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適的明日 棲居何以爲詩?

▲圖/非池藝術網攝。

文/非池中藝術網

2014年3月18日,太陽學運在立法院引爆,這場學運,因《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而起,佔領立法院議場23天,全臺學子響應,是臺灣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後20幾年來最大的學生運動

學運結束前三天,於臺北藝術大學任教藝術家袁廣鳴接到學生電話,電話裡詢問他願不願意替學運拍些創作影像紀錄,給他們在學運歌曲島嶼天光英文版裡使用。袁廣鳴說,學生問,當然OK。

這段影像紀錄,後來除了成爲英文版「島嶼天光」的片頭與片尾,也在袁廣鳴幾經思索後製成錄像作品《佔領第561小時》。

這件作品以鋼纜直線拍攝,從空中記錄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的畫面背景襯着速度減慢的中華民國國歌。在錄像行進過程中,議場裡的學子經後製緩緩被刪除,只剩下攝影機電腦揹包,放慢的國歌聽起來像聖歌,空無一人的立院議場感覺起來像教堂。這部作品運鏡冷靜、抽離,又瀰漫着一股神聖的犧牲氛圍

《佔領第561小時》後來於他的個展「不舒適的明日」中展出,展覽今年於臺新藝術獎裡,獲得入選肯定。在《佔領第561小時》外,「不舒適的明日」裡,更展出作品《預言》、《指向》、《能量風景》、《棲居如詩》。這些作品是袁廣鳴近年創作的一個轉向;從對個人生命經驗的討論,轉向到描述所處環境全球化狀態...(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1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