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國語·越語上】

曹操與劉備飲酒作別後,即刻便帶着手下樂進、于禁等一行人沿着泗水北上,過下邳而不入,直接趕往沛縣。在那裡,部將夏侯惇、蔡揚等人已經整頓萬人,隨時待命,兗州山陽人、在曹操起家時以賓客追隨的親將李乾更是已先行出發,趕往乘氏,慰勞諸縣。

一衆兵馬嚴陣以待,只等着曹操帶兵北上匯合,一舉攻入兗州。

在顛簸的馬背上,從事王必忍不住回頭張望了會,直到看不見那旗亭上的旌旗,這才憂心的說道:“曹公就如此信任那劉備,以至將後方託付?別的不說,無論劉備是否情願爲曹公抵禦袁術,以他現在麾下的殘兵敗將,自保尚且艱難,如何會是袁術的敵手?在下以爲,此人信不得,也值不得。”

王必能力中庸,但勝在一顆真心,經常不辭辛勞,爲曹操鞍前馬後的奔波勞累,雖然幫不上什麼大忙,但很多時候都是曹操願意託付的親信。這次兗州之亂,曹操入州所徵辟的幕僚們,有的如別駕畢諶一樣叛逃作對、有的如從事毛玠、呂虔等人則是作壁上觀,在兗州誰也不偏幫,由此比較,王必的忠心更難得可貴了。

曹操也是想着這一點,便耐着性子解釋道:“如今兗州局勢急迫,文若、仲德等人一日三次急報,你道我爲何還要棄急從緩、耗費時間去見劉備?”

王必沉思一瞬,勉強答道:“是爲了安撫劉備之心?可劉備如今雖已是平東將軍,但卻是曹公屬下、歸曹公調派,豈有降尊去見的道理?劉備若是稍有怨言、或是不滿,自然有朝廷處置,他如今勢弱,再如何又能鬧出什麼動靜來?”

“成大事者,不該只謀一隅之地,在徐州,他劉備確實算不得什麼。但在朝廷眼裡,有劉備在我身後抗擊袁術,纔是長安君臣最樂見的事情。”曹操目光深沉,眼望着前方,悠悠然說道:“我如今開罪了袁本初,失了兗州,實不能在這條僅有的路上行差踏錯了。”

“可是。”王必似乎想要說什麼:“曹公南入徐州,不也是在朝廷面前……”

“那時是‘爭’我可‘爭’之處,每一步都是精於計算,能讓朝廷容忍。你看這次徐州百姓未遭兵燹、關羽等人安然脫身便可知悉。”自從戲志才亡故後,曹操便有意無意的將機密要事透露給王必,希望這個與荀彧等人關係一般的屬下,日後能夠進一步成爲自己的心腹,此時他隱晦的提點道:“而如今既已‘爭’到了,就需要穩守、也即‘不爭’。”

王必恍然,明白曹操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給朝廷看的,他身爲鎮東將軍轄制劉備,而劉備又與他不和,兩人一同聯手牽制袁氏,只待朝廷大軍不日出關……

“沛相田疇與田豫是親族,雖然血裔偏遠,但到底都是幽州田氏。”想到這裡,王必忍不住說道:“當日若非田豫逃至沛國,搭上了田疇的關係,如今劉備那還值得曹公親見?”

“田疇還不算個人物。”曹操搖了搖頭,雖說田豫神來之筆,逃到田疇麾下,間接與朝廷產生聯繫,讓曹操在徐州行事稍有顧忌。但他卻並不沒有真的因此將田疇放在眼裡,甚至不僅是田疇:“朝廷眼下剛挺過旱蝗,尚無派兵出關東的意思,是故劉艾、徐璆、種邵這些郡守們,只是各安其職——你可見劉艾、田疇等人有所統屬?”

“可見彼等都算不得什麼,真正值得正視的,恐怕還在後頭。”

王必頓覺莫名其妙,朱儁身爲前將軍,同時擔負南、北、東三面彷彿,實在分身乏術,於是未來在部分地區另派主將勢在必行。按理說劉艾既是宗親、又是皇帝近臣出身;田疇更是年輕有爲,文武雙全,屢立戰功;若連他們都不適宜擔負豫州軍務、在曹操眼中算不得什麼,那麼朝廷又會派誰呢?

“你別想岔了。”曹操看到王必皺眉愁思的樣子,輕輕一笑,道:“眼下還是多勞心兗州事務吧。”

王必剛要答諾,一旁卻得到曹洪從東海派來的傳信,說是呂布得了袁譚支持,與昌豨等人緩過一口氣,又點齊兵馬,南下琅邪了。

“臧宣高守在琅邪,就是提防着青州的,讓子廉不許動兵,只要收住了東海,便是大功一件。至於琅邪國,讓臧霸、昌豨那幾個兄弟們鬧去,再不濟,也有琅邪王呢。”曹操毫不在乎的揮了揮手,絲毫未有動搖初衷,仍點齊主力趕往兗州。

此時臧洪與田芬聚兵一萬,攻下了東平、濟陰等郡,張邈雖然兵馬被朱儁拖在了陳留,但也不遺餘力的提供了大量糧草輜重。更有兗州境內豪強紛紛響應田芬,供兵給糧,很快便讓田芬拉起了一支參差不齊、卻數量可觀的‘大軍’。這支大軍目前正在東平國,對範縣久圍不下,牽扯了大量兵力,從而無暇顧及最爲關鍵的險處——亢父縣。

曹操耗費時日攻打,最終總算攻破亢父,打通了兗徐之間的通道,並殺了叛將徐翕、毛暉二人。當曹操與堅守昌邑的荀彧合兵一處,這才明白爲什麼臧洪要急於拔掉身後範縣這個釘子了。

原因無他,竟是壽張令程昱見勢不妙,先放棄了壽張縣,轉而帶兵前往位置關鍵的範縣,與範縣令靳允固守城池。

爲了安定人心,程昱更是威逼利誘:“陳宮叛迎臧洪而豪強皆應,看似能有所作爲,然以君之明智,試以觀之,臧洪何等人?袁氏所收容的敗犬而已,袁氏爲朝廷嫉恨,彼等叛亂謀逆,便先失了大義。兵馬雖衆,終必無成,曹將軍智略過人,安民之才,朝廷亦不會罔顧此間亂象。府君若是與我共守,則田單之功猝然可立。願君深思!”

於是靳允連忙表示不敢有二心,與程昱一同堅守,直到曹操的援軍到來。

曹操在東平一帶對陣臧洪,陳留的朱儁也沒落下,朱靈雖是一員良將,但到底比不上朱儁老於行伍、經驗豐富,很快就敗下陣來,與張邈縮守城中不出。朱儁一面派人攻城,一邊緊密監視官渡一帶,防範着遲遲不見動靜的袁熙等軍。

就在兗州局勢看似得到遏制的時候,盤踞在河對岸的袁熙沒有南下渡河,而是突然帶領兵馬突襲河間。

河間守將楊醜原是張楊舊部,資質平庸,本不是養精蓄銳的袁熙等人對手,不得已之下,朱儁只好縮減兵力,遣派樊稠入河間禦敵。

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