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世界早產兒日爲小腳丫就醫權發聲

臺灣平均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早產兒。(圖/達志示意圖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世界早產兒日」先後由歐洲慈善基金會美國新生兒慈善機構發起及推動,爲讓世界加入響應行列,因此在2011年後每年的11/17訂定爲世界早產兒日。在臺灣,先前健保署曾提出規劃草案,限定早產兒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引發醫界及早產兒父母的不滿。醫師呼籲,要用雙手保護這些「巴掌仙子」,爲全臺灣早產兒的就醫權發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統計資料,全球每年有一千五百萬早產兒誕生;而在生育率爲世界倒數第二名的臺灣,平均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是早產。但在臺灣只要有專業醫療和特殊的營養照護,絕大多數的早產兒都能健康長大

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蘇百弘教授指出,健全存活率的提升,代表着小小個體成長後對國家社會具有正面影響。臺灣自1995年開始實施全民健保後,這些弱勢孩子不再被犧牲,也不再有「養一個早產兒要賣掉好幾間房子」的情形。但先前健保署提出相關規劃草案,要將早產兒醫療納入新制DRG(診斷關聯羣),限定早產兒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在醫界及早產兒父母心中投下震撼彈。他提到,爲避免健保署開倒車扼殺小小生命醫療權,今年10月1日在以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早產兒家屬爲出發羣體網路社團裡,開始在網路進行「反對早產兒納入健保DRG」的連署,希望能幫助保溫箱裡的勇敢小鬥士們發聲。而就在連署活動數日後,在11月1日兒科醫學會所主辦的DRG研討會上,健保署長官提到,低體重兒目前會被考慮「排除」在DRG之外。蘇百弘認爲,新生兒科醫師應繼續努力提升全臺早產兒醫療品質,同時醫界與世界各界應在孕婦保健上更加努力,預防早產兒的發生。在世界早產兒日這天,除了幫小小寶貝加油打氣,也要用雙手保護這些巴掌仙子,爲全臺早產兒就醫權發聲。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