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人民論壇)

黨史上,有一則“鵝卵石黨費”的故事。在紅軍某部,基層黨員大都身無分文,但堅持每月撿上幾顆鵝卵石交給組織。新黨員起初對這個做法有些不理解,後來才知道,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許多基層黨員都是這麼做的。潔白的鵝卵石不僅是特殊的黨費,也象徵着共產黨員對黨事業的絕對忠誠。

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就是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高尚道德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廣大黨員、幹部永遠不能忘記入黨時所作的對黨忠誠、永不叛黨誓言,做到始終忠於黨、忠於黨的事業,做到鐵心跟黨走、九死而不悔”。

革命理想高於天。對黨忠誠,熔鑄着不變的初心、崇高的信仰王若飛1931年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獄中給妻子寫下訣別信:“忘掉我,不要爲我的犧牲而傷痛,集中精力進行戰鬥,繼續努力完成黨的事業……”字裡行間,洋溢着共產黨人對黨的絕對忠誠和無限深情。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無畏,到“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的凜然,從腹中滿是草根而寧死不屈的氣節,到十指釘入竹籤而永不叛黨的堅貞……在革命先烈身上,忠誠是最閃亮、最動人的政治品質。敵人窮兇極惡,但改變不了赤膽忠心;死亡可以摧毀肉體,但信仰永世長存

奮鬥百年路,忠誠印寸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對黨忠誠,早已融入我們黨的精神血脈建黨百年之際,29名“七一勳章”提名建議人選公示。“一等渡江功臣馬毛姐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柴雲振,“改革先鋒王書茂,“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張桂梅,“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一個個光輝熠熠的名字,映照着波瀾壯闊的不凡征程,勾勒出對黨忠誠的精神圖譜。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先鋒模範一片忠心天地間,一次次砥柱中流,推動我們黨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在瀕臨絕境突出重圍,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

翻開黨章,“對黨忠誠”是明確的義務;重溫入黨誓詞,“對黨忠誠”就是莊嚴的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對黨忠誠作爲政治上的‘定海神針’,就很可能在各種考驗面前敗下陣來。”忠誠是具體的、實踐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征途漫漫,惟有奮鬥。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所開啓的是前所未有的壯麗征程,我們所面臨的是充滿未知的風險挑戰,亟待每一名黨員激揚精氣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爲黨分憂、恪盡職守,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不久前,100位科學家的入黨申請書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一封極短的申請書引人注目:“我回國近三年來受到黨的教育,使我體會到黨的偉大,黨爲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目標的偉大,我願爲這一目標奮鬥並忠誠於黨的事業。我謹申請入黨。”這份申請書的作者,正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以榜樣爲鏡,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用苦幹實幹書寫絕對忠誠,我們必能風雨無阻向前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