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進2021年“護苗”專項行動 營造青少年成長綠色空間

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4月28日下午,伴隨着北京西城區三里河第三小學合唱隊優美的歌聲,以“傳承紅色基因 護助少兒成長”爲主題的北京市2021年“綠書籤行動走進首都博物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第三小學合唱隊現場演唱《紅星閃閃》。主辦方供圖

護苗專項行動是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每年部署開展的五大專項行動之一,“綠書籤行動”是“護苗”行動正面宣傳教育的主要載體,寓意全方位“護苗”“育苗”,讓少年兒童避免有害出版物信息侵蝕。

中宣部反非法反違禁局副局長高青雲在講話中回顧了近年來“掃黃打非”部門在“護苗”工作上所做的諸多探索。她指出,今年綠書籤行動更加註重結合歷史教育、思想道德建設、網絡安全素養等內容,滿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多方面需求,發動更多力量,促進司法、政府社會學校家庭“護苗”協調一致。

作爲此次活動的承辦方之一,新京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劉軍勝表示,新京報加入“護苗”行動之後,將積極配合“綠書籤”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同時,新京報還將爲“護苗”增添一支更創新、更有效的行動力量——新京報的小記者們。

此次活動由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主辦,新京報、首都博物館承辦。現場來自中宣部反非法反違禁局、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掃黃打非”辦公室、市教委、市公安局、團市委、市文化執法總隊及西城區、新京報、首都博物館等單位領導,北京育才學校、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等學校師生,鯨魚外教培優、凱叔講故事等教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及相關媒體記者約100人蔘加了此次活動。

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護苗”綜合體系

圍繞校園周邊、青少年活動場所等重點部位場所,開展4100餘次執法行動,下架收繳有害少兒出版物和非法教材教輔33萬餘冊,銷燬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54萬餘冊,封堵攔截查刪有害青少年成長信息2.7億條,處置賬號約4.5萬個……北京市“掃黃打非”辦公室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首都“護苗”行動成果斐然。

“各項工作成果豐碩,逐步構建起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護苗’綜合體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王野霏在致辭中介紹了2020年首都“護苗”行動的開展情況。

王野霏表示,2020年,北京以開學季、重大節慶活動爲節點,持續開展網上網下系列專項整治,查辦了一批大要案件,有力打擊了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爲;以“世界讀書日”“世界版權日”“世界博物館日”“六一兒童節”爲時點,組織各區、各單位及社會力量,聚焦主題,聚攏資源,舉辦各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護苗”特色活動,讓“護苗”品牌更加響亮壯大;以“七進”(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站)爲場景,發揮首都優勢,做好示範引領,積極發動名人、名校、名企加入“護苗”行動中來,“護苗”氛圍日漸深入人心。

王野霏表示,今年的“護苗”行動將緊緊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這條主線,加強黨史教育,引導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還要持續聚焦網絡文化環境治理,對涉未成年人重點網絡短視頻、社交平臺、網絡直播、網絡遊戲等開展專項治理,着力解決涉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網絡沉迷、不良內容誘導等社會關心關切的問題。”王野霏介紹。

同時,要持續調配執法力量,對製作傳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的違法行爲,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全面清理淨化首都文化市場環境,確保安全。要持續下沉工作重心,從重點學校、媒體、培訓機構、互聯網企業開始試點,建立“護苗”工作站,搭建好教師、家長學生等多方溝通橋樑,逐步形成可在全市推廣的先進經驗。

新京報小記者模擬新聞發佈會,提問“護苗”主責人員

盜版書有哪些主要特徵?主要危害有哪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能力?”“在今年開展的護苗綠書籤行動中,西城區有哪些計劃?”……在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多所學校的新京報小記者就此次活動涉及的課外讀物選擇等問題現場提問,北京團市委宣傳部部長喬學慧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陳德時等人細心解答。

課外讀物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對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支撐作用。同時,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自我發展,有利於提高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有利於課外讀物與課程教材形成整體育人合力。

新京報小記者、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學生陳芊依最好奇的是學生課外讀物的推薦有何標準。對此,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陳德時表示,在課外讀物的推薦上,一是堅持方向性,堅持育人爲本,嚴格審查課外讀物的價值取向,體現主旋律。二是堅持全面性,突出“五育”並舉,着眼學生全面發展。三是堅持適宜性,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段特點和認知水平,滿足不同學段學生學習需求和閱讀興趣。四是堅持多樣性,要兼顧課外讀物的學科題材,可包含人文、社會、科學、藝術等。

“盜版書有哪些主要特徵?它的危害有哪些?”新京報小記者、北京市東城區華里小學學生張軼然舉手提問。北京市文化市場執法總隊二級主辦王海鵬解釋,盜版圖書在製作的各個方面偷工減料壓低成本,“用紙往往選用更便宜的輕型紙,厚度和硬度達不到要求,在印刷上也會出現圖片有色差、文字模糊等狀況,對正處於視覺發展期的孩子來說,經常接觸這樣印刷不清晰的書很可能影響孩子的視力。盜版圖書印刷使用的油墨含有大量的化學制劑,有害身體健康。”

“護苗”行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努力,同樣也離不開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北京有類似的活動或培訓嗎?”新京報小記者、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村二小學生王一然問道。

北京團市委宣傳部部長喬學慧表示,北京共青團結合首都青少年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自1998年起推出了“星光自護”主題教育活動,爲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務、法治宣傳、自護教育等服務內容,“近五年來,‘星光自護’教育活動已開展3000餘場次,面對面服務青少年及其家長近20萬人次。”

喬學慧表示,2021年,北京共青團以中小學生、困境青少年、問題青少年爲服務羣體,設計開展星光自護“守護健康·聚力同行”百千萬行動,吸納100名具有心理、法律、社會工作、安全教育、衛生健康等專業背景的社會公益人士,組成北京共青團百名青少年“健康守護員”隊伍,與全市首批100所項目實施中小學校進行“一對一”駐點對接,作爲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安全自護、衛生健康工作的補充力量。

在近半小時的對話中,新京報小記者提出的問題都得到了認真解答,大家表示“收穫滿滿”。

更有溫度,多家媒體、企業、學校獲頒“護苗”工作站

“‘護苗’行動,有我一個!”當天下午,新京報等媒體,北京育才學校等北京市中小學校,鯨魚外教培優等教育企業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一起,共同承諾,要嚴把內容關,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引導少年兒童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學習空間,共同營造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護苗”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的持續關注、共同參與、不懈努力。

爲了讓“護苗”行動更落地、更有溫度、更貼近青少年學習生活,當天下午,新京報、北京青年報、北京育才學校、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小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市東城區寶華里小學、北京市育英學校、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第三小學、宏廟小學、鯨魚外教培優、凱叔講故事等媒體、學校、企業成爲2021年北京市“護苗”工作站。活動現場,王野霏爲媒體、學校、企業代表現場授牌。

“讓他們在學校中配合宣傳‘掃黃打非’辦精心爲孩子們製作的相關短視頻、動漫,讓他們在校園內從我做起,成爲護苗小幫手。”劉軍勝表示,新京報加入“護苗”行動之後,將充分調動小記者們的力量。記者瞭解到,目前,新京報小記者已達數千人,覆蓋北京近百所中小學。

鯨魚外教培優CEO吳昊表示,爲確保給孩子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課程回放中的課件內容,在鯨魚 APP 中所涉及繪本、公開課等內容都已獲得了版權,並由專業的教研團隊對內容進行嚴格的審覈校驗和統一管理,“未來還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繼續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關心關注青少年成長,努力營造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文化環境。”

當日活動結束後,現場參會嘉賓及新京報小記者共同參觀了“偉大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