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位作家「挺白話」! 新文學是潮流「臺灣要跟世界接軌」

文言文跟白話爭議不斷,作家們認爲「臺灣應該跟世界接軌」。(圖/視覺中國CFP,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文言、白話爭議不斷,繼教授學者發起連署之後,作家們也跳出來支持「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臺灣新文學教材」,包含鍾肇政林亨泰陳芳明吳晟廖玉蕙等上一輩作家,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乾等原住民作家,還有新一代的作家房慧真李屏瑤林立青、羅毓嘉、林佑軒、宋尚緯等人。

這項連署由文學臺灣雜誌社發起,提出3個訴求,包含「調降文言文比率」、「強化臺灣文學在教科書份量」、「增加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的書寫題材」;聲明表示,課程長久以來偏重文言文,導致「不讀文言文好像就沒有水準」,但語文有「符號工具方法精神」的層次,守住中華文化並不一定要從文言文起頭。

聲明還指出,作爲臺灣人,「讀臺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更能引起共鳴」,同時應該增加世界文學的比例,「翻譯文學是文言還是白話?強調與世界接軌,怎麼能不讀其他國家的文學?這些不是文言文能做到的」當然,文言文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但不能只守在傳統文學、忽略其他族羣所發生的事情。

政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也指出,許多老師反對白話文,是因爲長期以來的教學現場是「叫學生自己回去閱讀」,如果白話文比例增加,老師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教;另外,現在所選的文言文,有許多都是「以男性角度漢人角度出發」,當然可以教,但現代社會需要的公民素養更可以用現代文學來補足,「這不是去中國化問題,是現代與過去真的不同了」。

★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