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何時是個頭呢

“好吧,看來你已經知道?了,那就省了朕的口舌了。郝存忠違反軍紀在先,陷害忠良於後,爲掩罪行,濫殺無辜,殊爲可恨。來人,將郝存忠拿下,即日押解進京,交刑部審訊定讞。着袁寶恆立即查抄其家產,不得有誤。”朱由榔也不囉嗦,直接就下旨了。

“臣遵旨!”

袁寶恆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給驚呆了,剛纔郝存忠還在吹噓自己呢,好像跟皇上多親近似的,怎麼皇上一到就先把他拿下了?

正在表示看不懂,忽聽到皇上口諭,連忙躬身應道。

郝存忠一聽皇上口諭,倒是鬆了一口氣。

第一,沒有被立即處死,還有活的希望;

第二,只是查抄家產,並未禍及家人;

第三,只是籠統地說了自己的罪名,沒有指出關鍵人物,關鍵所在,看來皇上還是留了一些餘地。

“臣叩謝皇恩!”郝存忠恭恭敬敬地磕下頭去。

這句話,倒不全是虛話,真是有幾分感激在裡邊。

白興一揮手,幾名山地軍上前,將郝存忠官衣脫下,上了繩索,押了下去。

……

朱由榔在岳陽呆了三天。

這三天裡,他接見了何騰蛟、李過、高一功、袁宗第、劉體純等湖南文武官員,對湖南在新政推行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褒獎,通報了郝存忠匿罪在先、殺良在後的惡行。

何騰蛟一聽臉色就變了。

屠村,駭人聽聞啊,如果不是土匪,誰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

更何況皇上處於極度危險之中,若不是皇上巧妙調度,調來陳匡夏護駕,真難保萬全。

若是皇上在自己治下出了問題,別說駕崩了,就算少根汗毛,那也是千古罪人啊。

想到這裡,何騰蛟連忙跪下請罪:“陛下,郝永忠是臣招降的,一直在臣手下當差。臣真沒想到他會匪性不改,竟做出屠村之惡行。幸虧陛下暗訪到此,予以阻止,否則臣雖萬死難辭其咎。故,臣請陛下降罪。”

李過也是聰明人,聽了皇上的話,他立即就反應過來了,皇上這是怕了,怕自己這幫原闖王舊部不安分啊。再不拿出個高姿態來,以後自己這幫人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不及細想,李過也跪倒在地,磕頭請罪:“陛下,郝存忠之事,臣實是不知啊,臣若早日知曉,拼了命也會阻止於他,還請陛下明察啊。”

他一跪下,高一功、袁宗第等人也趕緊跪下請罪。

高一功一聽李過的說法稍有不妥,出了事哪能一味往外推呢?又聽到何騰蛟的“匪性不改”的評語,心裡更是不得勁。

心道:“皇上莫非這是要‘杯酒釋兵權’?”

想到這裡,連忙磕個頭,接着李過的話頭說道:“陛下,臣與郝存忠出身相同,皆是不讀書不修身的武夫,只知殺戳,不知大義。自歸降陛下之後,受陛下教誨,臣等才漸漸明白忠君愛民之深意,深悔當初禍害百姓、危及社稷之惡行,決以陛下馬首是瞻,中興明室,造福百姓。臣懇請陛下讓臣上戰場,不爲建功揚名,只爲用清兵之血洗滌往日罪孽。”

袁宗第、劉體純也忙請罪。

朱由榔細品幾人的答話,覺得用李過爲這幫李闖餘部之首是非常正確的。

“各人是各人的錯,誰的錯誰領,沒有一人有病,全家吃藥的道理。所以,你們不用惶恐,朕不會治你們的罪。”朱由榔淡淡說道。

“郝存忠的罪就在於了一個‘匿’字,全州上了清兵的當,爲逃避罪責他隱匿不說;之後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說出這件往事,仍是未說;出了羅寧這事,他的想法不是主動上摺子請罪,還是一味想‘匿’。歸根結底,還是不光明正大。人啊,千萬別落下心病,落下心病會終生不安的。”

“朕不會因爲臣子犯錯而一棍子打死,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知錯難改,善莫大焉。他若是坦承自己的罪過,朕不會把他下獄,頂多就是降級使用。可惜啊,他非但沒有坦承自己的罪責,反而做出屠村的決定,‘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朕也是莫可奈何啊。”

“至於一功所說的往日之非,朕早就有言,不必自責,朕不會去揪小辮子,日後你們各安其職,多讀書,多修身養性,多爲朝廷和人民做貢獻,就算爲往日洗罪了。”

“好了,平身吧。”

“多謝陛下教誨!”

何騰蛟、李過、高一功、袁宗第、劉體純等人心下一鬆,磕頭謝恩之後,站起身來。

……

三日之後,朱由榔在岳陽登船,沿江東去。

這回他再也沒有下船,而是直接奔南京而去。

他出來的時間太長了,不能不回去了。

想家了,想母后,想后妃,更想兒女。尤其老四朱慈炅,還沒見面呢,不知道這小子長什麼樣。

除了想親人,許多國事也等他回去。

首先是科舉的事。

一拖再拖,不能再拖了。現在已經四月中,再拖就拖到下半年去了,必須趕快回去主持此事。

再就是他這次出來,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對官吏的監督還是不夠,都察院的御史未盡到監督職責,《大明週報》也沒有盡到新聞監督的職責。

朱由榔知道黃宗羲和歸莊都不是不盡責之人,也理解他們的難處,御史和記者缺編太多,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歸根結底,還是人才問題。

這個問題提了好多年了,但卻是一直沒有解決好。

這回回去,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哈提斯和張念寶的事,至今沒有消息,不知道清廷把他們怎麼樣了,有沒有造出手榴彈和地雷等火器?

他相信,孝莊太后和順治是不甘心失敗的,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明軍過江,而火器是他們的一塊心病,不把火器造出來,他們根本無力阻擋明軍。

還有,自打遷都到南京,他明顯地感覺到朝中有兩股力量在較量,一股是守舊派,一股是改革派,兩股力量明爭暗鬥,漸有愈演愈烈之勢。

真是煩人啊,皇位不穩的時候煩,沒想到皇位穩了,眼看就要實現大明中興了,煩心事仍是不斷。

何時是個頭呢?

第三十五章 避重就輕第四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八十五章 海上歷險(三)第十章 自承其非第二百二十三章 還吹不?第二十章 董小碗第八十二章 赤祼祼的挑撥第二十三章 衾溫衾冷第一百六十五章 偏心第二百零五章 漳州之戰(二)第六十一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三百二十二章 璞玉渾金第二十章 丁圩密陳第一百四十二章 亂世人命賤如狗第一百七十一章 林覺復官第二百三十章 鰲拜被打慘了第十章 自承其非第八十九章 只管死活不論喜悲第二十九章 辣死人的老辣椒第六十一章 大賢郵差第四十八章 當一回董卓(爲明月照我心打賞加更)第九章 詐降(一)第四十章 眼前無路想回頭第九章 穿越之人堪比鬼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命稻草第二百五十章 定都何處第九十七章 酒囊飯袋楊希仁第十九章 順治的心事第九十七章 酒囊飯袋楊希仁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頭太過第三十四章 摻沙子(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生隙第二百二十四章 降意漸盛第二百二十五章 範三條第一百四十一章 五味雜陳女間心第一百九十章 酒樓遇險(一)第三十九章 攻守大戰(四)第八十二章 赤祼祼的挑撥第二百二十七章 鰲拜發飆第六十七章 母子治氣第八十三章 焚琴煮鶴第七十一章 孟文傑發瘋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作瞿式耜第八章 三個疑問第一百一十九章 都御史第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一百六十五章 萬幸沒有過夜第二百二十七章 奪璽第二百一十章 漳州之戰(七)第三十八章 妖精第三十七章 案情大白(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右路軍的胃口第七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譚泰的艱難選擇第七十五章 傳言四起第六十二章 賢人殘詩服賢人第二十六章 投機分子李國英第三百零三章 又讓皇上料準了第五十三章 李德泗的不平氣第二百七十五章 慷慨赴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匿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細作現蹤第一百二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八章 偷聽秦良玉訓話第九十七章 刺駕第七十六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九十三章 黃越之死(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拍馬蹄子上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烏石山大戰(四)第二十三章 出兵成都第六十二章 賢人殘詩服賢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見那一抹紅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作瞿式耜第一百一十六章 狗也有不咬人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六章 亂象漸生第七十八章 誰因美人死,誰因美人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妹妹成了皇家婦第七十七章 戰後談心各人不同第一百九十四章 常德大戰(一)第四章 細數“金陵四公子”第一百零九章 游龍戲鳳(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撿到寶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吵成一團第一百六十一章 撿到寶了第三十二章 會不會被冠以“反人類罪”?第六十八章 胃口真夠大的第二百一十九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越之死(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膽敢質疑聖人?第八十八章 秦良玉撒潑戰侯恂第二百七十九章 潑天大功的誘惑第七十五章 人老臉皮厚第一百三十七章 孩哭了抱給他娘第七十一章 孟文傑發瘋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個發明第二十章 丁圩密陳第二百一十五章 馬寶折服白文選第四十八章 心正則身正第二十三章 分工第二百一十六章 仁義之師進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