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走進臺灣藝術大學的日常

爲我們演奏大悲咒的臺藝學生。(作者提供)

一個特別的機緣,我跟着臺藝大老師學姐們一起參觀了他們的校園,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走進臺灣藝術高校的日常,發現跟一般大學很不一樣,其中許多有趣的地方,想跟大家分享。

演奏大悲咒

聽說臺藝大的舞蹈系和音樂系平日都是門禁森嚴的,原因很簡單,老師說是因爲裡面的鋼琴,很貴。我個人很喜歡音樂系,我們在裡面還遇到一個學弟,他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練習大提琴,看到我們,就說要給我們傾情演奏一首《大悲咒》,說着他就拉了起來,結束時我們笑成一團。

其實我一開始以爲他拉的是《茉莉花》,結果不是,是「南無阿彌陀佛」的音樂。我才知道原來這兩者的旋律這麼像!他最後正經地給我們拉了一段,表情瞬間認真而帥氣了起來。我覺得這樣的學生很可愛,有能力但是又很謙遜的樣子。後來在另外一個琴房看到有學生彈鋼琴,琴聲跳躍靈動,不知道臺藝大的學生是不是都這樣可以隨時隨地落落大方地表演呢?真羨慕啊!

一走進臺藝大,我就跟學姐說你們學校很大欸!她說沒有,臺藝大面積算大學裡靠後的。我後來想爲什麼臺藝大給我一種很大的感覺,其實是因爲它開闊的草坪和參天的大樹,臺藝大有兩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樹,像兩位智慧老人守護樹下休閒、自習的學子。樓宇之間還有綠蔭如蓋的中庭草坪,三隻不同顏色的狗狗趴在草地上曬日光,就像桃園三結義!

這樣大氣的綠化,一般都是面積大,「有恃無恐」的老牌名校纔有的架勢,像我在北京去過的清華和北大,一點都不像面積小的學校會有的小家子氣

也是,藝術大學就是要有這樣富饒和蔥蘢的綠地,才能滋長出藝術的靈氣嘛。

藝術氛圍

要說臺藝大和其他學校最不同的地方,我認爲就是空氣了,我們可以從校園的空氣中,聽到遠處教學樓裡學生排演的聲音,這一邊是國劇極具特色的「鏘鏘鏘鏘,哇呀呀呀」,另外一邊就是歐式古典優雅的鋼琴獨奏,非常魔幻現實主義

雕塑學系電焊的聲音,古蹟藝術修復系是敲石頭、打鐵的聲音,音樂系是西洋管絃國樂二者「光怪陸離」琴瑟和鳴

在空氣中,除了聽聲,還能聞到不同的氣味,書畫學系能聞到紙張和筆墨的味道,雕塑學系能聞到陶土和木材的香氣、美術系是顏料和礦泥的氣味。

尊師風氣

跟大家講我覺得蠻有趣的一個觀察,臺藝大的師生關係。我們跟老師上樓,電梯門開的時候,一位同學竟然跟老師低頭問好。這讓我有些驚訝,因爲就我這幾年的見聞來看,一般的臺灣高校很難看到學生這樣主動跟不認識的老師問好的,當然,我也很慚愧,自己也不能做到跟學校裡迎面而來的每位老師問好。

後來才明白,因爲臺藝大的教學模式常常是一對一的師徒制,採用耳提面命、手把手式的教學,所以師生間的關係會格外緊密,感情也特別深厚。

圖書館裡,一位老師帶着兩個學生,在討論室裡教學相長。音樂系的教室裡,有一位長笛老師,一位負責鋼琴伴奏的學生,一位長笛學生,她們準備排一次合奏演出。老師耐心地聽完學生的吹奏,繼而一點一點地指導她可以精進的氣息細節之處。

讓我悔不當初的舞蹈系!

搞藝術的老師都很有自己的脾性,其中一位榮獲最高藝術獎的老師的課是不允許外人看的,因爲她要在演出前保持最大的神秘感和專注力,這是她作爲一名藝術創作者的堅持。

有一些老師又很慈悲,允許在旁參觀,甚至不介意我們走進教室看呢!我就站在教室後方,學生們正在排練民俗舞蹈,很有趣的是,大家明明拿着東北二人轉的道具,卻放着四川民歌《辣妹子》作爲伴奏。幾個姑娘按次序做完同一個動作,隊伍呈現波浪運動的形狀,完成後默契地在前方的鏡子裡相視而笑。

芭蕾舞民族舞的排練,勾起了我的回憶,我小的時候學過兩年舞蹈,最後因貪玩放棄了。看到大家跳舞,我非要在臺藝大老師面前做芭蕾舞的八個手勢動作,向她證明我曾經也是一隻小天鵝。

舞蹈系的學生們身段真的跟我們凡人之軀不同,我一邊在教室外看着大家排練,一邊悔不當初小時候沒能堅持,否則至少筋骨會比現在柔軟,氣質也會不一樣。二人轉舞蹈也學過,還記得當年老師喜歡把我放在第一排,因爲我的面部表情很豐富。

在一座藝術氛圍濃郁的校園裡,就是會有這樣的魅力吧,能讓人情不自禁進入一個情境、想像和回憶當中。

除了老師帶練,還有很多學生自己借教室來練習、討論演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蹈系樓層中不僅有廁所,還有一格一格的衛浴,因爲排練完全身會汗水浸溼。

「拉坯彩繪燒窯混口飯吃」,雕塑學系的門口貼着這樣一句話,豁達又瀟灑。還沒進窯屋,就聽到一種比電吹風還要高頻的聲音,原來是一位研究生在清理釉器上的雜質,準備上色。我們問她現在是在上課嗎?她卻說她們沒有分上課或下課,基本上都在這邊。原來他們的生活是這樣的,無論有課沒課,都自己一個人在教室裡,面對一堆器具、土坯,日復一日地忍受孤獨,打磨自己的手藝。

畢業展演

當晚我跟着臺藝大的學姐去中正紀念堂看臺藝大學生的演出。

全臺北最特別的捷運站就是中正紀念堂站,站內有一個圓形廣場,常有藝術家坐在正中央拉小提琴。其實我每次去中正紀念堂都會被它震撼一番,當晚煙雨濛濛,月光隱匿在雲層之後,朦成一圈潔霜,歌劇院和音樂廳跨越偌大的自由廣場,遙相呼應,一般來說紅配綠都是災難,但是中正紀念堂的墨綠飛檐配正紅圓柱,與中式四平八穩的建築結構結合,莊嚴肅穆,傳遞出妙不可言的和諧之美。

我是一個沒有藝術天分的人,去音樂會之前就預言過自己可能會睡着,兩年前看林懷民老師的雲門舞集就很不爭氣地睡着了。果然,今天再一次驗證,我就是一個俗人!但是沒關係,有這麼動人的音樂作伴,即使入夢,也是充滿藝術氣息的香甜美夢

在臺藝大目睹一羣充滿夢想的人在舞臺背後的汗水和淚水,感受臺灣藝術高校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校園氛圍,去音樂廳受莫扎特大師古典樂的音樂薰陶,真是很棒的體驗。感謝今天的經歷,讓我這凡夫俗子能跟藝術沾點邊,增加一點藝術仙氣!唔,我宣佈,今天過後,我就是個藝術人了!

(廖小花/世新大學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