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人時尚演繹《紅色的起點》

田沁鑫擔任總導演,以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爲創作藍本話劇《紅色的起點》,作爲中國國家話劇院慶祝建黨百年“紅色演出季”展演劇目之一,從昨天開始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連演10場。這兩天,中國國家話劇院還以“喜迎黨的百年華誕、致敬最可愛的人”爲主題,邀請火箭軍官兵觀看演出,共同感受理想之火、信仰之光。

主創團隊青春有活力

話劇《紅色的起點》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聯合演出。爲了將葉永烈原著四十六萬字的內容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主創團隊參考大量珍貴史料歷史內容,在忠於文獻史料的基礎上,調整了原著的線性敘事結構,選擇了1919年、1920年、1921年這波瀾壯闊的三年“大事記”,採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紀實手法,融合運用詩歌、歷史、紀實、多媒體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的歷史過程。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擔任總導演,主創團隊集合了導演羅蘭,舞美設計沈力,燈光設計王琦溫曉楠,多媒體設計胡天驥,電子音樂家孫大威服裝設計魏巍,造型設計江和平,形體設計許鄴文優秀青年藝術家。該劇以當代的審美觀照史實,注重人物塑造,既強調青春洋溢的革命氣質,又注重開天闢地的歷史思辨與史詩格局,讓紅色題材劇目呈現出極富生命力的時代氣息。田沁鑫表示,選在“七一”檔期推出話劇《紅色的起點》,就是想用戲劇的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開天闢地的誕生歷史,把黨史學習與文藝作品相結合,發揮文藝作品特有的教育及審美優勢,向建黨百年獻上祝福。

道具只有十幾把椅子

大幕拉開,只見幾根白色的長几何光柱將簡約的舞臺背景分割,宛如在漆黑的暗夜出現幾道從縫隙中透過的光。銳利的線條,對比鮮明的色調,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審美基調。臺上除了十幾把黑色椅子,幾乎沒有其他道具和佈景;十塊巨大多媒體屏圍繞的舞臺,如同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16位與劇中人物年齡相仿的青年演員,身穿極具中式設計感的黑色套裝,每人分飾多角,在這歷史長卷中跳進跳出,向觀衆講述這一段風雲變幻的紅色歷史。他們既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影響中國命運和進程的重要人物,也代表了在黑暗現實中不願被壓迫、立志要救國的一代熱血青年。他們在歷史講述者與歷史人物的角色身份中不時切換,引領觀衆瞭解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的歷史,爲大家呈現一臺生動的“黨史課”。

爲了讓作品更具有時代審美,導演在舞美、多媒體方面都加入了當代藝術元素,音樂也採用了具有現代感的電子樂和音效。當熱烈、高昂的進行曲音樂響起,演員們高聲闡釋《共產黨宣言》的價值和意義,舞臺四周的大屏幕也涌動着紅色的《共產黨宣言》內容,全場觀衆熱烈鼓掌。

紅色劇也能這樣時尚

劇中還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人物與場景。舞臺上,只用簡單的桌椅和多媒體圖像,便將當時秘密召開會議的場景烘托得氣氛十足。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論,崇高的信念,革命的鬥志,在這小小房間裡激情涌動。然而,無處不在的密探,危機四伏的處境,不速之客的闖入,也讓整個會議時刻處在緊張危險當中。爲了保障代表安全,讓會議順利進行,中共“一大”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了嘉興南湖遊船上。這樣的重要歷史時刻,在導演用舞美、多媒體、音樂的精心設置下,呈現得詩意盎然,深情動人。觀衆們如同身臨其境,乘上游船畫舫,在清風吹拂、煙雨飄渺、水波盪漾情境中,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它崇高與偉大的使命初心,理解了爲什麼叫《紅色的起點》。

劇終時,所有演員或坐或站,共同在吉他伴奏下唱響根據老狼歌曲改編的《模樣》:“……親愛的夥伴,你看我們的模樣,映照在夢想的牆上,從天真爛漫的最初,到擁抱一切的遠方。我們多漂亮,一張乾乾淨淨的臉龐,記得贏了世界的時候,還要笑得像孩子一樣……”這青春洋溢、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歌聲,讓全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看完戲後,很多年輕觀衆都由衷表示,沒想到紅色題材主旋律話劇竟然也能這樣時尚、好看!這部作品猶如一堂生動的黨史課,讓人在藝術享受中得到了很多收穫很大教育,也讓人對中國當代歷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有新的認識和理解。

本報記者 王潤 王昊宸