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比氣象準 不到50歲女星竟得退化性關節炎

知名八點檔女星樑佑南(右二)熱愛打泰拳,某天練習的過程中發現關節開始疼痛,進而確診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林周義攝)

知名八點檔女星樑佑南平常熱愛運動,且經常爲了漂亮,穿着高跟鞋趴趴走。某天打泰拳的過程中,腳收回來時感覺不對勁,關節相當疼痛,就醫後才發現自己得了退化性關節炎,當時的她年僅49歲。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非老年人專利,熱愛運動、體重過重、關節曾傷者也是高危險羣。

臺灣約有350萬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等同每6.5個人就有1人受關節疼痛所苦。健保資料顯示,關節炎是2017年全國就醫次數最多疾病之一,位居第17名,住院費用更擠入第10名,關節炎的困擾不容小覬。

中華民國風溼病學理事長蔡文展表示,正常人的關節每天需動上2000至3000次,每年平均動100萬次,在頻繁的使用下,關節也跟着磨損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表示,退化性關節炎非老年人專利,運動傷害、體重過重、關節曾受過傷者都是高危險羣,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硬、天氣變化時出現痠痛感。

樑佑南坦言,自己的關節比氣象預報更準,每當天氣變化,關節就會開始痠痛。一開始的她,因懶得就醫,只在疼痛部位貼上貼布。眼見症狀遲遲未改善,才前往就醫,確診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分爲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復健、藥物治療等,手術則是人工關節的置換,需依病情的嚴重程度年齡、健康情況、生活品質的期許進行考量。陳崇桓表示,每個人對疼痛的感覺不一,治療需求也不一,關節炎的治療需個人化,不一定每個患者都需進行手術。

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已有藥品葡萄糖胺作爲第一線用藥的選擇,可協助減緩病情退化。若爲糖尿病患者,剛開始用藥時需密切追蹤,民衆如有需求,可與醫師瞭解詳情。蔡文展提醒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除了用藥,平常亦應維持運動習慣,可進行簡單運動,如慢走、擡腿等,增加大腿肌肉力量,以減輕膝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