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對外

第381章 對外

諸葛亮跳過了關於如何剝離世家和無地流民關係的話題,還是回到甘蔗種植園的問題上來。

雖然諸葛亮還是覺得讓世家擁有製糖技術是一種風險,但在現在的情況下,諸葛亮也不得不承認,要讓蜀中世家心甘情願的往南中投錢糧,不給他們足夠的利益,肯定也是不行的。

但,還是不能就這麼讓世家不斷的完成原始積累,否則一旦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削弱的話,益州隨時會發生動盪的。

張溪也看出諸葛亮終究還是不放心,擔心世家因此坐大,不得不拉着諸葛亮,來到自己的秘密試驗場。

張溪既然想到了要讓南中種植甘蔗,獲取蔗糖利益,就不可能不對蔗糖的產業做研究的。

這年頭甘蔗,不是後世那種經過專門培育的甘蔗,很多都是野生甘蔗,含糖量其實並不高,只是因爲這個時代獲取糖的途徑有限,所以纔會被貴族們追捧。

張溪曾經嘗試榨取蔗糖,但得到的,只是一些灰黑色的糖塊,甜度也不大,甚至還有些微微的苦澀味。

這大概就是後世稱之爲“灰糖”的東西吧。

這種製糖技術,張溪打算直接教給來南中墾殖甘蔗園的世家們,因爲即使你不教,人家自己摸索一下也就會了。

無非就是架鍋燒熱,去除水分,炒制時注意不要讓糖漿變焦而已。

張溪真正要掌控的,是給灰糖脫色,去處雜質,製造出白糖的技術。

這種技術,相傳在唐初時出現,到明朝是成熟,還記載在了黑科技大全《天工開物》裡面。

什麼“黃泥淋水法”,“炭化製糖法”,“草木灰製糖法”,張溪上輩子但凡聽說過的方法,在這個小實驗場裡,挨個都進行了試驗。

但效果很一般。

實話實說,真的做不到後世的工業糖水準,後世的工業糖真的是潔白如雪,但張溪利用現有工具和技術弄出來的白糖,即使是最白的那一批,白色中也帶着一點微黃色。

張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記憶中的工藝技術有問題,或者是自己的試驗還不完整.但思路就是這個思路,還可以不斷的讓工匠們改進和嘗試。

諸葛亮在看過張溪做出來的灰糖和“白糖”,品嚐過兩者的甜度和口感的區別後,頓時明白了張溪的用意。

可以把一般熬製灰糖的技法交給世家們,但賣相更好,甜味更好,看着更高端的“白糖”製作工藝,咱們自己留着。

只要劉備集團始終掌握着白糖製作工藝,世家的灰糖銷路,就完全在劉備集團的控制之內。

如果世家們聽話,那劉備集團的白糖就只是一種走更高端路線的奢侈品,產量也會有所控制,不會跟世家們的灰糖去競爭,大家各有各的銷路,一起賺錢而已。

但如果世家們不聽話,那麼劉備集團的白糖就能成爲擠壓世家們灰糖銷路的利器。

這中間,諸葛亮仔細的詢問了張溪,搞清楚了從灰糖到白糖的轉換率,頓時有了信心。

確實,從灰糖到白糖,會損失掉一部分灰糖的糖水溶液,但這個損失是在可以接受範圍之內的,甚至把白糖的價格定在灰糖的兩倍以上,吃虧的都會是世家。

有了殺手鐗在手,諸葛亮倒是不擔心世家藉此坐大,甚至諸葛亮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個計劃雛形,如何在必要的時刻,利用白糖的價格優勢,來壓榨世家,從世家手裡搶錢。

心裡有底了的諸葛亮,對張溪的想法再沒有什麼顧慮了,也贊同了張溪發展南中,把南中地區打造成爲甘蔗生產基地的想法。

但張溪倒是還是其他的想法.

在南中種植甘蔗,只是吸引益州世家願意往南中投錢投糧,穩定南中,同時創造收益的手段而已。

真正要徹底穩定南中,不能只靠這一個途徑,還得從外部再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口,來穩定南中的糧價才行。

不然那幫世家真要甩鍋砸碗的話,南中會因爲缺糧,第一個騷亂的。

因此,張溪盯上了交州的士燮。

說真的,其實南中並不是種植甘蔗最好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是交州西南部但那是士燮的地盤,而士燮又被孫權當成後花園。

但張溪覺得吧,交州這個地方,士家人簡直是在浪費土地和人力。

士家人佔據交州,卻基本是隻掌控着交州的東北部區域,那裡是大片的平原,糧食產量較高,人口也相對集中,在這個時代,掌控這樣的區域是一方諸侯必然的選擇。

而交州的西南部呢,山地比較多,不太適合種植水稻,因此士燮根本不重視,他甚至讓那些山地被夷人佔據後也不管不顧。

張溪看着心疼啊.那可是大漢的領土,給誰也不能給那些不服王化的蠻夷佔據啊,再者說,誰說那地方沒有價值的,那些地方可是最好的甘蔗種植區啊。

所以吧,張溪其實有心,把交州,最少也得是交州南部的那些地方,想辦法給它佔據了,用來種甘蔗。

但諸葛亮卻想了一會兒,表示不能這麼幹。

一者,是因爲孫劉雙方重新簽訂了盟約。

今年年初的時候,諸葛亮親赴巴丘,跟徐庶一起合作,對付江東的周瑜,張昭,雙方在不停的勾心鬥角,各種討價還價後,再次達成了協議——以江夏郡作爲賠償條件,雙方重修盟約。

這個條約是諸葛亮代表劉備去談的,也是劉備親自同意的.劉備集團跟江東集團可不一樣,劉備可是要臉的人,這種情況下,張溪要打交州的主意,諸葛亮也覺得不是很妥當。

另一個.留着士燮,才方便搞事情啊。

雖然武力攻取交州不可取,但用其他的手段打主意,這個倒不是不行。

諸葛亮可從來不迂腐的,當初孫權藉着南中內亂的時候給劉備添堵,難道劉備就不能用同樣的手段給你還回去?!

士燮這個人,雖然表面是臣服了江東孫權,但那是因爲士燮實力不行,如果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自保的話,士燮作爲一方諸侯,也不是那麼好惹的。

不能硬攻士燮的領土,這樣只會讓士燮徹底倒向孫權但可以利誘啊。

諸葛亮瞬間想出了一個主意——可以用南中的銅礦和鐵礦,換取交州的糧食和甘蔗。

這個想法,瞬間就說到張溪的心裡去了。

本來張溪給南中尋找的規劃出路中,就有尋求外部糧食的想法的,而目標也是士燮。

沒辦法,誰讓士燮的交州,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呢,那地方產糧啊。

現在諸葛亮一說交換,張溪頓時來勁了,兩個人湊在一起合計起來。

諸葛亮的意思,就是用南中的銅礦,鐵礦,跟交州的士燮換稻穀和甘蔗。

這種事情,哪怕是孫權知道了,大概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一方面士燮在交州還是有一定自主權利的,哪怕是孫權也無法阻止。

另一方面孫權難道就不缺銅礦和鐵礦麼?!

這兩樣東西,鐵礦還好點,江東範圍內還有,但銅礦,孫權都缺的快哭了不然也不至於在後來財政崩潰後,發行什麼“大泉當千”,那玩意兒可是比劉備的直百錢還狠。

可問題是,銅鐵這兩樣東西,天下諸侯,誰會給他孫權?!

所以,如果士燮能有辦法從劉備那邊弄到銅礦和鐵礦,孫權說不定不會反對,還會調集江東的多餘糧草,讓士燮多換一點呢。

至於甘蔗麼.這是諸葛亮爲了引誘士燮種植甘蔗的一種手段。

一旦蔗糖打開市場,價格又這麼貴,士燮不可能意識不到,肯定會在交州南部大量種植甘蔗的。

畢竟甘蔗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只是對光照和溫度要求高,交州西南部不適合種水稻,但適合種甘蔗啊。

用糧草換取銅鐵礦,可能士燮和孫權還會有些顧慮,但這個甘蔗,除了能做灰糖外,一無是處,能換銅鐵礦不是更好麼?!

而且士燮作爲中間商,都未必會把甘蔗可以換礦石的事兒告訴孫權,自己悄咪咪的換來一批,打造軍械錢幣,擴充自己的勢力不好麼?!

這樣的話,士燮和孫權之間的關係,早晚會變的越來越不和睦。

而以交州的人口和經濟體量,在現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想要自立的能力又不夠,如果沒有野心也就罷了,如果有野心呵呵,那就有好戲看了。

交州北部的南中地區可都是山路,而且瘴氣瀰漫,打這邊可不容易。

交州的南部是大海,除非士燮提前知道對面有個相當大的海島,到那邊去發展,否則士燮絕對不會往南看一眼。

而交州的西部,在這個時代,那就是真正的蠻夷和野人聚居地,士燮可是漢人世家出身,可不會去跟蠻夷共處。

那麼士燮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往東部發展,跟孫權翻臉,攻打江東。

到了那個時候,諸葛亮就可以一邊看戲,一邊坐觀成敗,隨時尋找介入交州的機會了。

要不說諸葛亮這個人.他壞啊。

(本章完)

第23章 反對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608章 攻心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429章 搶時間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18章 苦肉計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1058章 過江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069章 休戰第358章 戰與和第390章 雜章第870章 夜襲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89章 變數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94章 援兵到來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736章 爭(一)第138章 油江口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189章 置地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498章 原因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51章 趙累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256章 鍊鐵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646章 議事(三)第8章 年底酒宴第322章 疑兵計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39章 變故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269章 清閒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56章 學藝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055章 水戰(三)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738章 青儲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665章 突圍第553章 調兵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31章 攻城(二)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651章 退兵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056章 水戰(四)第1053章 水戰(一)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253章 拖時間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604章 收尾第324章 激將第737章 爭(二)第1180章 衛氏第326章 關興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778章 舌辯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8章 家有新人第870章 夜襲第423章 鏖戰第73章 調令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