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左右虞侯

秋日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徐平坐在校場旁邊的案後,看着賈逵帶隊與對方廝殺。

越是離着秋後近,徐平就越是覺得心裡沒有底,他總覺得軍制改革還缺點什麼。最明顯的就是軍隊各級編制還是定不下來,總覺得不合適。當然,徐平可以根據大家的提議定一個看起來合理的方案,但卻覺得說服不了自己,講不出個道理來。

事務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戰爭也是一樣。

這個年代文人談兵的極多,是中國歷史上兵書出爐最多的時期之一,朝廷組織編寫的不算,文人自己編的兵書就有很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一是徐平的同年阮逸根據歷史資料和自己的闡述發揮,託名李靖所作的《李衛公問對》。這書總體是他從各種歷史資料中輯錄出來的,大致還是代表李靖的軍事思想,畢竟這個年代李靖的兵書流傳下來的還有。再一個就是科場不得意的梅堯臣,重注了《孫子兵法》。徐平前世《孫子兵法》比較全的版本一般是《十一家注孫子》,梅堯臣就是十一家中的最後一家。

此時這兩本書都還沒有完全完成,但其中的一些篇章徐平已經看過。作爲年少有爲的邊帥,一些有志沙場的人會把自己的著作寄到秦州來,託名請徐平指教,實際上是想謀一個進身之階。這是常事,歷史上梅堯臣跟范仲淹從親密朋友到翻目成仇,導火索之一就是范仲淹作帥臣之後死活不肯招梅堯臣入幕,歐陽修從中斡旋都沒有用。

現在梅堯臣的心情還沒有那麼迫切,他叔叔梅詢還在是一,再一個他跟徐平的關係也沒有那麼密切,抱着有棗沒棗打一竿子的心思。梅詢年少的時候喜談兵,梅堯臣是受叔叔的影響,對軍事感興趣,多次科舉不中,讓他的心思動到軍功上來。當年元昊的祖父趙繼遷在靈州叛宋,梅詢便建議太宗皇帝,聯絡河西六穀蕃部側擊党項,並自請出使。有這一個淵源,梅堯臣同樣建議聯絡青唐唃廝囉,背擊党項。

講真話,現在徐平的選擇跟歷史上范仲淹的選擇一樣,也不會招阮逸和梅堯臣到秦州來。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雙方的思想不合。這兩個人都到寫兵書的地步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徐平軍制的改革和軍事思想很難得到他們的認同,招人來是做事的,不是來爭吵的。

這兩人的兵書是很優秀的著作,足以跟先秦諸家的兵書列在一起,但書是如此,時代卻已經變了。一千多年的時光,戰爭早已經不是先秦時候的樣子,大的原則有意義,一些細節就大相徑庭。歷史雖然有反覆,但殘酷的戰爭還是使戰爭實踐不斷向前,特別是晚唐五代一百多年的混戰,催生出了很多實踐經驗,徐平不需要再走回頭路。

最重要的問題,戰爭已經發展到了必須要總結客觀規律,按照戰爭本身的客觀規律去改變制度,改變組織形式,改變戰鬥方式的時候,古典兵書意義已經不大了。

太宗時期對外戰事不順,爲了掌控軍隊,出於控制的目的對軍制多有變更,使宋軍的軍制相對於五代出現了倒退。過去了幾十年,不管文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爲尊者諱,不好講出來罷了。歷史上再過幾十年,太宗對宋軍軍制的變革,破壞大於建設就會成爲朝野共識,文武討論就差直接說太宗是軍事白癡了。

徐平現在要做的,是讓軍中多多演練,特別是對戰,從中把失去的客觀規律再總結出來。只有掌握了戰爭的內在規律,才能做出正確的先擇,而不是平空想象,空發議論。

賈逵現在是都頭,目前編制中最基本的戰鬥單位,徐平從基本做起,這幾天一直觀看都一級的對戰。賈逵的排兵佈陣很有意思,他總是把部隊分成三個部分,自己帶中軍,與前軍一起,或進或退,中軍總是粘住前軍的。

徐平看得津津有味,心中感到已經有些摸到了這基本戰鬥單位的作戰原則。

與前軍粘在一起的時候,賈逵永遠是處於稍微偏左的位置,而前軍永遠偏右。隨着戰鬥的進行,前面慢慢就到了中軍的正前方。而在這個時候,後軍又開始偏左了。

看着賈逵帶隊不斷地重複着這一過程,徐平突然一拍大腿,對身邊的桑懌道:“我明白了!先前一直有些迷惑,最近幾天看你們的演練,終於解了心中一個難題!”

桑懌有些摸不着頭腦,對徐平道:“節帥明白什麼?可是想到了對敵妙策?”

徐平搖了搖頭:“對敵妙策哪裡是這樣空想出來的,我想通的是爲什麼軍中會設左右虞侯。自古以來,軍陣分九軍、七軍、五軍、三軍,兵書記之甚詳,但最其本的是五軍,前軍、後軍、左軍、右軍和中軍,再簡略一些就是前軍、中軍、後軍。但軍中設的卻是左虞侯和右虞侯,爲什麼不是前、後虞侯呢?”

桑懌愣了一下道:“軍中自來如此,卻沒有想過爲什麼。”

“因爲右本就是前,左本就是後,左和右本就包含了前後的意思,才如此設置。五代亂戰數十年,他們設左、右虞侯絕不是沒有來由的,本朝軍制數次變更,雖然留下了虞侯的官位,但卻不再匣務,難免讓人摸不着頭腦。左、右虞侯之設,則兩軍對陣,不管本部有軍隊幾多,必分爲三軍。右虞侯統前軍,左虞侯統後軍,主將自帥中軍,你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秀才你是帶兵的人,想一想自己排兵佈陣是不是如此?”

桑懌想了想道:“大略如此,只是卻不是有意這樣做的,只是軍陣就當這樣佈置。”

徐平連連點頭:“五代軍頭雖然大多粗鄙不文,但他們都是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官位設置從於實戰,不是沒有來由。實際上右軍不一定在右,左軍也不一定在左,但右軍當敵正面,左軍在後掩護總是不錯。人大多是右手用力,雖然有善用左手的,總是不多,軍陣之中不可能考慮他們。所以正面迎敵,必是在右,當敵的前軍,歸爲右虞侯轄下,纔是理所應當。後軍爲左虞侯所轄,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禁軍中虞侯或是不設,或是雖然設了只是備位,作爲官階升遷而已,就失去了虞侯本應該有的作用。”

原因當然不是僅僅如此,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宗對軍事無知且剛愎自用,最喜歡將從中御的把戲,把軍中本來這一靈活性的設置給取消了。禁軍出征,太宗經常給陣圖,還要派人監視佈陣,稱爲排陣使,使禁軍的軍陣成了死陣。大軍陣勢排開,很難移動,甚至到了十萬、八萬人的大陣,綿延數十里,一動就全軍亂了。

從陣圖上看,一切都很完美,敵人從哪裡來,軍陣怎麼應對,不管怎麼算都沒有失敗的道理,可算是萬無一失。太宗皇帝對這陣圖極是自負,被他稱爲“平戎萬全陣”。惟一的問題就是,敵人不按你規劃好的出牌怎麼辦?

(備註:五代和宋朝軍隊的右軍實際上是前軍,左軍實際上是後軍,根據戰鬥情況會做變化。當然是不是因爲人善用右手才這樣佈置,只是作者的猜測和推理,讀者不用太過當真。本書中涉及到軍事部分,是參考《戰略學》、《戰術學》、《軍事地理學》等正規的軍事教材,和建國以來的軍事文選,結合地理條件和當時歷史記載做的推演,本就是理論上的想象。一切情節都是在這個範圍的想象當中,請讀者理解,不在這範圍內就超綱了。)

第60章 陽光明媚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72章 農事第97章 試探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49章 串連第10章 除害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25章 官身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319章 使節第134章 救星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37章 中牟主簿第3章 人之將去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83章 擒獲第3章 進城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1章 黃白朮第258章 拆借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56章 破城第20章 送行第76章 增兵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0章 早朝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60章 騷亂第168章 大新聞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48章 軟着陸第151章 春狩第37章 階級法第174章 砲戰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64章 歸來第8章 交接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1章 德政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34章 雜事第9章 問道第11章 酒精燈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3章 治術(四)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57章 夜戰(上)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13章 教閱第49章 事發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5章 閒事第36章 手舞足蹈第65章 名將第53章 查稅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93章 拔牙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54章 攻城(中)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1章 割稻第140章 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