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青農8年辛苦有成 種出全國唯一產銷履歷白頭韭菜

黎彥宏精進栽培管理技術,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105年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爲全臺唯一通過產銷履歷之韭菜。(圖/記者兆麟攝 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古諺有云:「正月蔥,二月韭。」初春之際、萬物皆萌,農曆二月稍稍回暖的氣溫最適合韭菜生長,此時的韭菜口感鮮嫩又多汁,且味道不如夏季韭菜來得辛辣,在這徐徐涼風吹來的的春季,正是品嚐韭菜好滋味時刻

花蓮縣安鄉爲全臺果菜拍賣市場白頭韭菜的最大供應產地,種植面積約60公頃,主要種植區永興村及稻香村。經農民以高畦種植及覆蓋韭菜葉鞘基部的特有栽培方式,生產出全臺最享盛名的白頭韭菜(韭白可達十公分),去年產值更高達近七千萬元,至臺北果菜市場拍賣平均單價高達每公斤54元。

白頭韭菜是十分美味鮮食小葉菜,整株可食,口感細緻香氣溫和不辛辣,長長的韭白更是美味,僅需將最外層稍微沾到塵土處洗淨,即可直接烹飪,另亦可做成食品內餡加工品,例如韭菜水餃、韭菜盒、韭菜鍋貼、韭菜醬等。時值當令消費者可多多采購營養豐富的韭菜喔!

韭菜青農黎彥宏,吉安鄉吉園圃蔬菜產銷班第一班(韭菜班)班員大學畢業後從事導遊一職,因當時國內旅遊業興盛且有感於父母從農辛苦,8年前決定回鄉奮鬥。秉持對農業的熱愛與不服輸的個性,不斷努力學習精進田間栽培管理技術,除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更於去(105)年底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爲全臺唯一通過產銷履歷之韭菜),強化分級,直接供應大型通路商加工廠,打破白頭韭菜僅能進拍賣市場的模式,現已漸漸建立口碑目標是協助周遭韭菜農努力提升栽培管理技術,一同加入產銷履歷,做好市場分級及品質把關。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白頭韭菜栽培管理需較高技術,不會因爲市場價格好就使農民一窩蜂搶種。爲提升韭菜產業價值鏈,建立品牌化,除補助吉安鄉農會韭菜冷藏設備運輸設備外,並積極輔導安全升級,目標將現有之吉園圃標章輔導轉型爲產銷履歷,未來更希望能透過農會契作機制或居中集貨,做好分級包裝,穩定產銷供應加工廠及拍賣市場,有效分散產銷風險,增進農民收入,亦使全臺消費者皆能品嚐花蓮在地白頭韭菜之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