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愛情失控點》:如果哲學老師動手殺人

文/陳樂融

矛盾是人生高潮,意外是命運主旋律。在「意外」與「矛盾」兩大護法簇擁下,人令上帝發笑了。

伍迪艾倫(Woody Allen)新片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從片名開始一路矛盾和意外,凸顯出心智站在命運前的脆弱可笑。

▲《愛情失控點》。(圖/美升)

教授是注重邏輯思辨的哲學名師,片名卻叫「不理性的人」;女學生自認是浪漫主義者,卻比自己想得更保守務實;教授和學生本來只是吃飯,卻偶然聽到隔桌陌生人閒聊而改變人生道路;教授本來因想過太多哲學問題而了無生趣,卻因計劃取人性命而生氣勃勃。

最諷刺的就是:選禮物不要選可愛但無用的裝飾品,因爲實用的手電筒可能救你一命。這十年來伍迪艾倫的嘲諷越來越不「酸」,也一步步遠離天馬行空,而回頭在現實裡找「有違常理卻明顯成立」的蛛絲馬跡。

嚴格說來,本片並未帶來太多驚喜。主角之間哲學式的聊天,或許不會出現在商業片(而讓某些人感覺很炫),但許多藝術片也關注此類存在主義話題,卻不用對話而藉影像情節表現徹底。

▲▼《愛情失控點》導演伍迪艾倫導戲講戲中。(圖/美升)

伍迪艾倫好用話頭,以寫文章來講就是愛「掉書袋」。而且最聰明的是,他知道普通愛情片觀衆興趣一探真正沉重的書袋,所以,他只跟觀衆展示了幾張寫有名言金句書籤——但說實話,夠了。

人本來想以行動實踐生命,最後被生命終結行動。關於愛與死的焦慮,在伍迪艾倫畢生作品中總陰魂不散,本片結尾高潮雖稍嫌太好猜,但能讓普羅大衆放心——「歹路不可行,不管你有啥狗屁理論」——這未嘗不是編導年紀越大越慈祥緣故

無論如何,下部他的新片我還是會照常報到,因爲誰要「伍迪艾倫」已成這時代的「書袋」了呢。

●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遊走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品牌營銷顧問人文心靈講師等多種角色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手機要看更多請下載《娛樂星光雲》APP

►►►iOS:點我下載。

►►►Android: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