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岩石帝國

攝影師的燈光照亮苗廳裡碧綠的格凸河,苗廳被認爲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洞室

撰文麥肯齊.芬克 McKenzie Funk攝影:卡斯坦.彼得 Carsten Peter

中國數一數二、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洞穴內,我們蹲伏在泥巴地上,只聽得見自己的呼吸聲,以及遠處傳來的滴、滴、滴的水聲。眼前只看得見一片空無。接着,我們把目光轉向連接到雷射掃描儀筆電熒幕紅玫瑰洞便呈現眼前。爲了避免被雷射光束照到,我們蹲伏在乾裂的泥巴地上,但熒幕上的畫面帶我們飄浮到了290公尺高、宛如大教堂拱頂洞頂。我們在一座湖泊上方盤旋,然後降落在湖的對岸。「真像『Google地球』,」我說。

「像《駭客任務》,」負責操作筆電的薩丁尼亞地球科學家丹妮葉拉潘尼說。

這座洞穴的數位影像現實中的樣子還要真實。現實中的洞穴是很暗的。陰暗無比。在大型的洞室裡,就算使用比傳統乙炔燈亮好幾倍的現代LED頭燈,也還是隻能看到前方或上方50公尺左右的地方,很難再看得更遠。即便是最明亮的光線,碰到霧氣或空無也沒轍。想看見更多是很自然的事。

就是因爲想看見更多,安迪.伊維斯纔會在30多年前來到中國南方。這個在當年仍相當封閉的國家擁有全世界最密集、名爲「喀斯特地形」的奇異地貌:包括滲穴石塔石林,以及數個世紀以來因爲雨水溶掉了可溶的基岩(通常是石灰岩)而形成又消失的河流。這片蒼翠山景正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傳統水墨畫裡的經典景緻,而藏在底下的,則是全世界數量最密集、尚未被記錄的洞穴。

也是因爲如此,伊維斯纔會又一次來到中國,而這一回,他早已磨損探洞揹包塞滿了新的筆電和電池,以及一臺價值超過10萬美元、租來的3D雷射掃描儀。在洞穴裡,科技可以捕捉人眼看不到的事物。他計劃在至少三個全世界最大的洞室內待一個月,打開掃描儀,爲它們進行史無前例的精確測量

伊維斯是個六十好幾、滿頭白髮的英國人,常有人說他發現的土地比現在還在世的任何人都多。他帶領的探勘隊伍已經記錄了530公里的新洞穴通道,而且還在增加中。「這就是我探洞的原因,」他說。「爲了探索。在探洞的領域,你有機會成爲第一人。假如還有哪個國家、哪個大陸是沒人探索過的,我就會去。」

現任英國探洞協會主席的伊維斯於1982年首次來到中國。當時他剛在印尼結束探勘,回程途中短暫造訪了中國的喀斯特地形之鄉,也就是氣候潮溼的桂林市。當時,廣西這座尖峰環繞的城市以及附近地區完全是另一番面貌腳踏車很多、汽車很少,農民穿着藍色工作服外國人身邊總有地陪跟着。伊維斯和夥伴略過了大部分的觀光行程,爲的是跟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官員會面,如此建立起來的關係促使了中英兩國的探洞專家在接下來30年裡深入石灰岩洞。他們發現洞穴的速度幾乎跟中國那些年間的轉變同樣快速而驚人。

坡心河從地底涌現,一名船伕帶領遊客順流而下。這條河屬於一個廣大的地質公園,610公尺深的塌陷坑「大石圍天坑」也在園區內。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8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