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解散佛社

西北的夜空沉靜高遠,漫天繁星,點綴着天幕讓人沉醉。

孫祖德、包拯和蔡挺三人,帶了幾個隨從,隨步到了城西圓覺寺。

張佛奴還是那個張佛奴,只是沒有了從前的混混噩噩,沒有了從前的迷茫畏縮,目光純淨,一片坦然。他還是他,他又已經不再是他。

韓社長和曹法律兩人侍立門外,一動不動。從那一天起,他們兩人就是張佛奴的兩大護法金剛,時刻不離其左右。張佛奴既沒有吩咐過他們,也沒有趕他們,一切任由兩人自主行事。有時交談,張佛奴還是稱曹法律爲家主,稱韓僧正爲社長。兩人都惶恐不安,連道不敢當。張佛奴只是微笑,也不解釋,也不改變稱呼。

兩個人怎麼敢讓佛主如此稱呼自己,實在心慌得不行,去尋契嵩法師解惑。契嵩沒有打什麼禪機,直言相告,於現在的張佛奴來說,稱呼社長,稱呼家主,只是一個稱呼,跟俗世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沒有任何關聯。不稱呼這名字,稱呼是佛,是菩薩,於張佛奴來說都是一樣的。兩人這才知道,張佛奴已經圓悟,早已超脫出了他們的世界。

見到本州的三個官人來,曹法律和韓社長急忙行禮。

孫祖德道:“煩請通稟一聲,我們幾人前來,與大王說幾句閒話。”

曹法律答應,轉身進了庵房,留韓社長在外面排着三人。

不大一會,曹法律出來,引三人進了庵房。

張佛奴坐於蒲團上,見到孫祖德三人進來,雙手合十問訊。

三人急忙行禮:“打擾大王,大王恕罪。”

張佛奴是朝廷正式封的郡王,官品極高。雖然蕃官的王侯,在漢官這裡不值錢,但張佛奴不是蕃官。只是一切初起,禮儀從權,這裡的很多本地人是把這個西平王當蕃官的。

孫祖德向張佛奴講了一下最近的情況,道:“大王,現如今在這附近聚集了三萬餘百姓,每日吃喝拉撒,一切不易。還請大王向信衆宣講一番,官府人手有限,這些日子或有失察之處,一切海涵。乾元節剃度是大功德,萬莫鬧出事情來。”

張佛奴合十道:“太守安心,明天法事我便教誨信衆,必不會生亂。”

說起這幾萬人的吃喝,張佛奴讓孫祖德可以找韓社長,以自己的名義,招集這裡的佛社掌權人,由民間自己解決一部分。這是做功德的時候,不少富戶願意開倉放糧,拿米麪出來發給信衆。當然,事後立一聲功德碑自然更好,這就是沙州官府和僧錄司的事了。

張佛奴於這些俗事瞭解不多,也不在這上面用心思,聊了一會,三人便告辭出來。

到了門外,蔡挺對韓社長道:“社長,借一步說話。”

內地州郡的監社使一般不允許州官兼任,沙州特殊,願意到這裡來的官員也少,沒辦法才由通判兼職。作爲監社使,本地的各種會社都在其督導之下,韓社長當然也不例外。

引着三人到了旁邊房裡,分賓主落座,上了茶來。

韓社長道:“不知官人喚小的來有何吩咐?最近信衆雲集,官人辛苦。”

蔡挺面帶微笑,看着韓社長的面色,過了一會道:“社長,我有一事相告,煩請一起拿個主意。我爲監社使,朝廷說得明白,只是知會社事務,並不安排。”

韓社長忙道:“有事通判官人儘管吩咐,小的們照行就是。”

“商量,只是商量,監社使並不干涉會社事務。”蔡挺面帶微笑,“依着朝廷律法,天下會社,有幾樣是不能夠做的。第一條,就是不能涉教。”

韓社長一愣:“官人的意思,是說我們這社,朝廷律法不得開麼?”

蔡挺點頭:“不錯,依着朝廷律法就是如此。——社長莫急,我來不是要讓你們把社散了,而是商量。到底該如何做,又能讓你們做下去,還不違朝廷律法。”

韓社長一頭霧水,會社不許涉教,沙州一大半的社都要解散。當然現在有西平王,大家供佛有了方向,佛社解散倒也沒有什麼。但是許多寺廟,是由佛社供養的,沒有佛社了以後如何生存?毀寺滅佛,朝廷是要損大功德的。

功德虛無飄渺,徐平及一衆宰執,是不信真有西天佛國的。但是換一種說法,功德代表的就是人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佛國毀寺滅佛,是要大失人心的。

真宗的時候,士大夫中曾經廣泛流行過佛教。當時有錢塘高僧省常,立淨土社,社首就是宰相王旦。參加淨土社的,士大夫就有一百餘人,各種身份的有一千餘人。王旦爲淨土社首,並不是說他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了,只是當時有一種想法,就是藉助佛教淨化人心的作用,對天下施以教化。此事無疾而終,隨着儒家興起,便沒人再提起了。

有淨土社這個先例在,徐平不許因教立社其實阻力不小。所以此事不能強推,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更加不能夠訴諸武力。徐平的目的,也不是防止藉助宗教會社會引起社會動盪,甚至謀反。雖然歷史上宋朝有人把傳承久遠的白蓮社發展成了白蓮宗,傳到後世成了白蓮教,在元明兩朝多次因教起義。那是政權的問題,不是宗教會社的問題。沒有白蓮教也會有其他什麼教,本質是社會矛盾,白蓮教只是個載體而已。包括淨土社在內,這個時代的很多宗教會社,都有白蓮社的淵源。廬山白蓮社是正規宗教活動,不是邪教。

不許宗教結社,是爲了把宗教,特別是佛教的管理制度,徹底納入到僧錄司一直延伸到州縣的系統中。以這種辦法,完成對宗教的世俗化,不許宗教獨立於社會管理之外。

蔡挺心中早有辦法,對韓社長循循善誘,一點一點引導到自己的設想中。這個社出了張佛奴,影響力非同小可。只要韓社長按照自己的辦法做了,其他的社就好辦了。

這個辦法,就是把沙州現在所有的佛寺,統一納入到僧錄司的管理系統中。規模夠的系賬,比內地要求可以低一點,比如有房一百間,便可系籍。其他的小寺,全部作爲這些系籍寺院的分支,由他們派人去主持。民間信衆要做功德,不再立社,而是到附近的寺院裡,由寺院統一組織。凡系籍寺院,全部實行十方住持制,便於官府管理。當然,相應的規格也高,紫衣法號獲得容易,以後還會分出等級制度。蔡挺推行的,是徐平需要的辦法。

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65章 名將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36章 狂徒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52章 橫死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1章 抽血第215章 妥協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91章 大勢第37章 夜對第78章 彈劾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92章 餘波未了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42章 配合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42章 審問第99章 搞事情第72章 夜襲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63章 工場第30章 分道揚鑣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96章 機遇第71章 北巡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6章 酒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6章 知州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312章 郵寄司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42章 強買第18章 草市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79章 破城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62章 政壇動盪第123章 出書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28章 換相第28章 月夜第54章 將要離去第5章 公路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93章 新鐵錢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7章 雜談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33章 學習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95章 反攻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53章 攻城(上)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312章 郵寄司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章 黯然離去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34章 亂局第279章 破城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02章 幫一把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32章 小縣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51章 新市場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71章 意外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52章 童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