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

一秒記住,

“哈哈哈!”

巍峨太學講觀之上,羣僚大儒拍案震怒;講觀之下,儒士學子瞪目結舌。只有燕北一個人立在講觀正中,笑得快意,末了笑意收起,他這才拱手向四方躬身拜禮,朗聲道:“非是燕某專斷獨行,論經義之道,講觀諸公勝過燕某百倍。只是這今古經學,傳統之事,有漢以來爭論不休,四百年!”

燕北擡起四根手指,環視講觀大儒,道:“四百年都未能爭論出高低,那麼不妨,聽燕某這不知曉古制的孤陋寡聞之人,與諸公議一議,燕某對待此事的看法?”

燕北說到最後,目光望向端坐上首的鄭玄,不過鄭玄並不在意今古之爭,倒是座次於鄭玄之後的孔融聞言點頭,探手道:“大司馬有何高見?”

原本列坐大儒聽到燕北近乎狂狷之語皆大怒不已,不過聽了他後來的話還算謙卑,此時又有鄭玄的默許與孔融的邀請,這才紛紛作罷。

就連上首的皇帝,都來了興致,帶着寒意的春風吹在面上顯得通紅,不禁裹緊了玄色朝服外的毛皮大氅,兩眼精光地看着燕北。

他對燕北有很大的期待,儘管燕北從來都不是個以經學傳名的人,不過也不難想象,一個帶兵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在皇權旁落時打穿半個天下,近乎以一己之力約束早已分崩離析的國朝再塑朝廷的將軍。雖然未必他比那些大儒明白什麼是經義,但他要比別人更明白什麼是國家。

“燕某有疑,還請諸公解惑。爲何要讀經,做儒?”興許一切來源於無知的破後而立,燕北對他們所爭執的古制、古今經義,嗤之以鼻。說着便帶着譏笑問道:“過去在遼東鄉野,我們說起讀書的士子,羨慕的很,因爲他們將來就能做官,所以燕某也將弟弟送進鄉學讀書。但讀書就爲做官嗎?”

“大司馬,老夫記得,許多年前你便在遼東問過這個問題。”同坐與大儒之位的邴原早年便與燕北相交,比起旁人少了畏懼,道:“讀書是爲了明理,明理則可爲士,與做官無甚關係。”

“根矩先生說的是,先賢著書立說,是爲了讓我們明理,往小了說是修身之道,而往大了說,便是爲了治國。”燕北說到治國十分驕傲,接着道:“燕某一介武夫,修身治國都不行。所以便只說自己知道的,人們回憶古制,自古以來已經有很多了。譬如孔文舉的祖先,孔子便在列國宣揚應當恢復周禮,說當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後來呢?有了秦,秦國遠勝六國之力,統一後有了秦朝,到了末年,又是人心不古,六國貴族起兵,項籍驍勇,破關中復古制分封諸侯,他錯了嗎?”

這事,公卿大儒啞口無言,一來是不願去說,二來也不敢去說。反倒是小皇帝聽着津津有味,他覺得燕北是在說如何治國,見他停頓連忙說道:“燕卿接着說,既然項籍恢復古制卻終爲高皇帝所敗,這是天意在漢啊!”

“陛下,天意?”燕北頗有幾分憐憫地望向劉協,沉着臉問道:“董仲穎入朝時,漢家連年祭拜的天神可幫陛下絲毫了?”

張角比這些人都明白,要不然怎麼會有上百萬人喊着蒼天已死呢!

“尊崇古制,尊崇傳統,這是沒錯的。大月氏人尊佛,佛是什麼?羌人敬天,天是誰?鮮卑人祭拜馬鹿天神,馬鹿是什麼東西,你們見過嗎?我們漢人,尊的是祖先,燕某見過自己的父親,諸公也見過自己的先人,我們見過,他們種地養馬,與敵奮戰,所以我們能生下來、活在這,陛下,不是天意在漢,而是高皇帝雄才偉略,纔有了漢。”

“項籍之敗,不在天,而在其非成事之人,爭霸天下尊什麼古制,徒增數年戰爭教吏民丟了性命!古制不全是對的,王莽尊古制,他是對的嗎?項籍尊古制,他是對的嗎?至於尊傳統,諸公可知漢人的傳統是什麼,燕某來告訴爾等,是死!”

“死義!死難!死節!死士!死國!是憑祖先給我的雙手就能改天換地,天塌了男兒頂着,地陷了男兒填上,就是它大旱三年,老子把地扒了也要引水種田!傳統?”

燕北極其不屑地撇嘴,“燕某要徵匈奴,你們在朝堂講傳統,尊古制,說什麼溫良恭儉讓,董卓引着西涼兵進京,溫良恭儉讓有什麼用?李傕郭汜殺進長安城,溫良恭儉讓在哪,在哪啊!”

“真當燕某是跟你們這些學者大儒、士子儒生議一議古制今學?國家纔剛安定幾天,就忘了兩年前餓的前胸貼肚皮多少忠臣志士死在東遷的路上了?匈奴人在幷州殺了漢家數千軍卒,黃河以南諸侯裂土一個都還沒平定,幽冀關中六百萬生民餓着肚子忍耐飢寒,你們還因爲弄不清古今經學而議論,全是廢物,沒錯,燕某說當今朝堂,全是廢物!”

“真以爲天下大亂都是先帝的錯?你們都是鴻儒,下頭隨便一個儒生都比燕某讀書讀得多,道德經上說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你們知不知道?尊崇古制,古制說主辱臣死,詬病先帝昏庸的都是臣子,尊崇古制你們早死十幾年了!”

“平定天下的事不要你們操心,燕某一力承擔。你們好好想想怎麼治國,讓百姓事農桑,多種幾畝地,也能收上點賦稅把百官公卿的官俸想法子發下去,天下的百姓啊,六百萬人都在後面看着你們呢,他們不是爲活活餓死而生的。北方几十萬武士,不是爲被外族人殺死而生的。你們別整天議論這議論那,什麼清談屁用沒有的東西,好好想想怎麼讓百姓吃飽穿暖,實在看不懂古書寫的什麼意思就別看了,我告訴你什麼是傳統,能在現在治國的纔是有用的傳統!百姓當下過不好日子才人心思古,你們就是以後的傳統!”

“至於現在,誰擋了燕某的路,就是天上的太一神也一刀劈了!”燕北環視各個面色怒愧交加的大儒學者,對着皇帝拱了拱手,這才轉頭哼出一聲,“傳統?能把國治好了,給子孫後人留下傳統纔有用!”

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師西走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六十一章 天下至寶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五十九章 長命百歲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