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孤竹國舊址,樂毅、關羽駐軍處。
“樂毅將軍,我等已開拓十六城,眼前之敵只剩下箕子朝鮮,如何戰?”關羽眯着眼,頗爲驕傲地說着,“我軍兩萬士卒,出征以來損傷僅僅只有幾百人,而招降的鮮卑、山戎族士卒卻有了七千之衆,我等應攜全盛之勢力壓朝鮮,滅之,則朝鮮二十三城盡數歸燕!”
關羽的話中,明顯將新羅、百濟給忽視了。要知道,新羅、百濟兩國怎麼說也有二十城,兵兩萬,是個不容小覷的對手。
“箕子朝鮮雖弱,但如今還有兩萬五千士卒,且聽聞其部與鮮卑取得聯繫,不可不防。”樂毅謹慎道,“況且冬至,天氣嚴寒,不利於交戰,若與箕子朝鮮陷入割據戰,那麼我軍十有八九會戰敗,屆時想要再次征討則是難上加難了。”
“那我軍...”關羽欲言又止。
“等吧關將軍。”樂毅嘆了口氣,攻伐這十六城看來已經是極限了,“近兩日的軍報本將皆爲上傳,今日便盡數遞於王上吧。”
......
上谷郡,張飛無聊的坐在主座上,這些日子的淡然,都快讓張飛閒出了鳥來。
“王上密令,請將上谷軍權移交秦開將軍,張將軍則親率兩萬士卒趕赴奕郡戰場!”傳令士卒低聲沉氣道。
“好!”張飛開心的差點蹦了起來。
......
上谷邊境,主父偃帶着笑意地來到拓拔宏身旁,開口道:“王上密令,請鮮卑君趕赴代國,劫殺慕容恪、慕容垂!”
“領命!”拓拔宏雙眸之中閃過一縷異樣,緩緩開口道。
......
“”
“公孫將軍,王上詔令至,令我等伐奕郡!”索超一臉興奮地闖入了中軍大帳,開口道。
“全軍集合!”公孫瓚也有些興奮了,這些日子來,張飛坐鎮上谷,樂毅舉兵伐山戎,讓坐鎮奕郡的公孫瓚無聊死了,終於得到了機會。
“全軍兩萬士卒已集結完畢。”索超開口道,“將軍,我們該如何打這場戰役?”
“只取奕城!”公孫瓚開口道,“鮮卑軍中多爲騎兵,守城不易,且鮮卑軍主力皆被趙軍所吸引,因此我軍佔領這三城那是一個輕而易舉!”
“咯吱——”
大軍出城,迎着風雪,緩緩向着奕城走去,索超一身白甲,意氣風發。公孫瓚坐鎮中軍,揮斥方遒。
行軍不過一日,燕軍便兵臨城下,而這奕郡卻是並無一名鮮卑騎兵,這讓公孫瓚驚愕不已。
百姓們正在收斂屍首,望見一支軍隊,都是就驚恐萬分,尖叫着奔走四方。
公孫瓚當即大喝道:“諸位鄉親,我等乃燕軍。奕郡二十年前曾爲燕國故土,難道你們忘了嗎?!”
說罷,百姓們才安定了下來,推搡着宣出了一名老者,老者顫巍巍地來到公孫瓚面前,道:“老朽拜見將軍。”
“老太爺免禮!”公孫瓚連忙下馬制止,“不知老太爺能否回答某家這奕城出了什麼事端?”
“說來也怪,兩日前那些蠻夷攻破了城牆,而卻沒有入城劫掠,徑直的離去了,向着代國方向跑了。”老者拂了拂鬍鬚,疑惑的開口道,“將軍所想追擊,則要儘快啊!”
“多謝老太公!”公孫瓚微微一笑,開口道。
“索超將軍,還請你率軍將折陵、醃陽給佔了,修築城牆,安撫百姓!”公孫瓚對着索超說着。
“好!”索超點了點頭,公孫瓚與索超平級,皆爲燕國少將。
公孫瓚跟隨着百姓入了奕郡,眼神迷茫:奕郡三城輕而易舉便收服了,接下來的代郡大戰,己方是否要參加?
姬衍給公孫瓚傳信之時,曾經明確告知了公孫瓚自己會調遣張飛、拓拔宏兩將,合計共三萬兵馬。
公孫瓚與索超手下還有兩萬五千卒,這已經是五萬五千了,燕國部隊的一半將會集中在這裡。
公孫瓚覺得,這好像是個吞併代國的機會。
“斥候,每日皆探查代軍之戰的情況,不得有誤!”公孫瓚開口道,神情嚴肅。
......
趙國,邯鄲城。
邯鄲城乃天下五大城之一,巍峨雄壯,曾是晉國的經濟重城,如今卻是成爲了趙國的都城,這可真是風水輪流轉啊。
朝議殿內,羣臣雲集,你來我往,毫不謙讓,趙王趙雍靜靜地坐在王位上,看着諸臣爭論,彷彿與自己無關一般。
“王上,我國如今目在代郡,而代郡之旁乃是燕國,臣認爲燕國十有八九會與馬服君起了衝突,從而導致戰爭。”趙國右相藺相如一身青衫、面若桃花,“臣提議,令李牧將軍率軍往代,警惕燕國!”
“末將願往!”說罷,趙國大將李牧向前一站,一股殺氣瞬間顯露出來,壓的衆人擡不起頭來。
“老夫便不可率兵了麼?”老將廉頗頗爲不滿,開口道。
“廉頗老將軍陳兵中山,需要警惕中山國的來犯吶。”藺相如悻悻一笑,開口道,“王上,臣請求遣李牧將軍往代、廉頗將軍駐防!”
“不可!”趙廷內,一名老者站了出來,開口道,“我趙國如今的目標乃是地廣人稀的中山國,並非是如今擁兵十萬的燕國。且中山乃蠻夷之國,我趙國伐之乃順應天時,無端攻燕則落了下乘,萬一一擊不成,那麼北邊燕國、東邊中山、西邊晉國、南面魏國、韓國,我趙國將會四面樹敵,其五國一同伐我,我趙國該如何應對?”
“左師公所言有理!”
“我等附議!”
“若燕國強行與我趙國開戰,何解?”王座上,趙王趙雍緩緩開口,“若只是一郡,讓與燕國也無妨,可代郡對我趙國事關重大,訣不可失!”
“老臣願爲使者,出使燕國。”老者接着開口道,“還請王上予我中山一郡之地。”
“可!”趙王雍略做沉思,開口道,“觸師還需謹慎啊。”
這名老者正是趙國縱橫家,任左師的觸龍,也就是那位在歷史上說趙太后令長安君質於齊的那位縱橫家大才。
“謝我王!”觸龍大喜,有了這一郡之地作爲籌碼,自己的把握更大了,相比此次燕國之行必然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