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英國重金屬新浪潮

“你沒法問他,這一切意味着什麼。他從來就不曾與你同在,上帝從來不曾與你同在……”

錄音室裡,羅傑正在賣力的唱着,耳機中突然傳來一聲“Cut!”,把羅傑嚇了一跳。

轉頭看過去,視線正好對上錄音師帶着歉意的表情。

“凱文,這裡是錄音室,不是片場!能不能不要用那個好萊塢的玩意?!”

羅傑沒好氣地對着麥克風吐槽了一句。

這個名叫凱文的錄音師是迭戈團隊的新成員,在十幾年前,曾經是一位很有名的錄音師,後來轉行去好萊塢做了導演。

凱文在好萊塢打拼了十幾年,執導過近十部電影,大多數是幾百萬美元的小製作,但也有兩部對外宣稱的成本高達兩三千萬美元的中等製作,倒也算是混得風生水起。

只不過,在兩年前,這位導演搞砸了一部投資高達兩億美元的超級大製作,然後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和電影有關的工作,只能無奈回到樂壇,繼續當一名收入微薄的錄音師。

——這個收入微薄,是和導演相比的,事實上,絕大多數專業錄音師的收入都要超過普通中產階級。

當然,哪怕是金牌錄音師,收入也和能夠執導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的導演完全不在一個位面上。

獨立電影圈確實有慘到飯都吃不上的導演,但一旦進入到主流商業電影的圈子,片酬七位數以上是很輕鬆的事情。

羅傑曾在一次閒聊中,聽凱文抱怨過,以他的履歷,哪怕讓一部超級大製作撲到馬裡亞納海溝去,也不至於徹底被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拉進黑名單裡。

哪怕是圈外人都知道,在好萊塢高成本的商業電影裡,幾乎全部都是製片人中心制,導演對一部電影成敗的影響甚至還沒有主要演員大。

會造成這個結果,僅僅只因爲凱文來自墨西哥。

如果換成一個純粹的白人導演,或許不會再得到一線製作的機會,但最起碼還能在低成本小製作中拿起導演筒。

這就是北美,很現實,也很諷刺。

無論反種族歧視的口號喊得再怎麼響,膚色依然能夠決定很多東西。

白人導演連續搞砸三部一線大製作都能繼續找到工作,黑人導演最少也會有第二次機會。

但除了這兩者之外的其它有色人種,失敗一次就等於徹底告別這個圈子。

“抱歉,拍電影習慣了。我會盡快調整好狀態。”

凱文撓了撓頭,又說道:“羅傑,你剛纔那一段,顫音太重了,這樣聽起來會很奇怪。控制一下你的氣息,轉音的時候不要刻意帶出顫音。”

說完,凱文按下了播放鍵,讓羅傑聽了一遍自己剛纔的表現。

“確實是這樣。”

羅傑點了點頭,隔着玻璃,對凱文做了個手勢:“重新再來一遍。”

“你沒法問他,這一切意味着什麼。他從來就不曾與你同在,上帝從來不曾與你同在……”

…………

這首《上帝從未與你同在(God.Was.Never.On.Your.Side)》,是七十年代英國金屬復興時代最偉大的樂隊,摩托頭(Motorhead)的作品。

這支樂隊也叫摩托黨,很有黑幫味道的一個名字。

成員的標誌性裝束,也是一身黑色皮衣,像極了幫派分子,就差騎上一輛哈雷。

不過考慮到這支樂隊來自英國,大概不會喜歡北美的標誌性機車。

另外,摩托頭的主唱和羅傑很像——某種程度上——他是主唱的同時,也兼任樂隊的貝斯手。

不過外表就差得很遠了,萊米-凱爾斯密特的外表是出了名的醜。

如果說右半張臉還算能看的話,另半邊就……大概醜到不用做鬼臉就能嚇哭小朋友的那種程度。

不過,雖然人醜,但萊米-凱爾斯密特和他的樂隊,在金屬樂上的造詣卻是有目共睹的。

摩托頭出過的專輯數量不算多(不算live專),尤其是進入到九十年代之後,不是在巡演,就是在去巡演的路上,壓根沒怎麼進過錄音室。

不過,只要說起英國重金屬新浪潮運動,摩托頭這支樂隊是一定繞不開的。

七十年代末期,英國最爲重要的三支重金屬樂隊,齊柏林飛艇、深紫樂隊和黑色安息日,前兩者徹底脫離了重金屬,分別去玩起了布魯斯搖滾和另類搖滾。

而黑色安息日也在邪典的路上一去不回頭,再也沒有碰過傳統的“重金屬”。

再加上當時以性手槍爲代表的朋克浪潮崛起,這幾乎讓英國的重金屬搖滾徹底死亡,因爲除了齊柏林飛艇、深紫樂隊和黑色安息日之外,沒有人扛得起這面大旗。

不過很快,就有一批新的樂隊,接過了前輩手中的旗幟,再一次讓英國重金屬復興。

其中有兩支樂隊,分別叫做摩托頭和鐵娘子(Iron.Maiden)。

當然,威豹樂隊(Def.Leppard)也很重要,不過這支樂隊後來很快就沉寂了下去,只能算是曇花一現,遠遠沒有摩托頭和鐵娘子那麼堅挺。

兩支樂隊最大的不同在於,摩托頭更重視巡演,而鐵娘子則更喜歡把時間花在錄音室裡,不斷地推出新的專輯。

——某種程度上來說,羅傑的樂隊更像是後者。

不過有趣的是,單論專輯總數,摩托頭反而比鐵娘子出的專輯更多。

因爲他們的LIVE專輯實在是太多了,哪怕一次巡演只出一張LIVE專輯,幾十年下來,那數量也會很嚇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出LIVE專輯是一個相當省事的做法。

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把LIVE現場的片段剪接一下,就能拼湊出一張專輯來。

這種工作,甚至不需要多麼出色的專業能力。

反正購買LIVE專輯的粉絲對音質也不可能會有太高的要求。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樂壇明星都是這麼做的。

雖然LIVE專輯的銷量從來都不會高到哪去,只有喜歡收藏的歌迷會買,幾十萬張就算賣得很好了,但是,反正也沒什麼成本,少賺總比沒有的強。

就好像樂隊前兩幾年的聯合巡演和【燃燒&信仰 Tour】,兩份LIVE專輯雖然沒賣出多少,但也給樂隊帶來了一百多萬美元的分紅。

扯遠了……

若是仔細去研究搖滾音樂的發展歷史,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時期。

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這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出現了許多非常出色的樂隊。

當然,更多的樂隊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在這段時期裡冒出頭,又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的,幾乎全部都是搖滾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那一批頂級樂隊。

例如摩托頭和鐵娘子。

事實上,還有不少成立更早的樂隊,也是在這段時期才真正打響了自己的名聲。

例如猶大聖徒(Judas.Priest),彩虹樂隊(Rainbow),虎皮鸚鵡樂隊(Budgie,不知道翻譯的對不對,這個樂隊不太熟悉,只聽過幾首歌)等等。

齊柏林飛艇、深紫樂隊和黑色安息日的“離開”幾乎殺死了英國重金屬搖滾,但卻也真正讓那些被壓制的看不到未來的樂隊們,第一次擁有了被世人所熟知的機會。

這三支樂隊可怕的統治力,即使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僅僅只從文獻資料上,就能感受得到。

在整個七十年代裡,世界樂壇事實上是被四支樂隊所統治。

齊柏林飛艇、深紫樂隊和黑色安息日“壟斷”了整個重金屬搖滾,而披頭士則壟斷了其它所有類型。

直到他們解散的解散、退隱的退隱,流行樂壇才進入了百家爭鳴的新時代。

所以總是有人會說,在七十年代的唱片更好賣,因爲當時全世界有一億名會掏錢買正版唱片的人,貨架上只有十支樂隊或者歌手的唱片可供選擇。

到了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有十億人會爲一張CD掏出美元或者其它什麼紙幣,但選擇範圍卻增加到了一千個。

市場大了十倍,競爭者則多了一百倍。

順帶一提,在《滾石》雜誌的這段評論中,七十年代的十個歌手或樂隊是指貓王、小理查德、披頭士、滾石樂隊、深紫、黑色安息日、The.Jackson.5、大衛-鮑伊、鮑勃-迪倫、以及與貓王同一時代的搖滾天后蒂娜-特納。

既然這段評論是出自《滾石》雜誌,只羅列搖滾樂隊和搖滾歌手,似乎也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

Www ▪Tтkā n ▪C○

至於爲什麼沒有齊柏林飛艇……

【幾乎】所有出自《滾石》的各類排行榜單中,齊柏林飛艇樂隊都會被忽略,或者最起碼名次要下調一個大段位。

就好像在搖滾類吉他手中,吉米-佩吉是不是第一尚且存在爭議,但必然是公認的前三。

而《滾石》將他放在了第十幾位。

衆所周知,齊柏林飛艇樂隊和《滾石》之間的恩怨,簡直可以寫出一本篇幅長達千萬字的長篇小說。

如果翻拍成電視劇,長度肯定會超過《老友記》。

咳,咳……

又扯遠了……

回到這首歌本身。

這首《上帝從未與你同在》,如果早個幾十年,羅傑根本不敢拿出來發行。

二戰之後的那個時期,北美的天主教勢力,甚至要比歐洲大本營還要強。

不過現在嘛……

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除了南方少數幾個保守州以外,在東西兩海岸,以及整個北方,天主教的勢力一年不如一年。

哪怕是猶他州這樣的絕對保守州,年輕人也不怎麼買天主教的賬。

當然,不管怎麼說,基督系教派始終是北美第一大宗教信仰,接近八成的成年人都是基督教徒(2001年數據79.8%),這種龐然大物,能不招惹還是不要招惹的好。

讓羅傑敢於把《上帝從未與你同在》這種就差把“幹掉天主教”寫到歌名裡的歌放在《搖滾聖經》系列最重要的一部之中,還是因爲許多前輩們已經證實了一點。

在這個年代,幾乎所有的信徒都是口頭上的信徒,或許飯前會祈禱,或許週末會去教堂做禮拜,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真要讓他們爲自己的“信仰”做點什麼,哪怕僅僅只是捐獻五十美元,也沒幾個人願意。

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壓根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他們只在乎一樣東西是不是足夠酷、足夠有趣,如果答案是“是”,他們就會愛上它。

若非如此,前世那些動不動就喊着要艹翻上帝的金屬之王、麥格戴斯等樂隊,也不會活得好好的。

事實上,在許多年輕人心裡,這種行爲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哇,這太酷了!”

這部分人,正是和搖滾樂迷重合度最高的一個羣體。

明星本質上和任何商品都一樣,都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迎合目標受衆的喜好,至於非潛在受衆,誰會去管他們的想法?

舉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

一家牛排餐廳,只需要考慮怎麼樣把牛排做得好吃。

因爲會來這裡的客人,都是喜歡吃這玩意,至少也不會排斥它。

至於素食主義者的想法……如果不是因爲法律不允許,或許絕大多數主打肉食的餐廳都會在門口掛上“素食主義者禁止入內”的標示。

《所羅門之鑰》中的《上帝從未與你同在》也是一樣。

這是寫給非基督徒聽的音樂。

如果你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那麼它不適合你,或許你該去聽聽【閃現】樂隊的歌,他們唱的是最純正的福音搖滾,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在讚美耶和華。

羅傑胡思亂想着,一個不小心,又給吉姆的樂隊想到了一個廣告詞。

“那傢伙前陣子好像找我邀歌來着。”

羅傑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語道:“要不要把這個廣告一起賣給他?”

反正虔誠的基督徒肯定不會購買《所羅門之鑰》,這部分人本來就不是《搖滾聖經》系列的潛在受衆。

而吉姆的【閃現】樂隊,他們的福音搖滾風格,卻正好很契合這部分人的口味。

反正都是朋友,有資源當然是要共享。

考慮了片刻,羅傑跟凱文打了個招呼,暫時中斷了錄音,掏出手機,撥通吉姆的電話。

“嘿,夥計,是我。”

“歌?當然有,讓人找我的經紀人去談就好了,我想跟你說的是另外一件事。有沒有興趣在宣傳上合作一次?”

“不是《阿瓦隆幻想曲》,是新專輯。”

第390章 重金屬的誤區第382章 誰在乎那玩意?第327章 首周46萬和25%負面反饋第647章 下一張專輯第783章 曾經的友誼?第534章 雖然他不怎麼靠譜……第698章 高盛的提議第676章 唯獨沒有環球的份第283章 臉厚心黑第677章 股東大會第704章 第一大股東第353章 戰爭!第17章 野心第353章 動作第149章 華麗的音樂劇式搖滾第729章第772章 2010第281章 花錢如流水第199章 樂評人的影響力第109章 安妮的女朋友第561章 天價預算日常回復幾個問題,可跳過。第593章 併購完成!第822章 母女平安第58章 一個小條件第422章 下一階段的計劃第411章 福布斯名人收入榜第34章 電臺節目第693章 亞洲的消息第316章 愛麗絲夢遊仙境第61章 後臺和前臺第212章 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版權侵權案第151章 讓聲音更立體第310章 News.Feed第491章 孤狼……哈士奇?第335章 “下個月初,洛杉磯見。”第336章 我們要不要改個名字?第708章 盧卡的好奇心第627章 會不會太久了?第620章 中流砥柱第879章 貝斯主音第41章 與索尼唱片的會面第597章 只是時間問題第821章 要生了第557章 誰能說服誰第625章 隱形人賈森和理查森-Best第866章第546章 電影完成第236章 貴圈真亂第39章 派對第801章第264章 淡化鍵盤關於最近的事,有些話說。第663章 “公鴨”德雷克第128章 《生命萬歲》第353章 動作第320章 朋克少女第360章 大衛-鮑伊是誰?第223章 不同的利益訴求第353章 戰爭!第559章 打賭第861章 未來的路第826章 叫做“玫瑰碗體育場”的火山第10章 二十世紀娛樂公司第222章 一碗毒雞湯第319章 我纔是應該被捐助的窮人第582章 機會?第346章 他們不願意的話就換人第550章 《福布斯》的專訪第465章 《三種符號》?第661章 兩件事日常回復幾個問題,可跳過。第572章 凜冬將至第764章第248章 威廉莫里斯的星探第466章 三億美元第246章 寫(chao)不出來的歌第108章 新專輯的計劃第239章 舞臺特效第774章 幼稚?第839章 半原創歌曲第423章 你能做些什麼?第645章第621章 異境入侵者之歌第506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460章 鑰匙第773章 致命的弱點第776章 喪心病狂的提議第295章 《燃燒》第157章 被翻唱超過百次的歌第746章 胖子的求助第350章 都給老子把頭甩起來!第130章 不該出現的人第711章 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第275章 真-吃不起第92章 新專輯的主打歌第189章 首站:天使之城洛杉磯第441章 魚已上鉤!第523章 打包八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