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不斷的戰事捷報,月音盤中的刻意宣傳。
一時間就連坊間孩童們遊戲時扇在地上的卡片紙人上也少了妖魔、神仙之類事關修者傳說中的內容。更多的都是粗糙印製的騎兵形象,而且一定是穿着某種樣式奇特重甲的騎兵。那重甲胸口還一定要畫上一個圈兒,圈裡寫着個“月”字。
至於真正的月能重甲長不長這個樣子,有沒有那個傻乎乎的“月”字。這事兒沒人知道,也並不重要。
再比如被科普的極好的日蝕現象。是的,在紀二少爺眼中相當落後且不開化、還迷信愚昧的襄境百姓基本上全部被科普了一個很正確的消息。日蝕是一件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雖然出現的並不頻繁,但同鬼神預兆之類全無關係!
於是那些酒館裡酒至半酣的漢子們也不願意去行酒令或者調戲唱曲兒姑娘了。他們更願意去討論乾暘大陸的“氣運”,襄王朝未來的大勢走向。爲襄軍需要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可以徹底吞下金鉞境而爭論到不可開交;爲各種關於月能甲的傳聞爭到面紅耳赤;爲解釋日蝕的原理而辯論的唾沫橫飛。
至於乾暘大陸它不是一個大陸,它很可能是個球體這事兒。因爲百姓們沒必要知道,所以他們肯定不會知道。所以他們所爭論的日蝕原理也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暗潮洶涌下的襄王境顯得很平靜,特別的平靜。
除了襄王陛下在大肆宣揚襄鉞之戰的各種捷報以外,襄土百姓們過得平安喜樂且充滿了自信、修者的世界很淡泊無波、張大少爺的旅途也很平安。這份兒珍貴的平靜一過就是三個月,一直持續到深冬時節。
......
頌興二十九年,十二月初。深冬。
張雲、七怨和雀兒一行人翻山越嶺,終於來到了頌安皇城。
三人一路走來,張雲和雀兒是要回土窯城的。而七怨則乾脆拿出了“遊魂野鬼”的態度,也就跟着走。倒沒說有什麼特殊的打算。從地理位置上說,頌安皇城其實並不在回土窯城的路途中。在基本順路的情況下需要稍微繞些路才能在這來個“到此一遊”。非要較真計算的話,衆人差不多算是偏離原路六七天功夫。如果把往返都算進去也不會超過半月功夫。
但這皇城倒是必須要瞻仰一番的。
頌安皇城乃是真正的天子腳下,不然怎麼會叫做皇城。位於淮長州,不僅是整個襄王境內最大的一座城池,也是襄境百姓心目中乾暘大陸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市。當然,這裡面會有些“過度自信”或者說缺乏見識的成分在內。畢竟襄境百姓不可能去金鉞帝都旅遊的,那裡的光景也沒人知曉。
有意思的是,即便不是十分順路。但此次皇城一行卻屬實無法避免。
七怨是一定要來,至於理由。她不說,也沒人敢打破砂鍋的問。
雀兒也是一定要來,至於理由。少女的心,海底的針。她不說,以張大少爺的情商的確猜不出來。
張雲也是一定要來的。明面上的理由是要去天鑑司瞧瞧熱鬧,得機會“陰”這幫孫子幾把報仇雪恨......當然,從客觀事實上來說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兒。張大少爺根本就做不到這些不說,他還要多少避免與對方接觸,別暴露了自己這禍根小子的身份纔好。
但暗裡的理由其實雀兒和七怨都摸得清清楚楚。張大少爺玩心太重,純粹就想來皇城裡逛逛熱鬧。那報仇之心是真的,但計劃是沒有的。就連定個復仇計劃的計劃都沒有。實施就更不存在了。
“這就進城了?”
“嗯?你以爲呢?”
雀兒和七怨一個問,一個答。
不怪雀兒疑惑,頌安皇城的“防務”實在比泗臨城還要寬鬆很多。幾人一路騎馬行來,並未見到猜測中的高大青石城牆或者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各種關卡。也只有進入外城城門的時候纔有人很不耐煩的翻了翻他們的路引文牒,隨後就簡單放行了。
那城牆也遠不及泗臨城高大,若說區別,大概就是通紅的城門很有氣勢。以雀兒這種凡人百姓的眼光來看,這紅漆大門也比泗臨城那黑漆漆的門板更“喜氣”一些。說起以頌安城爲中心輻射出去各種阡陌路巷也比泗臨城多得多。外城之外,遍地鄉野良田。
此時深冬,頌安城的冬天從來沒有缺少過風雪。因爲天氣寒冷,也不知是昨天、前天還是大前、大大前天下過的雪都積在青瓦紅門之上。相互對比呼應,別有一番特色。
其實頌安城嚴格來說算不得風水寶地。它不像泗臨城那樣三面臨山、一方臨水。這不僅僅是所謂的玄學好風水。三面臨山一方臨水可謂易守難攻又方便取水飲用及灌溉,有它的實際意義。
淮長州地貌以平原爲主,少有高山大河。雨水不能說少,但到底不夠這等繁華大都所用。因此朝廷曾動工做過不少水利設施,還挖掘過一條運河。方便交通運輸,也方便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這都是閒話了。
說起風水,頌安城對修者來說也不是太友好。乾暘大陸上的靈氣愈發稀薄是不爭的事實。天地靈氣分佈的也不均衡。泗臨城算是個少有的靈氣濃郁之地,反倒比這頌安皇城強出了十幾條街。
坊間有傳聞,說頌安皇城乃是天子之城。這城下鎮着“龍脈”。這龍脈便是大襄王朝的氣運之所在。
所謂龍脈應該就是一條夠深夠長、足斤足兩的靈晶石礦脈了。在此傳說之下有不少修者趕往此處探查,然而......經過多方查證,皇城的地下同其他城市的地下沒啥子區別,基本上就只有土......
所以也不存在什麼原本是風水寶地,但靈氣被某種存在鎮住的可能。
簡單來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頌安城之所以成爲了頌安城,並非因爲它的自然環境如何優秀。單純的,因爲襄王陛下在這裡。自古以來,襄王朝的皇權都集中在這裡。
斯是陋野,惟王德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