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火車vs.捷運「乘客素質差很大」 網無奈揭:臺鐵只能插隊!

捷運市府乘客排隊上車。(圖/記者季相儒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火車和捷運是許多民衆每天上班必搭的交通工具,不過乘客的道德良知高低大不相同?就有網友發表多年來的觀察,認爲捷運客素質較高,願意排隊上下車、懂得禮讓;臺鐵道德觀較爲低落,車一來總是搶着插隊擠上。

網友13日上午在「爆廢公社」貼文,問出埋藏心中已久的疑惑。他說多數人都在臺北搭過火車和捷運,那肯定會有着相同想法,「搭火車和搭捷運的素質非常有差,天差地別。」

舉例,在臺北車站月臺等候區間車,周圍沒有人願意乖乖排隊等上車。等到火車進站車廂內的乘客才準備下車時,就被要上車的民衆爭先恐後推擠,反而把要下車的人擠回車廂內,「真的很傻眼」!

▲一派網友指出,火車停靠位置不準確,乘客很難排隊。(圖/記者季相儒攝)

反觀,他搭乘北捷時發現乘客素質相當高,會遵循「先下後上」準則,會排隊、會禮讓,車來了不會爭先恐後。臺鐵和北捷反差的經驗讓他忍不住沉思,「所以爲何搭火車和搭捷運的人素質有那麼大的差別?」

文章貼上網,衆多網友深有同感,直呼很受不了素質差,「水準問題,物以類聚」、「搭火車老三寶比較多」、「捷運是天龍人搭的多,火車是外地人搭的多」、「火車公車真的都搶到很煩,尤其是老人多的時候」、「臺鐵月臺的電梯也是每搭必被插隊,屢試不爽」、「(火車)站票急上車真的很奇葩」。

▲臺北火車站。(圖/記者賴文萱攝)

有些網友試圖緩頰,認爲捷運和火車性質大不同,「火車一班沒搭上,一等可能就是15到30分鐘」、「捷運班次多、距離短,沒位置站一下還好」、「先下後上那就沒位置坐啦,你要站半小時以上。」

另外,也有網友指習慣文化需要培養,長期以來臺鐵欠缺這部分,「覺得是有沒有劃線的問題,不然高鐵自由座也是規矩地排隊,這代表臺灣人還沒有自動自發的公德心」、「每次火車停的位置都和標示處不同,排了隊也沒用」、「我覺得火車月臺太小無法形成明確隊伍」、「北捷有約定成俗的排隊跟電扶梯靠右的文化,臺鐵只有插隊跟推擠,尤其老屁孩佔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