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

“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尚書·梓材】

“陛下說笑了。”一個稚嫩的聲音從雨聲中響起,在淋漓的雨聲中,少年的聲音猶如被雨水洗過一樣清晰乾淨:“若無天助,何以仁人賢士、猛將忠臣,畢集於宮闕之下?何以甫一東征,則曹、劉皆雲集響應?可見天助者,勢也,實非一二星子輒能變之。”

“孔明說到我心裡去了。”皇帝看着那模樣俊俏的年輕人,低頭輕笑一聲,忽然從榻上立起上身,身子朝後一探,腰肢也隨之往後拉伸,肚腹露出一道曲線。

衆人見他仰身往後伸手探物,半個身子懸空在榻外,生怕他掉出去或是閃了腰,一時皆驚起欲往前扶。他們到底是猶疑多慮了半分,不見那被喚作‘孔明’的年輕人一個邁步走了過去,一手扶住皇帝的肩膀,一手徑直伸過去。

諸葛亮人高手長,伸手一探,便爲皇帝拿下想拿的東西。

是那柄造型古樸的長劍。

諸葛亮將皇帝扶好後,然後向後退了一步,雙手捧着劍恭敬的舉過頭頂獻上。

皇帝看到他這副規矩謹慎、又照顧體貼的樣子,不禁發笑,他伸手將劍取了過來。剛放在膝上,接着又一把抓住對方的衣袖,用眼神向他示意了自己對面的一個空位置。

諸葛亮再拜了又拜,這才倒退着走到案几的另一邊,與皇帝對坐。

“爲什麼講你說到我心裡去了呢?”皇帝一邊撫摸着那柄長劍鞘上裝飾的七彩珠玉以及諸色紋路,一邊看向諸葛亮、裴潛等人:“我漢家自高皇帝以來,賢聖之君凡有十數,深仁厚澤,德被於人者深矣。故有大亂傾覆,亦是去而復來,再受天命。可若是自以爲天命在側,後世子孫便可有恃無恐,任意妄爲,這天命還會助麼?”

這話有些振聾發聵,衆人稍微愣怔,細思又不是沒有道理。

“就譬如我——”

皇帝指了指自己,看着諸葛亮沉思的面容,輕聲說道:“說是如有天助,我便可以懈怠不成?天底下沒有坐享其成的道理,就連高皇帝、光武皇帝得天下,也是篳路藍縷,艱辛備嘗。朝廷能有今時今日的局面,雖是冥冥中自有天定,但最緊要的,還是彼此君臣,上下一心,矢志復興的緣故。上不負天心,下不負人望,這纔是我劉氏三興的根本。”

原來皇帝是不願意過分渲染天命的作用,這不僅會讓後人產生懈怠的執政危機,更會讓一批人的努力得不到肯定。何況,他始終堅持‘民本’的理念,也時時刻刻的試圖將其灌輸給最親近的秘書郎們,此時更應該引導他們,而不是任由他們或後世繼任者整日將天助、天命掛在嘴上,將這一切視作是理所當然的。

“臣等慚愧。”衆人誠服,離席拜謝道。

“天命歸依何處,但凡仁人志士,無不明見。而彼袁氏愚妄不知,敢抗天威,是自作孽。”皇帝話鋒一轉,一手把住劍柄,緩緩將長劍抽出一截,只見寒光畢露,清光冽冽:“這是高皇帝斬白蛇所用劍,亦是領役徒戍卒起兵之劍。奉於高廟四百年,至今猶如新發於硎,乃我劉氏傳世之寶。如今帶來,正是要借其鋒銳,誅斬逆臣!”

‘斬蛇劍’經四百年被劉氏珍藏、保管,與孔子履並存一處,由於斬白蛇的神話,此劍被視爲天命在劉的象徵。皇帝出征前特意去高廟將其請了出來,正是要藉此宣告正統與天命,可他剛纔這話,似乎又與前言相悖。

士孫萌、王粲、韋誕等人有些糊塗,彼此相望,眼神之間俱是茫然。就連年長的秘書丞扈瑁也是一頭霧水,皺着眉在哪裡思索着。

天底下能懂皇帝的人並不多,一是皇帝不肯將自己的心思直截了當的暴露出來,二是上位者之威不可加,往往在於言行所塑造的神秘感與‘不可測’。

諸葛亮的眼睛依舊神采奕奕,他雖然不能全明白,但皇帝對人的重視很讓他感到共鳴。

皇帝看着對方亮晶晶的眼神,忍不住笑了一聲,順手將劍插了回去,道:“你叔父前日有戰報來,說張遼很是得力,在黎陽打了幾場勝仗。”

在將諸葛亮幾兄弟送入長安,安定下來不久後,叔父諸葛玄很快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擔任河內太守。此時他正與護匈奴中郎將張遼襲擾魏郡,牽制了蔣奇等人大量兵力。

諸葛亮很坦誠的說道:“叔父不懂兵事,此皆張將軍之功。”

皇帝笑道:“終有他一份軍需調度的勞績。”說完,他又看向扈瑁,道:“扈君以爲呢?”

“人人竭忠效力,共扶漢室,既少不得將士用命,更少不得大臣帷幄。”扈瑁低聲說道。

他是潁川士人,早年只是一個尚書郎,其爲人機警,當年關中大旱,皇帝祈雨而降,他是第一個趕來慶賀的。皇帝有鑑於他對機會的敏銳,讓他補上了秘書丞的位置。

如今秘書令荀悅、秘書丞扈瑁俱是潁川士人,皇帝此刻心思有了變化,腦中在想着給他調一調位置。

想到這裡,穆順端着一隻小爐從帳外走了進來。帳篷裡一旦下雨就會陰冷潮溼,穆順怕皇帝受涼,特意跑去別處扇燃了一小爐炭,此刻捧進來擱在皇帝腳邊。

“荀君與賈公呢?”皇帝慢慢收起了思量,問道。

穆順留意着此事,低着頭細看炭火有沒有被雨水濺溼,輕聲回道:“奴婢來時,恰好瞧見彼等正往這裡來。”

皇帝‘哦’了一聲,將劍拋給穆順,讓他放回原處,再不說話。

行軍途中,皇帝在無事的時候常常喚秘書郎共會,等到商議機密的時候,又會讓他們避讓開去,這早已是一個習慣了。

可今天皇帝偏偏留下了諸葛亮。

荀攸、賈詡進來的時候,諸葛亮正長身而立,垂手站在帳門邊爲他們揭帳。他們一開始並沒有反應過來,直到看見是諸葛亮,這纔在心裡恍然一聲,衝其頷首。

“接到沮雋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百零七章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