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鐵甲奔流 (4)

利用這段時間,舒適存已將師部特務連、勤雜兵、伙伕、輕傷員等拼湊起來,組成了一支突擊隊。

就像臺兒莊大捷時的那最後一個晚上,當突擊隊出現在日軍側背時,一下子就打亂了對手的陣腳,西南高地終於得以穩固。

12月31日,邱清泉以凌厲攻勢突入崑崙關,完成了最後的收官任務。

崑崙關之戰,是廣島師團在板垣離開後吃到的第一個敗仗。按照日方統計,中村第二十一旅團的傷亡及失蹤人數超過一半,旅團長和隨後指定的代旅團長均被擊斃,聯隊長及以下軍官更是死傷殆盡。

戰後崑崙關的每個山頭都是彈痕累累,沒有一塊完好之地。雙方陣亡官兵交錯倒臥在血泊之中,連腳都伸不進去。

鄭洞國在視察陣地時,看到有一個大個子士兵的遺體,左腿已斷,全身遍佈彈傷刀痕,但仍用雙手緊緊扼住鬼子兵的喉嚨。目睹此情此景,這位對慘烈場面已熟視無睹的軍人也不由得熱淚滾滾。

若干年後,杜聿明對崑崙關大捷作出瞭如下評點: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他本人因此戰而名揚中外,被稱爲“崑崙雄獅”。

成功的表演

在崑崙關之戰進入時,中隊發動攻勢之猛烈,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都大大超出了對手的想象。日本戰史後來承認,在“中國事變”發生以來的全部時期,這是日本陸軍最爲暗淡的年代。

從參謀本部到剛剛成立的日本在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再到駐廣州的第二十一軍司令部,一時之間都慌了神兒,不知如何是好,最後還是第二十一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來了一句——別硬挺着了,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多簡單多直接的辦法,可是到最緊張的時刻,大家的腦子卻都凍住了,沒人想得起來,被安藤利吉一說,又都做恍然大悟狀:對啊,還等什麼,趕快撤吧!

12月29日,由參謀本部、“中國派遣軍”、第二十一軍聯合組成的高官團搭着飛機來到南寧。

在出發之前,大佬們想象中的今村均師團長肯定要多狼狽有多狼狽,沒準正望眼欲穿地在等着他們送來撤退令,以便把自己的師團給救出來。

可是去了之後才知道,原本不是這麼回事,今村均很鎮定,鎮定得甚至有些讓人不可思議。

第一印象,這位師團長是不是給嚇傻了?

第二十一軍副參謀長在傳達完撤退決定後,又告訴今村均:由於船隻來不及輸送部隊,大概需要一個月後才能重新組織對崑崙關的反攻。

別怕別怕,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再把你的部隊送入虎口了。

都等着今村均表態,對方一開口卻讓在場高官們大吃一驚:我絕不後撤!

衆人心裡暗暗稱讚,太有勇氣了。

這幫人不知道的是,今村均的勇氣卻是他們給的。

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半個師團被人家做掉,你要說還能沉得住氣,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相信如果高官團不出現,沒準今村均自己就會下令撤退,也沒什麼高明的,不過是逃生的本能反應而已。

可是高官團來了就不一樣了。這些平時都擡着眼眉說話的大佬們能夠組團光臨,就說明上面對前線的境況很重視,絕不會看着廣島師團坐以待斃而置之不理。

在崑崙關吃了敗仗已是確鑿無疑,再也無法更改,假如再撤退,無疑就意味着徹底失敗,自己可能從此再也爬不起來了,臺兒莊大捷時的磯谷廉介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今村均畢業於陸大第二十七期首席。他與磯谷是陸大同學,後者的那次倒黴經歷無疑教會了他一個道理:與其被搞到名譽掃地,灰溜溜退場,還不如硬着頭皮繼續挺下去,或許倒能迎來轉機也說不定。

對着高官們,今村均在秀完“勇氣”之後,又拿出陸大首席的理論功底,從兵法上分析了爲什麼不能退。

撤退不一定就完事。你想罷手,中國人未必肯讓,他們會集中更多的兵力進行追蹤包圍,到時我們可能比現在還要慘——中隊會抽出兵力到欽州灣附近堵擊,這樣後續援軍別說一個月內無法登陸,就算再多給點時間也是白搭。

今村均言罷,高官團面面相覷,認爲師團長言之有理。

既不能後撤,那你說說究竟該怎麼辦呢?

今村均等的就是這個問題,答案他早就準備好了——

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爲大局着想,我要用廣島師團來牽制中隊,使他們不能去欽州灣。

在那一天,今村均的表演實在夠出色。在駕臨南寧的高官們心目中,這位師團長早已不是敗軍之將,而成了一個既有勇氣又有頭腦的陸軍精英。

很多時候,會不會打仗不要緊,要緊的是你會不會說話和做人。

幾乎每一個在場的人都被今村均打動了,他們撤銷了原先的決定,並且當天就飛回廣州部署新的救援行動。

今村均的所料是正確的。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着,哪裡用得着他退。

兵力不是不夠嗎?那就臨時改變一下程序,把準備回國復員的第一〇六師團調到廣州,將第二十一軍所屬的第十八師團和近衛旅團抽到南寧去。

一句話,絕不能辜負了那位智勇兼備的師團長。

反轉一百八

雖然取得崑崙關大捷,白崇禧卻並不能立刻置對手於死地。

崑崙關一役,靠的是第五軍,但是經過前期的激烈拼殺,這支精銳部隊損失也接近一半,榮譽第一師所有士兵都負傷一次,事實上已無力再繼續投入作戰,只能撤下整補。

缺了第五軍,白崇禧的矛就不那麼銳利了,相反,今村均的盾卻強了起來。

至12月29日,不僅第九旅團回防南寧到位,臺灣旅團還又增派了一個聯隊,使其最前沿部隊從編制上增加到四個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兵員缺額。

鑑於中村第二十一旅團已被打殘,不能正常使用,今村均不得不將其調回南寧,轉而由第九旅團接任,並由旅團長及川源七負責指揮。

及川源七到達前線後,他所指揮的四個步兵聯隊大部分戰鬥力完好,因此得以在崑崙關以南的八塘重新組織起防守陣地。

在第五軍缺席的情況下,白崇禧要想啃動這道防守線就不那麼容易了。更爲致命的是,他的視線完全被吸引在了崑崙關局部,而沒有照顧到戰場的整個面。

此時,今村均完全是在硬撐着。他的八塘防線固然堅固,可是在援軍未到達之前,其他地方卻是虛弱得要命,在南寧,就靠一個殘廢的旅團駐守,也幾乎是在冒險。

“小諸葛”用不着在八塘與及川源七對耗,他能應對的選擇太多了。

假如要攻,可以繞過防線,或直趨南寧城下,或像今村均所顧慮過的那樣,抽出兵力到欽州灣——既抄今村均後路,又阻第二十一軍援兵上岸。

今村均自顧尚且不暇,牽制云云不過是想在高官們面前吹個牛,博個好印象而已。

假如要守,則可以利用廣西多山地的特點,作出大縱深的部署。就算第二十一軍上岸,遇到層層阻截線,要想成功反撲也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

可惜白崇禧一個都沒選,時間就這樣被一天天浪費過去。

1940年1月22日,第十八師團和近衛旅團在登陸後已到達南寧附近,桂林行營仍未作出任何反應。

1月24日,第二十一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在南寧坐鎮指揮,並下達了四天後進行反包圍作戰的命令。

縱然如此,補救機會還是有。

1月27日,就在日軍開始反包圍的前一天,時任政治部部長的陳誠以協助名義和張發奎一起從重慶抵達廣西。

一到前線,陳誠就發現部署有問題。這麼多天過去了,多達五個軍的主力仍被全部用於包圍八塘之敵,新增援的部隊亦毫不例外地進入這一戰場,但實際情況卻是,包又包不成,打又打不動,而後方及側面兵力薄弱,沒有一點用於機動的可控之兵。

萬一日軍迂迴包抄怎麼辦,陳誠嚇得一頭冷汗,極力建議白崇禧從崑崙關正面抽出兩個軍作爲預備隊,同時注意側面日軍動向。

白崇禧倒沒說陳誠顧慮得不對,只是他想的不一樣:用五個軍尚且撬不動八塘,剩下三個軍還能幹成什麼事?

再等一等,等後面增援部隊足夠多了再抽的話,也許更妥當一些。

妥當是妥當了,問題是對手不會給你時間了。

1月28日,除擔任守備任務的部隊外,第二十一軍兩師兩旅團傾巢出動,繞過崑崙關,對中隊實行短切迂迴包圍。

白崇禧這才發現大事不妙,倉促之間,他唯一能夠調用的部隊,只有位於崑崙關後方賓陽的徐庭瑤第三十八集團軍,後者急忙派全軍南下阻敵。

通過空中偵察,安藤利吉發現,他只要擊敗第三十八集團軍就能贏得全局。

2月1日,第二十一軍發動了具有決戰性質的總攻。

先取首。安藤利吉從日本海陸航空隊調動約一百架飛機,對賓陽進行集中轟炸,第三十八集團軍司令部被炸燬,作爲集團軍總司令的徐庭瑤與前線各部隊聯絡中斷,喪失了指揮能力。

第三十八集團軍除撤下整補的第五軍外,其他部隊都是臨時編入,互相之間也不熟悉,一旦失去指揮核心,便陷入了各自爲戰的混亂狀況,加上由於是臨時應戰,防守陣地都沒築好,所以很快就被第二十一軍逐個擊破。

2月2日,近衛旅團攻佔賓陽,中隊後路被截,被迫採取全軍大撤退,對此負有責任的徐庭瑤也因此在戰後遭到撤職查辦的嚴厲處分。

至此,廣西戰局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

眼見失敗已不可避免,自己又無法挽救,陳誠焦灼萬分,模樣一下子變了形,乃至於眼球凸出,奇瘦駭人。李濟深來廣西時,還以爲他精神失常,一個勁兒問他要不要緊。

陳誠十分難過:廣西數十萬生靈將蹂躪於日本人鐵蹄之下,我怎麼能夠無動於衷呢?

令人奇怪的是,第二十一軍幾天之後就自動退走了。

因爲以現有兵力而言,他們根本就站不住腳。據說日軍在進入廣西時,沿途的老百姓都會跑個精光(“皆率相走避”),不光是避難,還爲了留出空當給能打的。

廣西的剽悍民風讓日本人也爲之頭疼

廣西寓兵於團,小夥子都經過軍事訓練,他們自發地組織民團,有槍的拿槍,沒槍的拎上鋤頭釘耙,膽小一點的破路,膽大一點的就直接去騷擾鬼子,因此廣西是頗不好待的,屬於“抗戰中最特殊之省份”,而日本人也視桂省民衆爲“最可惡”。

廣西人不好惹,廣東人也不是吃乾飯的,粵北的餘漢謀在廣州附近接連發動牽制性進攻。

2月8日,安藤利吉下令各軍退回南寧,第十八師團返回廣州。

在此之前,他放棄了已到手的賓陽,甚至連白崇禧原來一直啃不動的八塘,他也自動放棄了。

臨走時他特地在八塘給蔣介石留下一張佈告,說我得承認,你的軍隊曾經表現得空前英勇,可是很遺憾,我粉碎你的目的也達到了,所以現在“璧還八塘於蔣軍”。

蔣介石看到佈告後氣得七竅生煙,在事後的軍事總結會議上逐字逐句讀了一遍,然後當場宣佈將白崇禧、陳誠以下十名高級將領分別予以降級、撤職查辦、軍法審判等不同程度的處分,這是“七七事變”後高層指揮官受到處分最多的一次。

人受罰,部隊也倒黴,計有兩個集團軍及三個軍的番號被撤(後來又撤銷了桂林行營)。其中第九師師長鄭作民中炮陣亡,可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被炸死的,大家都不知道,直到日軍撤退後才找到屍首。

對這種拋棄長官自顧逃命的“無廉恥”做法,蔣介石尤其震怒,立即下令取消了第九師番號,改稱“無名師”,官兵所佩戴的符號和臂章上均印有“進就不退,守就不走”的警語,此類處分在中隊中也是史無前例的。

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23章 理想與現實 (3)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43章 從頭再來 (1)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21章 理想與現實 (1)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29章 我的路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30章 我的路 (2)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28章 哪一站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9章 勇敢的心 (2)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7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4)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29章 我的路 (1)第11章 勇敢的心 (4)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1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1)第1章 序言第29章 我的路 (1)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4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1)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5章 鐵甲奔流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34章 鐵甲奔流 (2)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10章 勇敢的心 (3)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20章 像風一樣自由 (2)第6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3)第33章 鐵甲奔流 (1)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18章 滄海一聲笑 (3)第1章 序言第13章 龍戰於野 (2)第41章 時光倒流 (2)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30章 我的路 (2)第38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2)第30章 我的路 (2)第2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1)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3章 任何時候都需要膽色 (2)第5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 (2)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15章 十面埋伏 (2)第25章 理想與現實 (5)第39章 這個冬天不太冷 (3)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36章 鐵甲奔流 (4)第24章 理想與現實 (4)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1章 序言第1章 序言第28章 哪一站 (3)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22章 理想與現實 (2)第12章 龍戰於野 (1)第27章 哪一站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17章 滄海一聲笑 (2)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42章 時光倒流 (3)第8章 勇敢的心 (1)第32章 得句猶如將成功 (2)第14章 十面埋伏 (1)第16章 滄海一聲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