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強勢碾壓(上)

近畿附近山環水繞,但城外卻是一片平原,是再理想不過的戰場了。

兩軍對壘,陣勢森嚴。

從規模上來看,大和軍的陣勢顯然要比漢軍強大的多,十萬人馬排出來的方陣,浩浩蕩蕩。反觀漢軍的陣勢,卻是弱小的多。

物部連眺望着對面的漢軍,嘴角之上掛上了一個輕蔑的笑容,世上的事,果真還得是眼見爲實才行,先前光是耳聽漢軍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輕易地滅掉了邪馬臺和狗奴國,就把倭人的膽給嚇破了,現在真正地面對漢軍,才發現漢軍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並沒有什麼三頭六臂,就漢軍的這麼一點人馬,無論從規模上和氣勢上,都無法和大和軍隊相提並論。

物部連是躊躇滿志,得意洋洋,這回他不僅將大和國的軍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且將宿敵蘇我臣、葛連臣、大連伴統統予以剪滅,可謂是大權獨攬。

如果這一次能擊敗漢軍,物部連便可以在大和國積累很高的人氣和威望,到時候,取成平大王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物部連幻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哈喇子都差點流下來了,這時,身邊的副將軍平羣臣提醒他:“物部將軍,漢人開始發起進攻了。”

物部連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確實沒有注意到漢軍已經開始進攻了,他哦了一聲,回過神來,擺出一付莊嚴肅目的樣子,鼻孔裡輕輕地哼了一聲,道:“自尋死路!傳下諸軍,按原計劃行事。”

事先物部連就已經計劃好戰術打法,以五萬武士爲中堅力量,構成中軍方陣,左右兩翼爲各小國的軍隊,排出兩個輔助方陣,兩個輔助方陣的作用就是給中軍方陣提供側翼的保護,以免遭受到漢軍的攻擊,而中軍方陣則是負責擔任主戰任務,進行攻擊和突破。

對於佈下這樣的陣法,物部連是頗爲洋洋自得的。物部連精通漢學,對流傳到倭國的漢學典籍是頗有研究,尤其是《孫子兵法》這一類的兵法典籍,更是他的鐘愛,從中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

儘管邪馬臺人接觸到漢人是最早的,但他們除了對漢人卑躬屈膝之外,顯然並沒有學到漢人文化的什麼精髓,物部連在這方面,可謂是走在了最前列。

大和國立國之後,物部連也正是憑藉着他卓越的軍事才華,爲成平大王開疆拓土,累立戰功,否則他又如何能與蘇我臣這樣的豪族大家比肩而立。

也正因爲物部連的強勢,才和蘇我臣這樣的豪族結下了宿怨,雙方明爭暗鬥,相互算計,不過這一次卻是物部連笑到了最後。

這次對陣漢軍,物部連也是信心滿滿,自己這邊擁有着絕對的優勢兵力,足可以強勢碾壓漢軍了。

嚴詢此刻也用同樣的的目光打量着倭人的隊伍,儘管倭人兵雄勢大,但在嚴詢的眼中,他們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罷了。嚴詢久鎮幽州,他的對手,可是象鮮卑、烏丸這樣的擁有着強大騎兵的遊牧部落,就算是高句麗那樣的半耕半牧的部族,嚴詢都沒有把他們放在過眼裡,現在更何況是一羣以步兵爲主體,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成建制騎兵的倭人,嚴詢看向對面的目光之中透着一絲的不屑和嘲笑。

這次漢軍進入倭國的部隊,可謂是精銳之中的精銳,別看現在只有四萬人,濃縮的可全都是精華。

嚴詢此次排出了一個以步兵爲前突騎兵殿後的陣型,由於倭人沒有騎兵隊伍,嚴詢自然也無須刻意地派兵來針對騎兵來佈陣,單打步兵,這樣的戰鬥未免太過輕鬆了。

以步兵方陣爲攻擊兵團,等雙方陷入交戰之後,再派騎兵迂迴到敵人的後方進行攻擊,這樣的打法簡單實用,嚴詢甚至都不用考慮得太多。

完成佈陣之後,嚴詢便下令步兵方陣率先進行攻擊,漢軍將士大踏步地向前推進,投入了進攻之中。

久經戰陣的漢軍有排兵佈陣上面自然無需費什麼力氣,那怕是新加入漢軍陣列之中的高句麗和扶余人,也很快地融入到了這個戰陣體系之中。

排在最前方的,是以盾兵爲主,密密麻麻的盾牌構成了一道奇特的防線,在太陽光的反射之下,熠熠生輝,晃得對面的倭兵幾乎是睜不開眼。

緊隨其後的是長槍兵,那些長槍,就架在刀盾兵的肩膀之上,無數的槍尖,斜指在盾牌的上方,寒光閃閃,槍簇上的紅纓,迎風飄動,萬千槍尖攢動,蔚爲壯觀。

長槍兵的後面,自然是弓箭兵和連弩兵,儘管他們排在最後,但最先進入攻擊的,卻是他們這些遠程兵種。

步兵的交戰不象騎兵那樣,狂飆突進,在短短的幾息之間雙方便可以發生激烈的碰撞,步兵的推進完全是那種穩紮穩打的類型,保持着方陣的隊型,步步爲營,所以率先進入戰鬥的,便是雙方的遠程攻擊兵種。

和邪馬臺、狗奴國一樣,大和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先進不到那兒去,他們的弓箭,大多使用骨箭簇,雖然有一部分弓箭兵已經開始鐵箭簇,但數量還比較少,佔到的比例很小。

其次最關鍵的,還是倭人所使用的弓,差距和漢軍的太多,這不光體現在射程之上,威力上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所以,率先開始攻擊的,還是漢軍的弓箭兵,一排排的箭矢,從前排漢軍的頭頂上破空飛出,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向着對面的倭軍陣地激射過去。

大和的武士在裝備上要比邪馬臺人略勝一籌,大部分的武士裝備着長刀和木質的盾牌,儘管那種小型的圓型木盾只能夠勉強的護住身體上的一些要害,但這已經是聊勝於無了,最起碼面對漫天來襲的箭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大和人使用小型的盾牌而不象漢軍使用那種方型的大盾,主要的原因是大和武士只擅長單兵作戰,太笨重的盾牌會影響其作戰,而漢軍則是各兵種協同作戰,這樣就可以彌補盾兵的笨拙和移動緩慢的弱點。

第1155章 機會第1244章 北逃第1187章 偷襲轘轅關(上)第885章 井陘口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922章 戰信都第1328章 郭馬叛亂第907章 絕望和轉機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100章 驚人一幕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第372章 街亭之戰(一)第834章 被迫撤退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656章 春風又綠玉門關第740章 日搶三關(五)第588章 鹹熙六君子第919章 黯然而別第178章 吳主孫休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180章 脣亡齒寒第1316章 水淹廖家窪第639章 靠山第814章 這味道如何第971章 底線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800章 新的對策第493章 中埋伏了第398章 圍攻陳倉第1243章 你可以去死了第163章 艾先生第624章 到底該降誰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760章 河內郡告急第1260章 誘餌第725章 反擊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908章 慕容鮮卑第405章 五丈原之戰(六)第45章 緝拿黃染第646章 一雪前恥的日子第597章 殺人越貨第378章 街亭之戰(七)第722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1238章 千里追擊第214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9章 殺機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620章 打柴溝之戰(上)第1070章 直指洛陽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684章 反意已決第415章 突圍第487章 備用計劃第835章 突圍之戰第168章 真正的較量第484章 青鳥,又是青鳥第187章 永安之變(中)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181章 爭議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859章 再戰界休第59章 青鳥第599章 另闢蹊徑第222章 偷襲涪城第482章 刑訊第828章 再戰寒山要塞(上)第627章 最終決定第1092章 大司馬第1143章 往昔的恩怨第333章 隴右四大士家第998章 騎戰(下)第594章 繼續南下第825章 一盤很大的棋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1158章 大戰虎牢關(一)第666章 激戰潼關(上)第311章 臨洮第697章 軒然大波第1136章 動手第20章 絕處逢生第808章 放棄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1164章 劉胤的計劃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823章 大餐第362章 幕後的真兇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311章 臨洮第1225章 北進幽州第341章 弓騎逞威第114章 劉胤的奏章第883章 攻城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819章 跳出去第378章 街亭之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