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談兩岸:臺灣孩子別聽政客說,認爲大陸是敵人

胡德夫近日接受訪問,聊到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圖/記者周宸亙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接受《人民日報》專訪,除了聊到音樂歷史,也提及兩岸關係,內容於今(14)日刊登在海外版。他說,臺灣有意跟大陸做區隔,如果包括文化藝術這些的話,那是非常可悲的政策跟想法,「來到大陸我有種一家人感覺,希望臺灣的孩子不要一直聽政客說教,被灌輸說這邊是你的敵人,應該常常來看,而不是在那邊用意識形態說,你是別人,我是臺灣人。」

根據陸媒《人民日報》報導,67歲的胡德夫被問到如何看待民歌運動那段歲月的影響,回說「民歌運動對他意義最大的就是發現,原來我們都可以歌唱,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你可以去用自己最好的、最舒服的狀態,把你心裡想要說出來的東西變成歌,把你眼睛想流出來的東西也流成歌。」

記者接着問道,如何看待兩岸的民謠創作,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音樂現象或者音樂人?胡德夫則說,最近兩岸歌手往來多了,臺東有個基地,叫鐵花村(胡適父親胡傳,字鐵花,因而得名),大陸民歌手萬曉利周雲蓬都去過好幾次。很多的臺灣歌手也來到大陸。寫歌的人也開始多了。

他還說,2006年到大陸唱歌,認識了蘇陽崔健竇唯,那時候也只有幾個人唱,現在的歌手一下子變得那麼多。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最近有人在用自己的口音唱。臺灣有,大陸也有,叫「五條人」(廣東民謠組合,用方言記錄鄉野中國),用自己的鄉音,表現內心對以前記得的東西的吶喊。這是可喜的。

記者又問,臺灣現在搞跟大陸區隔的文化政策,今天的臺灣年輕人,在接受和轉化這些元素上,難度會更大嗎?胡德夫指出「這當然是損失」。他說,有很多的東西,臺灣有意地跟大陸做區隔,如果包括文化、藝術這些的話,那是非常可悲的政策跟想法,「去掉那麼好的文言文,那你到底要講什麼文?」,臺灣的布袋戲一出來,前面幾句,都是有文言文的,可貴的東西能流傳那麼久,必定有它的道理在,它變成我們生活的依據,互相表達的依據,「我想臺灣當然也會醒來,美的東西就是美。」

談到1989年初次到大陸的觀感,胡德夫表示,他請朋友帶他去菜市場看看,因爲臺灣說大陸吃的東西很不夠,甚至更早年說吃香蕉皮樹皮,但他到菜市場的時候,大家中午該買的菜都買好了,還有很多新鮮的菜在那裡,這當然打破了臺灣的謊言,說大陸是匱乏的,大陸人知道他們從臺灣來,對他們也特別親切。

他說,來到大陸他有種一家人的感覺,「我希望臺灣對大陸的同胞之情,要再復燃起來。要知道這裡不只是鄰舍,也是父親祖先來的地方,應該常常來看,而不是在那邊用意識形態說,你是別人,我是臺灣人。」

他說,兩岸的交流應該更進一步,尤其在年輕人這方面,「不是說你派個團來,派個團去,交換學生,這樣就夠了。兩岸一定要達到和平,往這個路上走,你要破除很多的設限。我希望臺灣的小孩子不要一直聽臺灣政客說教,被灌輸說這邊是你的敵人。你去自己的父祖之地,看看以前在歷史科讀到的地方,拜拜墳,找找家裡人,應該是這樣。」

他表示,對大陸的孩子來講,「你可能去過新疆東北,但是極東之地你沒去過。你去看看浩瀚的太平洋,它爲什麼那麼漂亮?你把腳放進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裡,再想想一望無垠的沙漠草原,你就知道我們是誰了。」

▼胡德夫是具臺灣卑南族、排灣族血統的臺灣音樂家被譽爲「臺灣民歌之父」。(圖/記者徐文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