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華一行三人策馬出城,走在通往大張村的路上,看着道路兩旁那些面黃肌瘦,在田地中採食野菜的百姓,還有那一個個因爲營養不良而皮包骨頭的小孩子,張世華也不由得嘆了口氣。
雖說元蒙朝廷修治黃河,無論是對現在,還是對以後都是一件好事。但是秦始皇修長城、開靈渠不是利於後世的好事嗎?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不是利於後世的好事嗎?
但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越是有利於後世的好事,那就越是會成爲不利於今世的壞事,因爲越是大興土木發動戰爭,那對底層百姓的負擔就越大,要知道沒有那個老百姓可以用自己和家人的命,換取那有利於後世的好處。
而看着這羣可憐的百姓,張世華現在除了嘆息他們可憐的命運外,也幫不上任何的忙,雖然張世華他們家很有錢,也很有勢力,但是他們張家再有錢有勢,也不過就是一個縣城中的豪強罷了,現在大發善心的去幫助這羣可憐人,只會讓張家徹底消失。
因爲張家也是地主階級,而地主之間也是有規矩的,如果張家幫這些百姓,那就是破壞了規矩,畢竟全縣的官僚地主等了這麼久,纔等到一個兼併土地的好機會,到最後這個機會卻讓你們張家給破壞了,那張家的下場可想而知。
再說張家就算不怕那些人的報復,張家也實在是不可能幫得了全縣的百姓啊!別說全縣百姓了,哪怕僅僅是一個鄉鎮的百姓,估計就要讓張家傾家蕩產了。
因此張世華只能忍住不看那些可憐人,並且加快速度向大張村趕去。
也還好,大張村距離縣城並不遠,張世華他們又是騎着馬,所以也是就半個時辰左右,張世華他們就趕到了大張村。
“大張村”光看名字就知道村裡住的一定都是姓張的,而張世華他們家其實也是從大張村走出去的,這樣說吧,張家的祖地就在大張村,所以張家在大張村有一座莊園當祖宅,並且還在大張村有着好幾百畝田產。
也正因爲如此,張世華纔會讓驢哥鹿哥他們帶着剩下的七十名弓手,駐紮在大張村。
相比於縣城的其他鄉鎮村莊,大張村的百姓過得算是最好的了,至少村民們吃飽肚子還是沒問題的,畢竟要是仔細論起來,大張村的每一戶人家都和張家有親戚關係,而在這個及其看重血緣宗族的時代,張家作爲縣中一等一的豪強,對於自己的這些親族,自然也會額外關照一些。
雖然說大張村一小半的村民都是張家的佃戶,但是張家在這收的租子卻是全縣最低的,足足比縣裡其他的地方低了一成多,而且就算是村民們真的過不下去要買土地的時候,張家也絕不對大張村的村民壓價,一律都是按照市件購買的。
當然張家這些政策只針對於大張村的村民,但也因此使張家在大張村獲得了極高的聲望,所以當張世華帶着石十三他們進村時,那些村民看到張世華也都會停下來,尊敬的向張世華打招呼。
而張世華遇到了這些向他打招呼的村民們,也是微笑着點頭致意。
張家的莊園在村裡最裡面,不過即使是在村子最裡面,其實也沒有多遠,張世華他們騎着馬不一會也就趕到了。
莊園門口有着兩名身穿黑衣的漢子,這兩人看到張世華他們後,第一時間就對着張世華彎腰揖禮,並說道:拜見大少爺。
張家的下人不少,但是會這樣對着張世華行禮的,也只有以前巡檢司的那羣弓手了。
張世華他們這時也翻身下了馬,下馬後張世華也擺手對着那兩人道:“免禮吧。”
那兩名漢子聽到張世華這話,才直起腰,並快步走上前來爲張世華他們牽馬。
張世華隨手將繮繩給了其中的一名漢子,並開口對着那名漢子問道:“三郎,兄弟們現在都在莊園嗎?”
那名叫劉三郎的黑衣大漢,聽到張世華的問話,低着頭對張世華道:“回少爺的話,一個時辰前,趙排和張排帶着莊園的兄弟們訓練去了,現在莊園中就只有張大伯、楊二哥還有徐郎中和王十九哥他們。”
是的,現在所有追隨張世華的漢子,都知道了王十九是由張世華庇護的了,對張世華庇護王十九的行爲,漢子們無疑很感動,因爲在這羣漢子看來王十九無疑是無罪的,而張世華爲了庇護王十九而被免職,更讓這羣漢子們覺得張世華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人,從而使得這羣漢子對張世華越發的尊崇了。
而這個結果張世華也早就想到了,畢竟像王十九這樣出身貧賤,身上又帶有悲劇色彩和反抗精神的人,一定會受到底層百姓的認同的,而這其實也是張世華決定庇護王十九的一個原因。
再說張世華,當他聽完劉三郎的話後,點了點頭,也沒說什麼,只是帶着石十三他們大步的進了莊園。
而這時候,莊園內的其他人也聽到了門外的動靜,也猜到一定是大少爺張世華又來看望他們了,於是也紛紛出了房門,向着門口的方向趕去。
張家莊園跟巡檢司的構造差不多,不過比巡檢司小一些,但也是前後兩進院子,並有大堂和廂房,而張世華他們則是徑直向着大堂那走了過去。
張世華剛到大堂,莊園中的其他人也都趕到了,他們看到大堂中的張世華後也紛紛向這張世華揖禮道:拜見大少爺。
張世華讓衆人免禮之後,笑着對着堂上的衆人道:大家快坐,我來也沒什麼要緊事,就是單純的看看大家,和大家聊聊天,來、大家都快坐下吧。
堂上的諸人聽到張世華這話,便紛紛找了一個座位坐下,等到衆人坐下後,張世華也開口跟着衆人聊起天來。其實張世華說的也是實話,他這次來其實真的沒有什麼要緊事,畢竟他每個七天都來一趟,又不是朝廷官員,還有這麼多正事要說。
他來的這麼頻繁不過就是想加深他和弓手們的關係,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並且讓在莊園駐紮的所有人都明白,自己依然很重視他們,並沒有疏遠他們。
總之現在張世華的行爲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對這羣跟隨着自己的漢子絕對是關心到了無以復加。
而張世華的這種絕世好老闆的形象,無疑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再加上張世華丟官也要庇護王十九仗義之舉,更使得張世華的正面形象被無限的拔高。可以這樣說,哪怕張世華現在要當劫匪,反出朝廷,這羣漢子也願意跟着張世華賣命。
шшш★ttКan★¢ ○
至於朝廷,我呸!那算個什麼東西。
就比如這次收夏稅,要是不有張大人,自己的家人估計早就成了無地的佃戶,去外面挖野菜去了。
對於這個只會趴在他們身上喝血的朝廷,他們早就受夠了。
當然這羣漢子態度的轉變也和張世華有着一定的關係,因爲張世華早在訓練他們的時候,就會時不時的對這些漢子傳播一些民族主義思想。
比如漢人的文化有多輝煌,歷史有多燦爛,元蒙人有多愚昧,老百姓有多可憐之類的。
總之在張世華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現在所有追隨張世華的漢子都認爲漢人才是這個國家的正統,並且張世華爲了防止這羣漢子腐化,也會爲這羣漢子傳播一些後世的軍人精神和軍人職責,比如軍隊的職責是保家衛國、保護弱小了,還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了,因爲這羣漢子大都是出身底層,所以他們極其的接受張世華的這些說辭和思想。
並且這些思想也逐漸的成爲了他們新的價值觀,然而越是這樣,他們絕越發的敵視朝廷,因爲現在元蒙朝廷的所作所爲全部和他們的價值觀相反。
而這,也爲張世華日後能順利的帶領這些人起義,埋下了一顆種子。
不過這羣漢子們的改變可不單單隻有這些,在對這羣漢子的文化素質方面張世華也是相當重視的,就比如現在,像周鐵、李二牛這樣什長以上職位的人,還有像王十九、楊二這種絕對忠誠的人,張世華都會爲他們安排培訓讓他們識字。
畢竟日後自己一旦起兵,那周鐵這些人就自然會成爲自己的中堅力量,所以讓他們識字並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也是必需的,畢竟張世華可不認爲只靠一羣會殺人的莽夫就能在亂世中活下來。
而且張世華的這種培訓也的確是有一些效果的,就比如楊二,或許是因爲自身殘疾的原因,使得楊二對於讀書認字方面特別的用功,早在張世華還是巡檢的時候,楊二就開始向週四九和李重三他們學習識字算數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現在楊二已經成爲了除驢哥他們四人外文化最高的人了,並且對於算數方面楊二也掌握的很好了,所以張世華就將大張村這幾十人的後勤採買交給了楊二,也算是對楊二下苦功學習的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