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來來往往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朕就不再送可汗了。”
晉陽城外,十里涼亭,崔澈對着都藍可汗說道。
對於都藍可汗來說,崔澈能夠送出自己十里地,已經是莫大的恩寵,他激動道:
“還請陛下允許小汗年年朝見,瞻仰天顏。”
崔澈打趣道:
“朕與可汗相交二十餘年,這張臉,莫非可汗還未看厭?”
都藍可汗正色道:
“陛下翩翩美姿儀,小汗初見就已經驚爲天人,如今更是撲面的英雄氣。”
崔澈聞言,笑得前俯後仰,他道:
“可汗這些話都是在哪學的。”
“都是小汗的肺腑之言。”
都藍可汗賠着笑臉道,他在崔澈面前小心謹慎的模樣,一點也看不出突厥大可汗的威嚴。
崔澈拍着都藍可汗的肩膀道:
“只要可汗能夠記住當初的誓言,爲朕看住啓民的動向,你我之間,便不需要可汗曲意奉承。”
都藍可汗趕忙辯解:
“小汗侍奉陛下,出自赤誠之心,何來曲意奉承一說。”
崔澈搖搖頭,沒有再多說。
自古伴君如伴虎,面對他,誰又不是提着十二萬分的小心。
送走了都藍可汗,其餘各國的使者也相繼回國覆命,向他們的君主告知大燕開國這一大事,以及大燕天子對雙方關係的一些期許。
淵太祚臨行前,崔澈讓他帶話給高句麗王高元,以及其父淵子游。
崔澈道:
“朕過去征討高句麗,不過是奉前隋高祖之命,與高句麗並無私仇。
“現在佔據的遼東,原本也是漢家故土,是高句麗趁着中原戰亂而逐步吞併。
“若是高句麗國內對於遼東仍然心存幻想,你我兩國之間,唯有一戰。
“孤正愁北方的精銳步騎在江南派不上大用場,不如就帶去平壤,與高句麗王會獵。
“到時候邀上新羅、百濟,未嘗不是一件盛事,淵郎以爲如何?”
崔澈語帶威脅之意,驚得淵太祚遍體生寒,他趕忙解釋道:
“正如陛下所言,遼東本就是漢家故土,陛下此前收回遼東,本就是合乎情理的事情,高句麗又豈敢因此冒犯上國,有不恭敬的意思。”
淵太祚一家世襲東部大人,又怎麼會在乎原本歸屬西部的遼東能否收回來。
崔澈對於淵太祚的回答很是滿意,也並沒有繼續嚇唬他,但在淵太祚離開前,還是命人帶着他往河南轉了一圈,也好對大燕如今的強大能有更直觀、更深入的瞭解。
等將來回到高句麗,也能勸阻他父親淵子游迫於壓力做出的一些愚蠢決策。
而在吐谷渾使者離開前,曾向崔澈提出由他們出兵張掖郡,替崔澈取下陰世師的頭顱。
這一建議,崔澈未加考慮便徑直拒絕。
陰世師一共也就只有數千人馬,困守孤城,如果不是路途遙遠,崔澈甚至都不會讓他過冬。
吐谷渾要是出兵,必然會藉着攻打張掖的名頭,在張掖郡大肆劫掠,對於崔澈來說,得不償失。
當初他放着大興還沒有拿下,就急急忙忙出兵隴右,解天水之圍,就是不想在後世背上一個引外族爲援,參與內戰的罪名。
各方前來觀禮的來賓陸續離開,晉陽卻仍然喧囂。
毫無疑問,晉陽百姓最關注的還是營構洛陽的問題,崔澈雖然說的是二都制,但街邊的小攤販都明白,未來大燕的中心還是會在洛陽。
相比較晉陽,洛陽的區位優勢過於明顯。
但晉陽百姓也只能在閒談中發泄自己的不滿,對於國家的大政策,卻不能影響分毫。
開平元年(公元609年)正月十一,尚書左僕射魏徵應詔匆匆回到晉陽。
大明殿內,崔澈上下打量着風塵僕僕的魏徵,感慨道:
“玄成在朔州兩年,曬黑了,人也瘦了。”
魏徵笑道:
“大王將建造朔州宮一事託付給微臣,臣又豈能掉以輕心。”
崔澈搖頭道:
“那也不必事事躬親,朕對愛卿,寄予厚望,未來將有重用,愛卿可得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崔澈一直在關注朔州地區,不僅是朔州宮的建造進度,更在於被安置在朔州的十餘萬鐵勒人。
因此,他自然也清楚魏徵是如何的勤勉,在管理鐵勒部落之餘,對工地上的大小問題都要一一過問。
能有崔澈這一句話,魏徵就感覺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君臣二人許久不曾見面,崔澈在與他敘舊過後,才與魏徵提起,要他前往洛陽,負責營造洛陽宮室。
對此,魏徵自然是欣然領命,並沒有抱怨自己在朔州吃了兩年的風沙,又得去洛陽包工程。
畢竟崔澈從來沒有因爲魏徵不在身邊,而將他忘記。
大燕建國,魏徵接替房玄齡,擔任尚書左僕射,位在文臣序列第四,僅次於房玄齡、裴秀、豆盧毓三人,便是最好的證明。
由於魏徵又要外派洛陽,尚書左僕射相當於是虛置,崔澈自然不會再找一個人來頂上魏徵的空缺。
尚書省六部之中,本該屬於左僕射職權範圍的吏、兵、刑三部暫時由尚書令房玄齡直接管轄。
而剩餘的民、工、禮三部則繼續由尚書右僕射趙元淑負責。
崔澈關於徵招洛州等地十萬民夫營構洛陽宮室的詔書已經發下。
可工程真正要開工,還得等到春耕以後。
由於崔澈暫時沒有南征的計劃,因此對於遷都洛陽,也沒有緊迫性,自然不會違背農時,強徵百姓營造宮室。
崔澈將魏徵暫時留在了晉陽,耐心地詢問朔州鐵勒部落的具體狀況。
在最初,崔澈擄來了六萬帳鐵勒婦孺,卻只有一萬丁壯作爲俘虜。
崔澈累計往朔州徵發了五萬民夫,前往修造朔州宮。
特意命令當時的民部尚書趙元淑選擇家貧尚未成婚的年輕人,給與魏徵的另一個任務便是積極撮合民夫與鐵勒婦人。
如今兩年過去了,前往朔州的民夫大部分已經在當地成家,與鐵勒人雜居,他們在受到鐵勒風俗影響的同時,也在悄無聲息的推動鐵勒部落的漢化。
至少那些鐵勒少年們,在漢族繼父的影響下,對中原王朝已經有了一定的身份認同感。
今晚沒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