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的臺灣夢」? 小學課本教清代開發史竟這樣洗腦

康軒版第六冊第一單元「清代的統治與開發」內容引發質疑。(圖/謝若蘭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記者何睿宜/臺北報導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謝若蘭教授臉書貼出一張照片,內容是小學歷史課本描述清朝人來臺開發,趕走原住民、獲得土地後,一圓「臺灣夢」的故事。她不滿寫道,「這是正在教我們的小學生的課本!『臺灣夢』就是這樣子犧牲臺灣的原住民族??」

據瞭解,照片翻拍自康軒版第六冊第一單元「清代的統治與開發」,內容描述一名福建漳州男子阿榮」因農田收成不夠養活家人,過着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決定到臺灣發展。他和夥伴們經過重重難關偷渡上岸後,與來自泉州移民爆發嚴重衝突,便轉往中部開發,沒想到又與當地原住民展開一連串戰鬥,「最終使得原住民退出了這個地區」,獲得不少田地,一圓當年的「臺灣夢」。

這樣的課本內容讓很多人覺得「很弔詭」,有人留言質疑「誰的臺灣夢啊!!!」、「意思是『後來他們就死掉了』嗎?」也有人認爲這是「建築在他人痛苦上的臺灣夢」、「將原住民族的夢魘拿來美化成『臺灣夢』」、「臺灣要談多元文化,還要很拚!」

本身是西拉雅族的謝若蘭強調,臺灣「需要有原住民族主體教育思維。」因此她與部落教師、大學端合作成立籌備團隊,積極推動「sakalatamdaw」(阿美族語的「成爲人」)的實驗民族小學。她也對記者表示,「希望蔡英文的對原住民族道歉、轉型正義可以處理到這些議題。」

實驗小學籌備團隊16日在花蓮玉里召開會議,希望能夠跳脫過去以漢人中心課程內容建構一個「原住民視角」的教育體系,將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學習領域。會中,相關單位及立委也針對籌備事項進行討論,包括未來的經費員額法規行政協調、師資培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