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教科書

復旦二字同樣有着雙重的含義,日月光華,是爲明也,復旦即復明。曾紀澤猜測當初那位創辦復旦大學的長者,爲這所學校取這樣一個校名,多半是有反清復明的意思吧。

倘若放在康雍乾時期,曾紀澤取這麼一個名字,那是犯了*的大忌,非遭人誹謗不可。但現在已是今非夕比,清廷對言論的控制雖遠比西方國家嚴格,但比康乾時期已經寬鬆了不少,何況曾紀澤手握兵權,是清廷賴以剿匪的棟樑,清廷又怎敢在這個時候,靠摳字眼來定他的罪呢。

曾紀澤倒是希望復旦公學的學生們,在將來的學習之中,開啓智慧,能夠領悟到他們的校名中所含的深意。爲了洗卻學生們身上的奴性,喚醒他們心中被壓抑的漢民族意識,曾紀澤特地在教學課目地安排了中國史一科。

而在該科所用的歷史教材的編寫工作中,曾紀澤可謂用心良苦,他親自參與到了馮桂芬的編寫組中,並以監督者的身份,引導了教材的編向傾向。更確切的說,他是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歷史。

在教材中,不遺餘力的盛讚了漢唐宋明的輝煌與榮耀,以引發學生們對祖先的自豪感。而在明朝的滅亡原因中,格外強調了李自成的叛亂,以及小冰河期的自然災禍等內部因素對明朝政府的嚴重打擊,並強調了吳三桂倒戈對滿清入主中原的關鍵性作用。間接性的指出,滿清得天下,並非什麼上蒼天所佑,人心所向,完全是一個歷史的偶然。

爲了加深學生們對滿清的厭惡與仇恨意識,教材中從古往今來,中外世界兩個方面做了細緻的比較,闡述了漢唐宋明時期,漢人的開化、進取,文化、經濟、科學、軍事等各個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諷刺了滿清入關之後的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落後與世界發展的腳步,從而導致瞭如今外夷入侵,國恥難書。

同時,教材中還記錄了滿清入關後,對漢人的大肆屠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滅絕人性的屠殺事件。

當然,曾紀澤現下仍屬大清的官吏,儘管他掌握着淮軍,以及江蘇一省的軍政大權,但北京朝廷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對他仍然有很強的控制力,他當然不可明目張膽的宣揚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

因此,教材在許多史實方面的敘述都比較隱晦,既能讓學生們從中學到真實的歷史,又不至於授人把柄。這樣掖着藏着的方式是很很讓人煩心,好在馮桂芬等人文學知識同樣淵博,在多番的斟酌和修改之下,總算編出了讓曾紀澤滿意,讓朝廷滿意的歷史教材。

馮桂芬等人都是智慧之士,他們不可能從曾紀澤的種種舉動中看不出些許端倪,曾紀澤相信他們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會選擇站在自己這邊。但人心這種東西是最不可靠的,一旦有利益的驅使,再堅強的信仰也可能爲之破滅。

爲了把馮桂芬等人跟自己拴在同一條船上,在所有有“大逆不道”傾向的書中,曾紀澤都將馮桂芬、李善蘭等人的名字寫入了著者的一欄中。甚至他還在沒有徵得李鴻章的同意之下,自作主張將李鴻章的名字也列入了《中國史》的著作人中。

當然,曾紀澤這麼做也並非沒有理由,在編寫書的過程中,他刻意讓李鴻章作爲編書組的顧問,參與了某些史實的編寫,但那些都是沒有任何爭議性的內容。所以,將李鴻章列入著作人之一,也算合情合理。而《中國史》一書目前只限於復旦公學的教學使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李鴻章只怕都沒有機會看到此書,而當他看到時,也許一切已成定局。

“大人,這本《中國史》你真的決定用它來當教材嗎?”馮桂芬顯然還有幾分擔憂。

曾紀澤泰然自若,反問:“怎麼,書中的內容你認爲不是史實嗎?”

馮桂芬道:“史實倒是史實,只是有些時候,真相是會得罪一些人的啊。”

曾紀澤不屑道:“你應該相信自己的文采,那些人不至於抓到什麼把柄。他們可以欺騙一時,卻不能欺騙一世,真相早晚是要大白於天下的,到那個時候,你可就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你難道不想嗎?”

曾紀澤是在暗示些什麼,馮桂芬的目光中閃現着些許興奮,他低聲道:“那麼,大人以爲真相何時會大白於天下?”

曾紀澤笑了笑:“太平天國覆亡在即,東南半壁大好河山……嘿嘿,你說會是什麼時候呢。”

曾紀澤的話點到爲止,馮桂芬頓會其意,眉宇間頗顯激動之色,很顯然,他選擇站在曾紀澤這邊。至少,從他的表情上看是如此。

統治者爲什麼要搞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治理天下?那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不可告人的原因卻是,統治者要把天下的讀書人籠絡在他的掌中。

讀書人讀聖賢書,知古今事,掌握了這兩樣東西,稍加思考,便是掌握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更直白一點,就是掌握了改朝換代的一套流程。

於是乎,每每王朝之末,民不聊生之時,某某野心家振臂一乎,反了。這時,他的身邊就會出現一大堆的讀書人,給他出主意,制方略,什麼廣積糧啦,緩稱王啦,挾天子以令諸侯啦……

雖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身邊沒有一大把的秀才,想造反那是絕對成功不了的。所以說讀書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在統治者眼中看來,他們卻比那些赳赳武夫還要可怕。

所以統治者要愚民,都成明白人了那還得了!愚不了的就讓他們考試,給他們一個榮華富貴的盼頭,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別去打歪主意。

讀史觀今,顯然同樣是一副末世之態,馮桂芬讀書人中的戰鬥機,自然比更多人看得清楚。名垂青史,誰人不想,劉伯溫、蕭何誰不想當,關鍵是要根對人,逢對時機。

在馮桂芬看來,曾紀澤就是那個人,現在,就是那個時機。至少,過往的歷史告訴他是這樣的。

“但願我的選擇是對的。”

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268章 血洗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52章 料事如神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2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16章 信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314章 犧牲第279章 大動脈第50章 幕府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74章 戰與和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54章 先手第32章 太平軍的投降第84章 教科書第159章 易主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176章 忠?愚?第192章 夜論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272章 強硬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7章 治病求醫第106章 背信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44章 辛酉第191章 四川第8章 胡林翼第59章 掌控財稅第267章 傀儡第156章 侍王第68章 同濟第217章 曖昧第178章 決斷第95章 招降納叛第83章 復旦第172章 海權第305章 放權第84章 教科書第62章 行刑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5章 創建炮連第74章 紀澤式第196章 海軍陸戰隊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313章 牌坊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77章 天國信仰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11章 數千年未有之人物第140章 視死第69章 整風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195章 伺候營第106章 背信第157章 白話文第221章 第一人第213章 立場第47章 容閎第239章 懦夫第289章 國土第217章 曖昧第203章 北京第115章 聯姻第254章 先手第144章 北征第4章 英國醫生第84章 教科書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97章 立威第264章 謝幕前的演出第70章 三路進兵第50章 幕府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56章 軍校第178章 決斷第92章 機槍車間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08章 “禽獸”第238章 自作孽第49章 除夕,雪夜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22章 大冶建廠第304章 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