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楊明辭別曹操。
回到船上後,他頭疼得要命。
一是昨日飲酒確實多了一些,二是昨夜基本沒怎麼睡。
折騰許久,他才勉強睡去。
人在頭疼之中極易做噩夢,他做了一吃人噩夢。
他猛地一下驚醒。
一睜眼,便看到一張漂亮的臉蛋在眼前,正張大眼睛仔細地看着自己。
阿一未想到楊明會忽然醒來,臉蛋唰一下通紅,迅速起身後退。
楊明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一巾帕。
“我……少君發了夢魘,婢子爲少君擦汗。”阿一回過神來,慌忙解釋道。
楊明“嗯”了一聲,隨即坐起身來,手按着額頭,頭還是很疼。
阿一看到後放下巾帕出了廬去,不一會兒便提着一銅壺進來,壺口還冒着熱氣,應當是剛燒開的熱水。
等放下銅壺後,阿一又在廬內找出了茶餅。
“少君稍等,婢子泡一壺解酒的茶水。”阿一頭也沒回地說道。
楊明擡頭望去,目光好奇,解酒的茶水喝過不少,但這如何泡製還是初見。
只見阿一又拿出一杵臼,把茶餅倒入其中,接着開始將其搗碎。
等茶餅被搗成茶末後,她又拿出一陶瓷茶壺,先置一紗布在其中,把茶末倒入紗布中,緊接着再加入蔥、姜、桔後,用熱水澆淋,再蓋上蓋子。
這倒是和楊明前世的茶包差不多。
“我睡了多久了?”楊明看到阿一轉過身來,開口問道。
此時天色已暗,廬內已點起了油燈。
“三個時辰左右。”阿一回道。
竟這麼久了。
楊明有些意外,白天睡到晚上,這夜裡他怕是又要睡不着。
“婢子先前已熬好了白羹,少君此時是否要吃一些?”阿一接着說道。
楊明點了點頭。
阿一見到後轉身又走出廬去。
熱羹需要一些時間,她不一會兒又進來把茶水倒入碗中,用冷水稍涼了一下碗,擦乾後端到楊明手裡。
楊明端起喝了一口,茶水溫熱,辛香味中有一絲酸甜味,喝下之後身體一熱,精神清新許多。
待喝完一碗,他感覺渾身出汗,頭疼也好了許多。
在感覺好些之後,他起身穿鞋,阿一看到後也很快拿起襖給他披上。
他走到桌邊坐下,阿一又重新給他倒了一碗熱的茶水,這一次茶碗直接放在了桌上。
“去把隼兒叫進來。”楊明吩咐道。
阿一轉身出去,不一會兒張遼便進了船廬。
楊明示意他坐到自己對面,然後從懷裡拿出了那捲《接要》遞給張遼。
張遼疑惑地接過,然後在楊明的示意下打開。
“此爲友人所增兵書匯篇,你需好生鑽研。”楊明叮囑道。
如果是普通兵書,張遼不一定看得懂,因爲這時的書籍沒有標點,多以虛詞分隔,因而容易產生誤讀,需要有人進行句讀講解。
但這是曹操做的兵法匯篇,楊明看過一點,基本上識字就能通讀,即便有不理解的,他也可以幫忙。
張遼有些疑惑。
“我身邊並不缺義從,缺的是日後能獨當一面的將軍。”楊明隨即說道。
他說的,是亂世之後的事情,但此時這麼說也並無不妥。
段熲被奪了兵權,但在朝中仍頗具影響力,很大原因就是因爲他昔日的部下田晏、夏育都已成爲封疆大吏。
兩漢以經學治國,誕生了二元君主制,知遇之恩也算其中的一種。
所以楊明的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爲他日後要提拔張遼去當封疆大吏,爲他地方上的助力。
張遼聞言大喜,旋即起身單膝跪地對楊明行大禮:“多謝主公!”
雖說他已爲楊明義從,但不出意外的話,這一輩子所做之事便是護衛楊明個人安危。
然而此時楊明卻要培養他爲一方將領,這其中的區別無比巨大。
此時阿一端着白羹進來,爲楊明盛了一碗。
張遼起身後坐在一旁,迫不及待地藉着油燈的光看起兵書來。
楊明本來不怎麼想吃東西,但看到這幕心情大好,食慾似乎也一下起來了。
……
半月後,他們一行駛出黃河進入渤海。
漢代航海技術因樓船出現得以質變,昔日漢武帝攻衛氏朝鮮時,便遣樓船軍將領楊僕率水軍五萬自東萊渡渤海。
他們進入渤海,沿着萊州灣一直到北海北面渡口才上岸。
鄭玄爲北海高密人,但此時並不在高密,而是在高密以東,東萊境內的不其山上講學。
自他們登陸的地方過去,還需幾天的行程。
不過這第一天上岸,他們就差點遇到麻煩。
渡口處竟然佈滿流民,即便有維持治安的官吏,也顯得有些混亂。
待全部裝車完畢,楊明讓護衛手持刀劍分散在車隊兩側,以防有流民哄搶物資。
當然,也是保護拉車的牛。
青州少馬,多是牛車。
正要出發之際,忽然有人尋了上來。
“在下營陵王修,不知可否與少君同行?”來人身着錦袍,體態雄偉,眉目疏朗。
楊明聽得這名字似有印象,卻想不起此人經歷。
這也正常,他前世雖是UP,但做視頻的素材多是三國名人,不可能每一個都記得清楚。
不過有印象,對方大概也是能在青史留名之人。
而且對方自稱營陵王氏。
他來青州之前,對這裡的世家提前做了些瞭解。
北海一地世家不多,孫氏和王氏是其中翹楚。
而王氏,主支便在營陵。
所以他不僅同意,還邀對方同乘一車
結交當地豪族,對他而言並無壞處。
“還未請教少君姓名?”王修上車後面露感激之情。
“楊明。”
王修愣了一下,帶着不確定的語氣問道:“可是弘農楊氏?”
楊明點了點頭。
王修聞言愣住,接着忽然哈哈大笑。
楊明面露疑惑之色。
王修接着嘆道:“不曾想我王叔治自南陽歸來,竟能與萬歲亭侯同乘一車,幸哉!樂哉!”
感慨完,他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旋即拱手道:“修一時情難自已,還望少君見諒。”
楊明笑了笑示意沒事。
王修說他自南陽歸來,知道他被封侯倒也不算奇怪。
“少君可是要去不其山?”王修接着問道。
“叔治爲何這麼說?”楊明疑惑道,他求學之事並非宣揚。
“昔日鄭公爲少君得讖語,北海士人皆知,少君不遠千里,自是爲鄭公而來。”王修回道。
“倒是被叔治言中了。”楊明笑着點頭。
“此去不其山路途遙遠,北海多河澤,若道路不熟,恐要多繞路。”王修接着說道。
“這般嗎?”這倒是楊明沒想到的,縑帛上的地圖,也只是畫個大概。
“修願爲少君引路。”王修隨即毛遂自薦。
“這不會耽誤叔治?”楊明頗感意外,營陵與不其山是兩個方向,理論上他們只是有一段路同路。
“我本是因爲流民太多,怕路上不安全才與少君結伴而行,少君不僅不棄,還邀我同乘一車,我感激不盡,若能爲少君引路,當修之幸也。”王修搖頭拱手道。
楊明聞言不由多看了王修幾眼,這王修倒是坦誠之人。
“那就有勞叔治,待至不其山,我遣護衛送你回營陵。”楊明拱手道。
“如此,多謝少君。”
車隊一路向前,時不時就能遇到流民。
瘦骨嶙峋,衣不蔽體,形容枯槁,眼神麻木,宛如行屍走肉。
楊明一路看下來心中也是多有感慨。
他穿越那麼多年,自以爲見多了大漢淒涼,但此時才忽然意識到自己還是見得少了。
雒陽境內有災情時,尚有朝廷可以開倉賑災,即便遇上瘟疫,天子也會遣使者前往疫區巡視,發放醫藥。
但其他地方可沒這些,一遇上災年,那便是流民四起。
“未曾想北海蝗災已如此嚴重。”王修也發出感嘆。
“叔治怎知是蝗災?”楊明好奇道,對方也是和自己一樣纔到北海。
“北海多河澤,即便遭旱也不至於這般場景。”王修解釋道。
“多河澤之地,應當也少蝗災纔是?”楊明反問道,蝗蟲喜乾旱植物,故蝗災多在旱災之後,甚至有“大旱後必大蝗,大蝗後必大疫”的說法。
“少君有所不知,北海雖多河澤,但少山,若周邊郡縣爆發蝗災,無山可擋,很容易蔓延過來。”王修解釋道。
楊明這才明白過來,倒是他忽略了蝗蟲會飛這點。
今年四月就已是七洲蝗,蔓延開來只怕是已無一洲倖免。
果不其然,他們再往前走了一個多時辰,遠遠就往前前方鋪天蓋地的蝗蟲。
楊明第一次親眼見到那種遮天蔽日之景,深爲震撼。
前世之時,得益於國家強大,蝗災早已被治理,要體會蝗災這兩個字,只能在影視劇中窺探一二。
但那種感覺,遠非眼前的場景來得震撼。
“少君可有布幔?”王修問道。
楊明點頭,接着便示意衆人找出布幔來。
面對蝗蟲羣,以現在的人力基本治理不了,唯一的方法只有避。
用布幔遮在頭頂,穿過蝗蟲羣,這就算過去了。
很快,他們就和蝗蟲羣遭遇,楊明感覺四周全是翅膀撲騰的聲音,還有時不時婢女害怕的尖叫聲。
他此時不由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阿一和張遼。
張遼面無懼色,這倒不算意外。
意外的是阿一,她竟然還在安撫那些害怕的婢女,頗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感。
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們終於穿過了蝗羣。
楊明命人拿下蓋在頭上的布,等再往前看時,整個人不由怔住。
不止是楊明,車隊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
王修更是從車上下來,難以置信地望着眼前場景,不多時竟掩面抽泣。
他們的眼前,一望無垠過去盡是光禿禿的樹幹和黃色不見一點綠色的土地。
而在黃草與樹幹間,是數不清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屍體。
餓殍遍野,人間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