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 竹市客家會館成果展豐富多元

新竹東區客家會館活化成果展逗鬧熱(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17日於東區客家會館舉辦「共下逗鬧熱」客家會館活化成果展,展現今年109場推廣的活動成果,市長林智堅表示,希望透過剛成立的客家事務科,向中央爭取5000萬元以上的經費推廣傳承客家文化,並向客委會爭取經費興建國際級的客家展演中心,讓客家文化、母語美食建築在新竹市永續傳承。

上午在關東市場4樓的東區客家會館活化成果展熱鬧滾滾,市長林智堅偕同民政處長辛振三出席,百歲人瑞楊曾瓊花阿嬤也到場參與,支持客家文化的推廣。這次成果展包含客家生活文化DIY靜態展、客家歌謠研習演唱,以及由後生學子-新科幼兒園新莊幼兒園的朋友帶來客家童謠唱跳,展現客語的學習成果。此外,活動還有東香裡公園裡等客家社區的活化成果展演,包含社區達人介紹、三腳採茶戲等,現場並備有東香里社區達人制作的客家麻糬,供民衆品嚐,豐富呈現客家文化多樣面貌

林智堅表示,新竹市約有13萬多名客家朋友,佔總人口數的1/3,過去因爲有許多客家鄉親的努力與付出,才讓新竹市這麼有競爭力,特別感謝議會支持,通過市府組織編制調整,將原本設在民政處的客家及原住民族事務科分開,單獨在文化局下設立客家事務科,未來將向客委會爭取5千萬以上的經費,推廣傳承客家文化。

林智堅說,現有客家會館空間非常有限,停車也不方便,希望向中央爭取經費,在世博二期基地興建國際級的客家展演中心,未來將連結在地力量,強化市府、議會、中央鐵三角關係,一起爲客家鄉親做更多的事情,讓客家的文化、母語、美食、建築在新竹市永續發揚傳承。

民政處表示,此次成果展爲今(104)年度東區客家會館活化的成果展現,今年度共辦理109場次客家活化活動,內容包含竹藝展覽、專題講座、客家生活文化DIY體驗、後生人學客語、客家歌謠研習、客家拼布班、客家兒童暑期夏令營、客家青年研習、公教人員客語初級認證、志工導覽培力等,課程及活動受益人次達4000人次。截至11月止,客家會館來館人次近9000人次,透過豐富活化內容,凝聚新竹市客家族羣向心力,從後生學子至客家耆老,皆能在客家會館找到合適的活動與交流空間,傳承客家語言常民生活文化,落實客家文化傳承與推廣。

民政處表示,爲推廣與傳承客家文化,市府積極爭取客委會補助,透過社區再造、古蹟維護、客家母語推廣、文化巡禮以及藝文活動等面向,來積極發揚客家文化。但相較於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新竹縣等地,客委會都補助設立了客家文化園區、客家藝文會館,但新竹市得到的補助卻只有幾百萬,希望明年能爭取到5千萬以上經費,有助於大力推進客家文化。此外,市府也會向客委會爭取在世博二期興建客家展演中心,提供多元展演空間,促進在地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新。

▼ 百歲人瑞楊曾瓊花到場支持客家文化推廣。(圖/新竹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