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年再現身!搶救廈門紫水雞 相中金門陵水湖

▲紫水雞。(圖/取自維基百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紫水雞被譽爲中國美麗水鳥廈門第一次發現紫水雞是在1868年,離奇的是,此後144年未曾在廈門有現跡記錄;去年(2012)3月紫水雞再現廈門,讓廈門「鳥友聞之瘋狂,但也發現牠們的棲地處處是「步步驚心」的捕鳥網,並且已被劃爲商業用地、將被填埋蓋樓。廈門觀鳥會向金門野鳥學會求助,提議遷到金門烈嶼陵水湖。

紫水雞性喜棲息江河湖泊周圍的沼澤地蘆葦叢,在中國大陸主要分佈於雲南洞庭湖廣東等地,福建則稀少。紫水雞華南亞種在中國的第一筆記錄(英國生物學家文豪斯Robert Swinhoe發現),就是1868年在廈門發現的族羣,此後144年,福建只有泉州福州各有2次零星記錄,廈門直到去年(2012)3月才又出現。

2012年3月10日,廈門觀鳥會成員集美區杏林灣北側,驚見一小羣紫水雞的美麗身影,讓大陸生物學界、環保人士和鳥友相當振奮,並認爲具有重要的生態研究價值;然而,紫水雞重現廈門的棲地、鄰近華僑大學西南側溼地,被地產公司收購,準備填土建造大樓出售當地居民也覬覦紫水雞的肉質甜美,佈下「步步驚心」的捕鳥網,更砍伐水生植物,想斷絕紫水雞的食物來源。

廈門觀鳥會十分憂心,除了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希望能儘快採取措施,保​​護珍稀的紫水雞,也在與金門野鳥學會交流時,均認爲金門與廈門的緯度相仿、氣候相當,相中烈嶼鄉陵水湖可做爲「易地移棲」的覆育地。

金門野鳥學會認爲,紫水雞以水生植物爲主食,對其他物種威脅性低,烈嶼陵水湖的水蠟燭、蘆葦等水生植物嫩莖可供採食,如果能經由金廈雙方協調,成功移棲金門,是兩岸生態合作美事,也可經營成烈嶼特有的生態資源,爲觀光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