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糖地瓜/老外看臺灣越看越有趣?(飲食篇2)

文/楓糖地瓜

說到湯麪臺灣心目中前幾名的臺灣傳統小吃 - 牛肉麪,應該可以列入歪國人必吃臺灣美食之一吧!還記得我第一次幫功夫小子點湯麪的時候,我隨口翻譯beef noodle,還驕傲地告訴他,臺灣牛肉麪揚名國際英勇事蹟,搞不好哪天韓國人會說:『牛肉麪也是韓國人發明的』(這當然是玩笑話!不過功夫小子很能抓住韓國人笑話的重點) 且臺式特有滷牛肉的方式老外沒見識過吧!

但他看到牛肉麪的時候,假裝很鎮定、很冷靜地說:『爲什麼牛肉湯裡有湯?』

『這就是牛肉麪啊!都有湯啊!』你的問題在哪?

『我以爲是乾的。爲什麼要在我的面里加湯!!』還拗賭賭,只把面吃完,剩下湯沒喝。

我說這也太不懂得欣賞了吧!牛肉麪的湯頭可是牛肉麪好吃與否的重要關鍵,你剩一大碗湯是怎樣!?

有些外國人習慣的面,是幹(炒)面。湯,多是洋蔥湯或是南瓜湯,大家應該沒有看過南瓜湯裡還加麪條吧!對多數外國人來說,湯跟面,就應該要分開吃,他們不習慣把面跟湯攪和在一起吃。但不習慣不代表他們覺得不好吃,可能單純就是不太習慣而已。

再者,一開始我以爲他們多來自寒冷地區,冬天大家都愛吃熱湯,所以他們應該也喜歡吃暖呼呼的湯麪吧!非也,老外無時無刻都在喝冰水,他們的體溫很低,可能是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習慣於寒冷吧!極度不習慣吃熱騰騰的東西。對於吃湯麪、拉麪這類需要從熱湯中,稀哩呼嚕地把麪條吸出來又吞下肚的吃法,不是很能接受。功夫小子常常覺得我的舌頭很異常,怎麼可以吃這麼燙的東西?

老外除了舌頭怕燙之外,吃湯麪還會讓他們覺得很熱,容易吃得一把鼻涕一把汗,把他們搞得筋疲力盡。有一次前公司邀請從香港來的大老闆老外吃飯,一行人去吃麻辣燙,大夥七嘴八舌地解釋菜單,大老闆請大家幫他隨意挑。這時候有人挑了:『招牌麻辣湯麪』。

我默默地想說:真是不懂老外。『不要給他點湯麪啦!他受不了的。』我好心提醒。

果然,店裡冷氣已經開到最強,也阻止不了他吃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窘境。他一樣也是把面吃光,剩下湯一口也沒碰。

老外對於湯麪的接受度真的因人而異。不是每個老外都能夠盡情享受湯麪的快樂,任何面類在他們心裡多是乾麪,如果是有湯的一定要事前提醒,不然就會發生『牛肉麪怎麼會有湯?』這類事件。最後功夫小子對於牛肉麪的評價是:『如果是乾的就更好了。』什麼啊!乾的少了湯頭怎麼會好吃啊!

乾的牛肉麪也是有啦! 金春發的『牛肉拌麪』就是乾的牛肉麪,後來我爲了幫臺灣牛肉麪扳回面子,特地帶他去吃,只不過整碗的牛肉湯他還是無福消受,老外真的很怕燙阿!還有他對於牛肉滷到有嚼勁的這件事情不太能接受,他很堅持牛肉就應該要BBQ五分熟吃最好吃。其他吃法都讓牛肉硬梆梆、毀了牛肉應該有的風味本色,不過這就是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的關係了,很見仁見智。

下次記得多問一下老外:是湯麪喔!你OK嗎?

>>>加拿大小白V.S.臺灣地瓜,異國戀行不行?「楓糖地瓜」在ETtoday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