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行動輔具商機飆速前進 輪轉全世界

文/財訊新聞中心

高齡化的趨勢下,行動輔具的需求可望增加。臺灣廠商有純熟的技術前景值得期待。《財訊》597期以「臺灣強制造,輪轉全世界爲題分析臺廠在行動輔助商機

2018年全球行動輔具市場規模爲69.2億美元,估計2026年會成長到115.4億美元,2019到202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是6.5%。至於臺灣,去年3月底,65歲以上人口共331萬人,佔總人口14.1%,表示臺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且預估2026年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佔比達到20%。

另外,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臺灣身心障礙人士爲117萬人,醫療照護和輔具的需求增加;製造輔具並不是簡單的事,因爲必須長期使用,不是設計得漂亮就好,還要禁得起強力撞擊等測試,可信度、可用度等都要符合國際標準。臺灣有很多專業人才,是進軍國際市場前一個很好的練兵場,許多醫療器材的國際大廠也都在臺灣設有公司

臺灣行動輔具有優良的研發設計和製造能量,是出口導向產業,30多年前就因爲製造自行車衍生出的技術,切入行動輔具市場,現在則競相發展自有品牌,總出口額在全球名列前茅。

近5年來,電動代步車每年以20%到30%的速度成長。臺灣主要的行動輔具製造商,包括康揚國睦工業、必翔實業、光星骨科建迪企業伍氏科技等公司,各有不同的強項。例如生產Karma品牌的康揚,是臺灣市佔率最高的手動和電動輪椅廠商;生產Merits品牌的國睦,代工和自有品牌的電動輪椅和電動代步車,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必翔雖然下市,它的電動代步車在臺灣仍有極高 的市佔率;光星的電動輪椅在臺灣逐漸開展市場;另外機車大廠光陽,也在英國的電動代步車市場拿下高市佔率。…(本文節自財訊597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醫療基金今年績效暴衝 投資人還能追嗎?

臺灣高階醫財潛力大 7檔醫材股穩穩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