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期集

與李璋閒聊一會,看看太陽即將下山,徐平站起身來,嘆了口氣:“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卻也是個折騰的日子。你出去陪着長輩們再喝兩杯酒,我得去參加同年的集會了。讀書人重臉面,這事馬虎不得。”

殿試之後還有三件大事,從今天就開始的新科進士期集,約莫一個月之後的瓊林宴,然後就是授官。期集是新科進士聯絡感情的場合,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同登一榜就是緣分。

出來向長輩告辭,林文思看了徐平一眼,猶豫一下,終於沒說什麼。

徐平知道林文思的意思,此時天已將黑,責備他出去的太晚了。不過今日徐平進士及第,林文思不能再像從前那樣說他而已。

按照常規,狀元王堯臣自皇城東面御道轉上御街,一路到大相國寺,遊街便就結束。在其他地方喝了兩杯的新科進士應該在相國寺迎接狀元,開始他們這一期同年的期集,選出各種職事官,開始第一次飲宴。

徐平回家這一趟時間過長,必然錯過了期集開頭最熱鬧的時候,也是給大家留下第一印象的時候,對以後的交往會有不好的影響。

林文思卻不知道徐平這是刻意爲之,就是爲了淡化與這一幫同年的關係。

有着前世的記憶,徐平對北宋士大夫的朋黨之爭印象極爲深刻,就是一千年後這也是熱門話題,身處其中怎麼可能不明哲保身?朋黨是一個大漩渦,潮水起來可能一下就站上潮頭,退去一下就落到谷底,完全身不由己。

而北宋朋黨之爭正是起於科舉同年。太祖時候一科進士很少,成不了氣候,並不防範科比朋黨。到了太宗朝,錄取人數驟然增多,加上太宗刻意扶持新科進士打壓權貴舊臣,同年進士互相援引,終於掀起滔天巨浪。

自太平興國二年呂蒙正一榜科舉朋黨初現端倪,至太平興國三年胡旦一榜公然結黨,出現半夜三更這個成語,掀起無數風波。再到太平興國五年冠準龍虎榜人才濟濟,三榜進士你爭我奪,一直廝殺到真宗晚年。他們結黨之後把持朝政,甚至參與到新皇繼位,讓以後的帝王深以爲戒,即使嘴上不說,對同一榜進士的任用也會刻意分開。同年裡有韓琦、文彥博、包拯等這些大人物,徐平但凡爲自己以後着想,就不會與他們走得太近,逼免引起皇帝猜疑。

冠準一榜之後,朋黨的同年屬性有所淡化,開始向着同樣政治觀點的人結黨轉變,但同榜進士的影響依然不可忽視。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團結在他身邊的大多都是天聖五年和天聖八年的進士,更不用說仁宗之後英宗上臺,韓琦和文彥博同年結黨的影子依稀可見。

徐平只想在這個太平年代富貴一生,自然是離這些事情越遠越好,不想加進任何一黨去攪風攪雨。

才氣過人目無餘子的胡旦志大才疏,一生都醉心於結黨鑽營,結果以狀元之身,官最大不過是知制誥,多次被奪官免職,此時年邁,雙眼已盲,窩在襄州著書立說。雖然依然孜孜不倦地想着各種辦法想回到京城,可惜連此時的劉太后都不知道他生平幹了什麼事了,只能以著書的名義向朝廷一次又一次地伸手要錢,用一部又一部的大部頭著作來給自己兒子換個卑微出身,可悲又可嘆。徐平看在眼裡,怎能不引以爲戒?

作爲本科探花郎,徐平可不會忘了那兩榜最著名的兩位探花郎的生平。太平興國五年的探花郎是冠準,才氣過人,勇於任事,但也剛愎自用,毫不避諱,大權獨攬。他深受太宗真宗兩朝皇帝信賴器重,最後卻老死嶺南。太平興國三年的探花郎是馮拯,冠準一輩子都鄙視他,沒有能力,沒有主見,東搖西擺,但也左右逢源。結果是馮拯最後入相,富貴終生。張知白正是因爲馮拯去世,宰相出缺才當上了次相。

這些例子就擺在徐平面前,根本就不用想,爲自己和家庭考慮,寧可做馮拯不會去做冠準。

到了大興國寺門口,天已微黑,春風吹在臉上讓人沉醉。

徐平翻身下馬,問了路上的行人,向新科狀無聚集的院子行去。

一進院子,正在歡呼飲宴的衆進士目光都集中到徐平身上來。

徐平正在想用個什麼藉口,靠近外邊的程浚站了起來,高聲喊道:“雲行怎麼去了這麼久?莫不是被爹孃留住了不放出來?”

徐平借坡下驢,急忙向衆人賠禮,只說父母不放,才耽擱時候。

韓琦臉上露出笑意,對徐平道:“你身爲本科探花,倒是逃得好,許多差事落到了我身上。且來罰上三杯酒!”

韓琦今年二十歲,是徐平之外年齡最小的,又是今科榜眼,做探花職事還真是委屈他了。

徐平行禮,笑道:“稚圭兄說的是,在下認罰!”

罰過三杯酒,徐平便給要拜新狀元。

王堯臣攔住他,連連搖頭:“不可壞了規矩,雲行先拜王兄。”

他身邊一個滿頭白髮的老頭站起身來,磕磕絆絆連說不敢當。

這是今年進士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名叫王鎬,河北澶淵人,已經七十歲高齡,顫顫巍巍,眼看着風大一點就要吹倒在地上。據說他原來是道士,按規矩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因爲出生的地方好,特旨給了他機會。

先拜長者是通行的規矩,本來儀式開始的時候,是衆人互拜罷了,由狀元代表大家拜長者,探花代表大家拜狀元。徐平來得晚了,只好一一行禮。

期集的主持人一般由進士的前三名擔任,今年情況特殊,本來是徐平頂了趙概第三名的位置,結果來得晚,便依然由王堯臣、韓琦和趙概三人主持,徐平便專門當他的探花郎。除此之外,徐平還被分配了主管題名小錄和掌酒果的職事,一是看重他現在的地位,再一個大家已經聽說徐平家裡有錢。兄弟的錢就是大家的錢,幾百人裡窮秀才不少,免不了要吃大戶了。

讀書人的規矩多,幾百人的酒宴也是井井有條,包拯掌糾彈,文彥博掌儀禮,其他種種都各有人執掌。三百七十七人的進士期集,按排了職事的竟有六十多人,真不愧是大宋官僚的預備隊,在官事上都是無師自通。

酒過三巡,大家漸漸放開,都找熟識的人喝上兩杯。文彥博自然還是與包拯混到一起,韓琦兄弟同榜同第,自然是與他五哥韓璩在一起,徐平只有程浚一個人臉熟,也湊到了一桌上。

與程浚喝了兩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新科進士,面白無鬚,面色沉穩,來到徐平面前,拱手道:“在下嵇穎,字公實,宋城人,見過探花郎。”

徐平急忙起身回禮。

程浚見徐平站在那裡不知說什麼,起身附在他耳邊道:“嵇公實是本科掌計,雲行帶錢出來沒有?”

徐平這才明白過來,急忙道:“帶了,帶了!公實兄,不知我該交多少錢?實不相瞞,小弟家裡還算殷實,只管照實說就是。”

嵇穎面露難色,過了一會才道:“聖上特升雲行爲一等,實不相瞞,大家都是把你看作本科第三人。不過趙叔平(趙概字叔平)已爲主持,但我這裡依然是按你作第三人分配的,這卻有些爲難。”

徐平忙道:“不妨事的,些許銀錢算什麼!”

現在期集朝廷不賜錢,全靠新科進士分攤。嵇穎與狀元王堯臣是老鄉,知道他爲人忠厚,又善理財,被推出來做名爲掌計的財務主管。嵇穎爲期集做的預算是一千五百貫足,按照名次分攤下來,名次高的攤得多,名次低的攤得少,徐平第三人便是負擔最重的幾個人之一,要出十五貫足錢。

收罷了錢,嵇穎特意對徐平解釋:“這只是期集的錢,印製《同年小錄》還要另外算。雲行掌管此事,算過要花少錢後告訴我,我再徵收。”

徐平點頭答應了。《同年小錄》的編寫也是項大工程,時間又緊,編罷了還要找書鋪印刷。不過徐平已經決定了,自己年前就製出了一套鉛字合金的鉛字,正好用在這上面。

旁邊程浚看着徐平掏銀兩出來,眼中竟有些羨慕。費用分攤是按科舉名次來的,他名次靠後,想出錢也沒辦法,揣着大把銀子很是鬱悶。進士期集就是這樣,有錢的沒個好名次,使不上力,名次高的不一定有錢,窮得厲害的還要到處借貸。徐平這種又有好名次又有錢的,畢竟是少數。

酒喝得差不多了,衆進士便開始詩歌唱酬。

聚在這裡的都是一時才子,這種場合不吟上兩首詩簡直就是侮辱了進士的名頭,集子都不好意思印了。

徐平只是裝傻,作着他《同年小錄》主管的差事,把一首首詩詞記下來,將來印到小錄上,自己卻不上去出醜。

詩歌詩歌,這種場合作出來的詩不是用來詩朗誦的,而是用來唱的。不是這種場合,徐平也能做兩首詩出來,不上調子唱就是了。一旦要唱,便就要通音律,徐平湊上去就要露餡。這幾年的時間,徐平學會了做詩詞,但對音律還是一竅不通,只懂“陽關”“柳枝”兩個調子,都是用來送行的。給石延年送行還能將就一下,酒宴唱和就兩眼一抹黑了。

本科進士有建州人阮逸這個音樂家,被推舉出來掌樂,沒兩把刷子還真不能上去獻醜。

沿續唐風,宋人的很多詩還是能唱,所謂着調子唱詩,不同的調子用於不同的場合。看着是同一首詩,不同的調子卻會代表不同的含義,有時候要加虛字和聲,有時候要疊唱,不懂的人只會鬧笑話。瞭解了此時的風俗,徐平對於抄後世的詩詞早已沒了興趣,不懂就是不懂,強行湊上去只會讓人笑話。

常見的曲子,“楊柳枝”、“渭城曲”用來送別,“小秦王”、“破陣樂”是凱歌,“竹枝”、“採蓮子”用於歌舞,“步虛詞”、“上清樂”是道樂,“涼州”、“拋球樂”、“三臺”用於酒宴,“瑞鷓鴣”祝壽,“木蘭令”卻是輓歌。

把曲子抽掉,這些都是合乎格律的律詩絕句,後人只當詩來看,其實本來是歌詞,而且用於特定場合。不明白這一點,傻乎乎地上去吟一首流傳後世的名詩,肯定會被人笑破肚子,典型的不學無術。

徐平滿肚子的後世出名的詩詞,也只能用在書信上,也好顯現自己有着滿腹詩書,聚會場合的急才卻是應付不來。

第60章 窮人當家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7章 銀行(上)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5章 分工第11章 遇仙樓第59章 掃雪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1章 衆人到來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14章 治術(五)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9章 出行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87章 包拯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63章 在路上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302章 青冢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93章 拔牙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11章 根源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47章 破綻第2章 父老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4章 故人第71章 意外第40章 炸山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85章 閒適日子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48章 軟着陸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8章 春忙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27章 牧草換豆第56章 國柄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17章 僵持第77章 訣別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64章 口袋陣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4章 賭鬥第129章 重貶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章 徐家莊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58章 拆借第78章 彈劾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72章 農事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6章 手段第39章 按律當斬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75章 僵局第79章 一劍平亂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47章 吃點苦頭第59章 夜戰(下)第22章 試學士院第84章 三衙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