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咬牙切齒 代表壓力大、焦慮 醫師曝4恐怖下場

當人感覺到壓力大或焦慮時,容易出現咬牙切齒的現象,醫師警告,長期下來會對牙齒造成不良影響。(示意圖/達志影像)

當感覺到壓力大或焦慮時,身體容易出現肌肉緊張,進而產生咬牙切齒的現象。胸腔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若是長期處於咬牙切齒狀態,恐會影響口腔健康問題,例如牙齒磨損、牙齒敏感、頸部疼痛、頭痛等,建議民衆試着減緩壓力和焦慮。

黃軒醫師在臉書指出,當情緒處於不滿足、憤怒、失望、壓力大、焦慮或嫉妒狀態時,身體會產生肌肉緊張反應,原本負責咀嚼和咽嚼的口部肌肉,就會出現咬合肌肉收縮狀態,進而產生一種力量,使牙齒緊緊咬合在一起,因而產生咬牙切齒的現象。

黃軒表示,長期處於咬牙切齒,容易造成口腔健康問題,例如牙齒磨損、牙齒變得比較敏感、頸部疼痛、頭痛等。若發現自己經常有咬牙切齒的狀況,應該及時尋求醫療協助,避免對口腔健康造成影響,另外也要適時釋放壓力與焦慮,並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可減少咬牙切齒問題。

牙齒若是損壞,不僅影響咀嚼,甚至還有外觀與營養攝取,平時要注意牙齒健康,牙醫師黃文龍曾提到,民衆平時除了確實做好牙齒清潔,還要定期給牙醫師洗牙、檢查,再來就是多補充維生素A、B、C、D,有助預防蛀牙、有減緩口腔內細菌增生、嘴破及發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