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雕版印刷

第75章 雕版印刷

“子澄好計策呀!”

聽着外邊山呼海嘯的頌揚聲,議事正廳內,楊廣爽朗笑道。

至少在他看來,崔澈這件事辦得很漂亮。

同僚們也紛紛上前稱讚,崔澈帶笑謙虛了幾句,便與衆人散去,各回廂房處置政務。

此時的崔澈臉上已經不見了笑容,此前迷茫的問題,也已經有了答案。

他希望能夠堂堂正正接受貧苦百姓的讚揚,而不是門外在歡呼,而自己卻在門內羞愧離去。

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掌控權力。

所謂國公的爵位也不再是崔澈的目標,他要走得更高、更遠。

上天讓他穿越到這個時代,並不是讓他在宦海之中渾渾噩噩,總得有所作爲,造福於民。

認清了人生目標,崔澈在公務上更是認真細緻,也越發勤勉。

與此同時,長安城裡也傳來了最新消息,上月月底,奉命巡視巴蜀的奉車都尉於宣敏回朝,向楊堅建義在蜀地建立藩國,封賜子孫。

楊堅以其言爲善,於是任命第四子越王楊秀爲益州大總管,改封蜀王。

楊秀臨行前,楊堅曾與皇后獨孤伽羅密語:

“秀兒難以善終,我若在,他尚且不敢反,我若去,必定手足相殘。”

但終究還是將楊秀送去了蜀地,相較於可能的手足相殘,楊堅更在乎自己在世時對地方的控制。

由於楊秀年僅九歲,不同於楊廣自行徵辟,楊秀的幕僚班底由楊堅一手組建,以兵部尚書元巖爲益州總管府長史,輔佐楊秀治理蜀地二十四州。

楊廣聽聞四弟鎮蜀的消息,大感意外,此時還有時年十一歲的三弟秦王楊俊未獲任命,按理說也該讓楊俊去蜀地,而不是跳過他,選擇了九歲的楊秀。

這個疑惑很快就有了答案,楊堅不久下令,廢除東京六府,楊勇岳父元孝矩也在收拾行囊,準備應徵回朝,而秦王楊俊,自然是要放置在河南。

東京六府,起初由周武帝設置於相州鄴城,統領北齊舊地,是區別於長安的另一套行政機構,後移置洛陽,便於就近操控。

廢除東京六府也是楊堅彰顯自己不會遷都關東的決心。

在此期間,楊廣在崔澈的輔佐下,于山西之地推行惠政,大受士民讚譽,楊堅在長安聽聞消息,特意下詔褒獎,賜束帛及御傘,以作鼓勵。

與此同時,修撰許久的《開皇律》終於頒佈,於十一月中旬被送抵晉陽。

《開皇律》摒棄了北周律法,以《北齊律》爲藍本,廢除前代的鞭刑及梟首、轅裂等酷刑,定刑爲死、流、徒、杖、笞五刑,設置了“議、減、贖、當”制度,爲有罪的官員、權貴提供特權。

‘議’即八議,爲八種人提供特別審判,並依法減輕罪責。

平民百姓自然不屬於八議之列,而是皇親國戚(親)、天子故舊(故)、品德出衆(賢)、才能卓越(能)、功勳卓著(功)、高官權貴(貴)、勤懇任事(勤)、前朝貴胄(賓)。

‘減’指七品以上官員與八議人員犯罪,比照常人,罪減一等。

‘贖’即指九品以上官員犯罪,允許以錢贖罪,每一等刑罰都有相對應的贖金。

‘當’便是官當,官員犯罪至徒刑、流刑之人,可以用官品折抵徒、流刑罰。

律法對權貴官員們自然是溫情脈脈,對待犯罪的普通民衆卻是重拳出擊。

在崔澈的安排下,法吏們於幷州各處鬧市宣讀律令,以警示百姓。

本以爲開皇元年就會在忙碌的充實中度過,哪知長安的楊堅又作妖了。

去年楊堅登上相位,爲了拉攏人心,放開了對佛、道等宗教的限制,而如今更是下令,聽任黎民百姓出家爲僧,官府不得阻攔。

這也就罷了,又下令各地按人口出錢,營造廟宇、佛像。

此時距離周武帝下令在關東禁絕佛道,也才過了五年時間。

澈哥兒實在不想再刮窮鬼的錢了,他召集一衆工匠搗鼓了一段時間,終於把《大般涅槃經》其中一篇的雕版帶去給了楊廣。

前段時間受楊堅表彰,楊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了現在,他看着崔澈利用雕版輕易印刷出一篇《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也察覺到了其中利潤。

五年前,周武帝禁絕佛道,大量經書被焚燬,面對成百上千萬的信徒需求,印刷佛經,絕對不愁銷路。

崔澈待墨汁乾涸後,將經文上呈楊廣,躬身道:

“還請殿下以販經之利,代替百姓出資,營造廟宇。”

楊廣聞言微微頷首,他是要立賢王人設的,不在乎那點利益,若是靠着販售經書,修好了廟宇、佛像,而不是向民衆伸手,百姓們豈有不感功戴德。

但他不滿足於此,在同意崔澈所請,於晉陽城郊興建一處印刷廠後,還向崔澈請教了雕版之術,準備進呈長安,得到楊堅的稱讚。

實際上,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本就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以及曆書等,哪怕北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也沒能取代雕版印刷的地位。

事情吩咐下去,自有僚佐代爲置辦,大批經文雕版得以在工匠們的辛勤勞作下誕生,其中還包含了一份《開皇律》的雕版,這是用來進獻的。

派去長安的信使帶着《開皇律》的雕版駕馬而走,晉陽城外的印刷廠也很快組建,日以繼夜的印製經書,也爲幷州總管府帶來大筆利潤。

楊廣一如崔澈所請示,不向民衆再開苛捐雜稅,而以販經之利興建寺廟,也算取之於佛,用之於佛。

對比河南、河北、關中等地官府向民衆派捐的做法,幷州總管府下轄二十四州之民無不對楊廣贊以賢王之名,其中也少不了崔澈在幕後推波助瀾,這方面,澈哥兒算是老手了。

楊堅在長安收到《開皇律》的雕版,命人當場製作,看到成效後,很是欣喜,他不止從中看到了商機,更知曉雕版印刷對於推行文教的重要性,誰說只能拿佛經刻版。

先去睡一會。

(本章完)

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576章 體驗生活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83章 太子設宴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39章 姑母有命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88章 私兵國有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241章 滕王之死第127章 入幕之賓番外發不出來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2章 時來運轉第491章 正旦元會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新章在審覈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11章 近春雅會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7章 共誅國賊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445章 試探心意第49章 婚姻之言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8章 周主滅佛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1章 崔府夜話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07章 夜間營嘯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621章 歪曲事實今晚沒有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594章 半道伏擊請假一天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12章 遷都與否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75章 荊州總管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18章 壯志滿懷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61章 恢復舊姓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105章 取而代之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13章 辭親遠行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323章 仁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