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視、抑鬱問題多發 專家強調推進青少年健康教育

《健康中國行動》——青少年健康教育公益項目簽約儀式近日在北京舉行。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李亞南)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此前發佈的一份關於青少年健康問題的調查數據,吸菸,普遍缺乏體育運動,抑鬱、焦慮問題突出,性行爲報告率有增加趨勢,校園欺凌等問題不容忽視。

專家近日在於北京舉行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公益項目簽約活動中表示,當青少年生理心理、周圍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出現在同一時段中,易引發包括學習、人際關係、性心理等在內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多與社會發展、家庭環境、學校的教育方式相關,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良好的社會適應及心理健康教育來解決。

對於近視問題,武漢青少年視力中心楊莉華主任認爲,視覺發育期內,高強度、近距離用眼,缺乏陽光下的活動是導致學生近視的主要因素。此外,社會環境如用人觀和高考壓力,家長普遍“重治輕防”的錯誤認知,以及早期風險監控體系的缺失也是青少年近視多發的重要原因。楊莉華強調,治療近視重在預防,應通過教育、檢測、干預、動態管理體系,對青少年全面實施視力健康綜合管理。

爲培養學生健康意識觀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學生健康素養,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司局支持指導,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主辦、葛蘭素史克(GSK)公益支持的《健康中國我行動》——青少年健康教育公益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簽約儀式近日在北京舉辦。項目擬用兩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多元化、廣覆蓋的青少年健康促進活動,其中包括:圍繞兒童青少年近視預防、心理健康、預防接種等重點主題開展宣傳活動;在全國開展針對預防接種人員和校醫的以疾病防控爲主題的知識更新與教育活動,推動宮頸癌的防治等。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長毛羣安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承擔着建設祖國未來的重要任務,在其身心成長與發展的關鍵階段,抓好青少年健康理念與知識傳播,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夯實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基石,並從青少年近視預防、心理健康、預防接種等實處着力,多措並舉,全面提升青少年健康素養,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爲建設2030健康中國匯聚力量。”

“實施青少年健康公益項目,將促使學校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更好更多的作用。”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副理事長徐卸古指出,“本項目旨在整合社會行業的資源,把優質的健康教育資源運用到青少年羣體中來。”

“針對宮頸癌預防,應儘早在青少年適齡女性中推動宮頸癌的預防意識。世界衛生組織呼籲15歲以下女孩接種HPV疫苗覆蓋率達到90%以上,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儘早建立起宮頸癌預防的保護網,讓中國的宮頸癌防治水平與國際接軌,推動實現世界各國在本世紀’消除宮頸癌’的美好前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教授啓動儀式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