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舌頭髮黴!她硬撐2個月…竟「爛出10元深窟」 醫挖整塊肉嘆:第二期了

▲一名80歲奶奶原本舌部黴菌感染,竟演變爲舌癌。(圖/吳昭寬醫師獨家授權提供,下同)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臺灣迎來連續第13天零確診,隨着疫情的趨緩,讓過去不敢就醫的患者「重新迴流」,卻險造成遺憾。一名80歲奶奶,去年12月時舌背出現刺痛、灼熱,當時以爲是火氣大沒睡好,觀察幾周後就醫服藥未料後續因疫情未回診,使得舌頭病竈在「發炎、潰爛、痊癒、轉移」不斷惡性循環。4月回診時,竟被醫師診斷出罹舌癌,讓全場人驚呆。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獨家分享,曾收治一名80歲奶奶,去年底注意到自己舌頭上方出現刺痛、灼熱感,本以爲是單純火氣大、沒睡好而不以爲意,後續觀察2周沒改善而就醫,「來的時候發現她的舌頭呈現瀰漫性發炎,舌背上也沒有明顯潰瘍,就有一點紅腫。」於是開藥讓她返家服用

未料,一週後奶奶再度就醫,主訴原本的紅腫慢慢出現潰爛式、約0.3公分小凸起,且一次長了2、3顆,醫師建議切片檢查,結果報告只是「念珠菌感染(黴菌感染)」,擦藥過了一週即痊癒。但惱人的病竈反覆發生,又過了一週,她凸起的周圍出現潰瘍,給予藥物治療後又重新切片一次,結果仍呈現單純的發炎合併黴菌感染。

吳昭寬解釋,由於患者報告都是良性,因此2月底再次回診時替她開立口內膏、維生素B羣,同時給予助眠劑改善睡眠品質所幸傷口也逐漸癒合,加上當時臺灣疫情爆發,因此告知她「暫時不用回診,但有異樣一定要儘速就醫!」

▲奶奶的舌頭側緣爛出一個10元硬幣大的深窟,被診斷爲舌癌第二期。

吳昭寬說,再看到患者時已是4月底,奶奶主訴舌頭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伴隨刺痛感及舌頭活動異常,仔細一看發現舌頭側緣已有3公分潰瘍,安排切片證實是舌癌第二期。被問到爲何病情一再拖延,奶奶無辜地回答,「3月初出現的潰瘍位置跟之前破皮處不同,之前是舌背,現在是側面,以爲都是黴菌感染,再加上疫情,年紀大了擔心來醫院小心染疫,纔會自己買藥擦。」沒想這次新的病竈完全沒有進展,時間一拖就中獎

由於奶奶沒有吸菸、喝酒或嚼檳榔習慣,吳昭寬推測,罹患口腔癌肯定與「牙齒有關,初期患者單純因免疫力低下引發舌癌潰瘍,這次長在舌頭側邊的潰瘍癌症,可能因不斷摩擦假牙,又未接受適當治療而無法消腫,「不斷磨磨磨了一個半月就真的變癌症了!」所幸後來將患部切除,雖構音出現些微影響,進食舌頭擺動功能減弱,但後續透過復健訓練皆恢復到90%以上。

▲醫師指出,有長輩配戴假牙20年,即使出現不適仍繼續戴,有害口腔健康。(圖/達志示意圖

吳昭寬解釋,口腔惡性腫瘤,譬如嘴脣牙齦、舌頭、上齶區域,都算口腔癌,其中最好發在兩個部位,一個是舌頭,另一個則是口腔頰黏膜。除了煙、酒及檳榔等3大致癌因子外,蛀牙、歪的智齒、拔牙後殘留的牙根或是不適合的假牙等,都可能因爲不斷的刺激、摩擦口腔組織,導致慢性潰瘍,久了出現像是紅斑白斑疣狀增生等癌前變化,如果置之不理,就可能會導致口腔癌。許多長輩配戴假牙後,一戴就是20年,縱使假牙鬆動、不合的情況,也是忍耐續用。

吳昭寬提醒,民衆定期安排篩檢,若嘴破超過2周以上沒有癒合,或是口腔內部有白斑、紅斑、硬塊,不明原因出血、頸部淋巴腫大等異常症狀,應儘早至醫院接受醫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