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研究之要統一指揮

在1941年6月22日進入俄國的3個集團軍羣中,馮-李勃的北方集團軍羣是最小的一個,因而從數量上說也是最容易補給的一個。

這個集團軍羣作戰的目標也最近,從其在東普魯士的基地到列寧格勒只有500英里左右,同俄國其他部分比較而言,波羅的海諸國有良好的道路網和鐵路網,特別是在沿海地區,但是,由此再往東北,森林就稠密起來,道路越來越少。

該集團軍羣的軍需工作隊長是託普少校,爲執行本身的任務,他轄有50個載重汽車隊和10個摩托化補給連,包括麪包房、屠宰場等單位在內,這些車隊和補給連不屬於瓦格納直接掌握的重型運輸隊。

託普少校還管轄設在梯爾錫特和貢賓根的兩個補給基地,其中存有27803噸彈藥、44658噸給養和39899噸油料,以及若干輕型工兵器材、工程和通信設備。

李勃的部隊分成3個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18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這時被稱爲第4坦克集羣,共26個師,其中快速師6個,一個裝甲師預計每天消耗300噸物資,其他師200噸。

此外,克勒的約有400架飛機的第1航空隊亦待補給。

根據希特勒1940年12月的訓令,李勃的部隊首先應殲滅波羅的海諸國境內的蘇軍,他以第4坦克集羣作爲矛頭,夾在兩個步兵集團軍之間,於3時5分越過邊界,前進速度極快。

馮-曼斯坦因的第56坦克軍於6月26日抵達杜納堡,奪取了德維納河上的渡口,這就是說,5天走了近200英里,但是,坦克集羣已經遠離它本身的補給機構,載重車隊被前進的步兵擠下了公路,一連數日不能行動,結果,還在6月24日,就不得不實施一次空運,以解救兩個坦克軍缺油缺彈的燃眉之急。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繼續前進,必須建立前方補給基地,爲此,坦克被迫停止前進,直至7月4日才恢復行動,而且,是靠了將北方集團軍羣的重型運輸隊大部分集中於第4坦克集羣之後,以至使第16集團軍暫時停止行動,才得以發起新的進攻的

渡過德維納河後,第4坦克集羣的兩個軍沿兩條分隔的軸線繼續北進,曼斯坦因部向伊爾明湖運動,目的是從東面封鎖列寧格勒,萊因哈特的第41坦克軍繼續朝西向直通列寧格勒的盧加挺進,同樣,前進速度也是極快的。

7月10日,萊因哈特部抵達盧加,從杜納堡又推進了200英里,離列寧格勒已僅80英里左右,但是,到此時兩個軍都已進入林木茂密,不宜坦克行動的地區,因而前進遲緩下來,深感沒有步兵的困難,而步兵遠遠落在後面,此時還在波羅的海諸國逶迤前進,行軍距離拉長至數百英里。

此時,北方集團軍羣陷入了左右爲難的境地,一方面,當前遇到的地形更適宜於步兵作戰,另一方面,第4坦克集羣已經宣稱,補給上的困難使它無法到達列寧格勒,除非第16和第18集團軍均停止前進,而將所有運輸工具集中起來,專門保障坦克兵的開進。

馮-李勃下不了這樣絕對化的決心,於是,第4坦克集羣雖然已經到達列寧格勒的門口,但卻接二連三地在補給上遇到嚴重困難。

隨着先頭裝甲部隊深入俄國境內,跟隨其後的鐵道兵全力以赴地修復鐵路,並將其改成德國軌距,至7月10日,完成了約300英里,但線路通過能力極低,儘管此時杜納堡至前線的距離已達數百英里,但每天抵達該地的火車只有一列,而不是前方需要的10列,鐵路終點站的前移要跟上部隊的推進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不得不用俄國軌道及繳獲的鐵路車廂,但很快就發現從德國列車向俄國列車實施轉載的地點成了整個後勤體系中經常發生梗阻的部位,例如,早在6月30日,艾德考就發生了嚴重的擁擠,3天后,斯喬侖鐵路轉載站的狀況據稱是災難性的。

情況逐級向上反映,一直報到了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那裡,儘管如此,到7月11日斯喬侖車站再次發生堵塞,列車卸載所用的時間不是規定的3小時,而是12、24甚至80小時,使車站的擁擠達到無可救藥的地步,線路的通過能力僅能利用很小一部分。

混亂情況是如此嚴重,以至於整列整列的火車失蹤,有些始終沒有找到,結果,物資補給雖然實際上並未中斷過,但總是處於危機狀態,差不多每天都有部隊告急。

託普少校認爲,要滿足全部需要,他每天得有34列火車,每列載重450噸,但他從運輸部長那裡得到的卻從未超過18列,而且只有很少的日子才能達到這個數量

儘管北路軍需工作隊反覆宣稱部隊物資並未真正短缺,但實際情況卻非常糟糕,以至引起了一場關於究竟責任何在的激烈爭吵。

所有前方部隊都不信任後方勤務部門,陸軍司令官們,特別是直言不諱的第4坦克集羣司令官赫普納,指責瓦格納的部門因循怠惰,死板不靈,並聲稱有些本來是發往他的部隊的列車,半路竟遭第16和18集團軍攔劫。

瓦格納又把責任推到蓋耳克的頭上,責怪蓋耳克未提供足夠的列車供輸送補給品之用。

蓋耳克也推卸責任,說問題在於列車卸載太慢。

這場爭吵甚至越出了陸軍的範圍,造成軍種之間的互相埋怨,瓦格納的人聲稱,空軍佔用的鐵路車輛超過了安排給他們的數字,他們甚至派軍官帶着衝鋒槍押車,以防外來的干擾。

但是,補給上出問題,主觀原因較少,客觀原因較多,由於每天的列車數量只夠勉強維持前線的補給,因而物資儲備工作進展緩慢,新基地的建立跟不上部隊的推進,這就極大地加重了重型運輸隊的負擔,而這些汽車部隊,因路況惡劣不能使用拖車,其運載能力本來就已降低了40%。

此外,託普被迫要求後方對列車進行混合裝載,而不是裝載單一品種物資,這樣也造成鐵路運輸能力的浪費,補給勤務部門承認他們無力在少於7-8天的時間內籌到部隊請領的物資,從這一點看,說補給機構有些呆板不靈不是沒有根據的。

此外,託普少校的軍需工作隊除保障北方集團軍羣外,還要對中央集團軍羣的某些部隊進行補給,這也對他的工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但是,正如瓦格納所提醒赫普納的,根本問題在於北方集團軍羣的先頭部隊在4周內推進了約400英里,因而是在一條漫長而複雜的交通線的終端作戰,這條交通線不僅擠滿了仍在向前趕路的步兵和後續梯隊,而且已經成爲真正可惡的游擊隊襲擊的目標,不然的話,列車本來是可以在靠前得多的位置進行卸載的。

儘管如此,陸軍總司令部軍需部長仍然認爲北方集團軍羣的後勤狀況是德國在俄國的部隊中最好的,當然,馮-李勃並不接受這種說法。

第571章 中尉日記二第537章 後勤之實在不好把握第769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第722章 天空戰記九十三第706章 天空戰記七十七第551章 西南之城市戰結束第475章 行動基調第732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三第160章 電話抗交一第168章 四經路的故事第663章 天空戰記五十第634章 海軍規劃二第650章 天空戰記三十七第456章 橫掃中亞第578章 中尉日記九第823章 交戰武器二第333章 這些土地上有兩個字第832章 系列艱難第843章 華夏戰略的起源第543章 後勤之要有成熟的條件第760章 天空戰記一百四十一第35章 慈善基金會第278章 興奮的記者第126章 行動升級第555章 研究之要統一指揮第355章 有利的國際局勢第325章 我回來了祖國第731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二第87章 英國人的觀點四第97章 提出條件第553章 研究之不能高估自己的力第448章 新國家即將誕生第427章 殘酷巷戰第90章 南苑之戰三第324章 日本投降第171章 要解決心頭大患第725章 天空戰記九十六第585章 中尉日記十六第419章 今後的計劃第259章 佈局西北第176章 視察參謀學院第792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七第454章 掃除外圍第639章 天空戰記二十六第637章 最後的問題第652章 天空戰記三十九第397章 目標廟街第273章 大盤底第496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正向計劃第377章 戰爭反應第614章 天空戰記十第572章 中尉日記三第53章 搞大了第470章 偉大的工作第538章 後勤之戰鬥的持續保證第355章 有利的國際局勢第98章 國民飯店往事第347章 貝加爾湖第511章 後勤之糧秣第311章 還是準備第397章 目標廟街第404章 坦克王牌誕生第317章 強攻石家莊第278章 興奮的記者第675章 天空戰記六十二第632章 中華後勤保障的理論來源第237章 攻克三河縣城第459章 斯大林堡壘第820章 英勇情報偵察排第602章 中尉日記十九第671章 天空戰記五十八第557章 研究之要聽到呼聲第587章 中尉日記十八第436章 遠東陸地戰結束第147章 民間鋤奸團第435章 收服勘察加第673章 天空戰記六十第235章 九山頂基地第40章 禮花第162章 打破常規第349章 阿欽斯克的人們第543章 後勤之要有成熟的條件第465章 美國的利益第240章 范登堡二第678章 痛擊印度二第409章 編制的威力第212章 曾經的歲月第93章 軍旗飄揚第180章 北平抗團第304章 范登堡之行第866章 改變的原因第715章 天空戰記八十六第370章 無後顧之憂第292章 空軍是制勝的關鍵第75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二第124章 新腳行第554章 研究之繳獲不可考慮第412章 孤膽英雄排一第362章 艱難的董事會第187章 溶洞之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