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隱之敢喝貪泉水
西晉出了廉吏胡威,到東晉時期,也出了一名清官,名叫吳隱之。吳隱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清廉的美德,同樣千古流芳。
《晉書》記載,吳隱之,是山東鄄城人,曹魏名臣吳質的六世孫。吳隱之儀容豐美,通覽文史,善於言談,以博學儒者而聞名。
吳隱之家境貧窮,他從小就養成了清苦節儉的情操。他每天進餐,僅食豆羹,決不享用非分之糧。有一次,鄰居送來一罈鹹酸菜,吳隱之吃了,感覺味道很美,但擔心養成享樂美食的習慣,便拒絕再吃。
吳隱之性情至孝,父親去世,他整日號啕哭泣,行人也不禁感動流淚。後來母親也死了,吳隱之悲傷過度,身體受到損傷。舉辦母親喪事時,因家裡窮,無錢僱伴奏哀樂,一對仙鶴從天而降,相伴哀嗚。母親週年祭祀時,又有一羣大雁聚在一起,鳴叫致哀。人們都說,這是吳隱之的孝心感動了上天,纔出現這樣奇特的現象。
吳隱之的鄰居,叫韓康伯,在朝廷當官。韓康伯的母親賢良明理,每聽到吳隱之的哭聲,都停止吃飯,悲哀落淚,並對兒子說:“吳隱之是孝直之人,你以後如果有選拔官吏的權力,一定要推薦他做官。”後來,韓康伯果真當了吏部尚書,手握選拔官吏大權,吳隱之便步入仕途。
吳隱之志存高遠,明辨事理,兢兢業業,官聲頗佳。他先後擔任功曹、晉陵太守、御史中丞、中書侍郎等職務。吳隱之雖然做了官,卻仍然過着清貧的生活。他家裡不僱傭人,所有家務都由夫人來幹;他的俸祿,多數用來分發給親族,或救濟窮人;他只有一身官服,沒有換洗的衣服,冬天沒有棉被,蓋着棉絮禦寒,其清貧程度,還不如一般老百姓。
吳隱之的女兒大了,要出嫁。吳隱之四下看看,家徒四壁,沒有值錢的東西。幸虧家中養了一條大狗,吳隱之把它牽到集市上賣了,換來錢操辦女兒的婚事,這便流傳下來“賣狗嫁女”的千古佳話。
公元397年,朝廷任命吳隱之爲廣州刺史。廣州地處僻遠,瘴疫流行,屬於蠻荒之地,許多人不願意去那裡做官。但廣州出產象牙、珍珠等名貴之物,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寶物,就夠享用一生,因而一些想發橫財的人,卻願意去那裡。所以,歷任的廣州刺史,幾乎沒有不貪的。
廣州有個叫石門的地方,有一眼著名的泉水,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名字卻不雅,叫“貪泉”。據說喝了“貪泉”水,人就會變得貪得無厭。貪官們爲了推脫責任,造謠說,不是他們存有貪心,而是因爲飲了“貪泉”水,迷失了本性,才變得貪婪起來。
聽說吳隱之去廣州任職,有些人好意勸他,到廣州後,千萬不要喝“貪泉”水。吳隱之聽了,哈哈大笑,他壓根就不相信,認爲那是無稽之談。到了廣州以後,吳隱之帶領一幫屬下,專門跑到石門那個地方,去喝“貪泉”水。吳隱之端着一碗“貪泉”水,大聲說:“貪婪之慾,在於內心,與泉水何干?我今天痛飲泉水,看日後貪或不貪,請各位做個見證。”說完,一飲而盡。
吳隱之喝了“貪泉”水,興志仍然不減,又當衆賦詩一首,說:“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說,人們都說喝泉水會變貪,如果讓著名賢士伯夷、叔齊飲了,肯定是不會變心的,表明人的貪慾,在於自身,而不在泉水。
吳隱之上任後,崇尚廉潔的品行有加無減,平時吃的,不過是稻米、蔬菜和乾魚,穿的是粗布衣衫,官備的幃帳器物,全都存入公家的庫房。別人送的禮物,吳隱之一概不收。有人見他生活清苦,不敢送整條的魚,只是剔了魚肉送去,卻被吳隱之喝斥,並趕出家門。同時,吳隱之嚴格約束下屬,懲治貪官,嚴禁賄賂,廣州官風得到明顯改善。
吳隱之任廣州刺史多年,離任返鄉時,他的全部家當,只用一條小船裝着,都是初來時的簡單行裝,唯有妻子買的一斤沉香,不是原來的物件。吳隱之怕被別人誤會,奪過沉香,扔到河裡。回到家鄉後,家中只有茅屋六間、簿田數畝,籬笆牆垣傾斜敗壞。朝廷要給他建造住宅,吳隱之堅辭不受。
後來,吳隱之入朝,擔任度支尚書、太常,後又任中領軍,屬於朝廷高官。吳隱之仍然保持廉潔的作風,過着清苦的生活。他的住房內,掛一葦蓆當作屏風,座位上沒有襯墊。他每月領的俸祿,除留下少量生活費,大部分用以救濟親族和窮人。妻子兒女不沾一點俸祿,而是自食其力,靠搓麻紡紗維持生計。全家人都穿帶補丁的粗布衣,有時一天的口糧,分作兩日食用。
公元413年,吳隱之病逝。吳隱之的一生,歷任多個職位,廉潔品德始終不變。他的兒孫任郡縣官職,也都以廉潔爲榮,形成良好的家風。
胡威、吳隱之的事蹟告訴人們:一個人能否保持清廉,關鍵在於自己,而不能怪罪環境;只要自己推尚道義、堅守底線、心地純潔,就能做到潔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