部族武裝第343章 突圍開始第437章 流淌血管的殘暴第832章 到希臘第187章 人狗難辨第620章 擅忍之輩第373章 這是“藥丸”(中)第810章 大漢的未來第652章 春風一樣的溫暖第337章 撤不撤?第264章 鋒芒畢露第853章 未雨綢繆嘛第485章 可會獵於淝水西岸第142章 與慕容鮮卑勢不兩立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734章 虎頭蛇尾?第546章 因何變法?第819章 想要大漢綠卡嗎?第780章 這是要逼死衆臣的節奏第361章 不服來戰第185章 從不按套路第390章 秦漢是怎麼亡的第673章 以強漢的名義(中)第578章 都不容易第209章 奠定勝局第914章 兩件事情第165章 陣營和立場第276章 此類人等皆可殺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866章 強大會使我們懶惰第553章 緊張之餘第238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432章 漢國首次的文武之爭第650章 真要消停點了第953章 重生的儒家第712章 我們是漢人啊……第440章 要宰就宰精銳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306章 齊聚一堂第782章 書與筆第1079章 爸爸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